「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繼母恩如何報

作者:杜若
font print 人氣: 1436
【字號】    
   標籤: tags: , ,

唐朝詩人孟郊所作《遊子吟》詩中云:「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子女的孝心就像微小的細草,如何才能報答慈母如春天陽光般偉大的養育恩情?詩中的「慈母」適稱於天下所有的母親,當然也包括繼母。

圖為《昇平樂事圖冊.獨占鰲頭》。(公有領域)

中國古代,有二位繼母可為後世楷模。她們對繼子的愛甚至超過對待親生子女;對繼子無私的呵護,令後人敬仰與歎服。

兄弟相爭 只為代死

戰國時期,齊宣王主政時發生了一樁命案,有一人在路上被打死了。官吏勘察現場,當時路邊站著一對兄弟,於是過去審訊他們。

哥哥說:「人是我殺的。」弟弟立即反駁,說:「不是我哥殺的,是我殺的。」兄弟二個爭相認罪,想代替對方接受死罪。

官吏從現場也看不出其它線索,無法斷定誰是凶手,所以一直無法結案。這樁案子就此拖延了一年,地方官無法作出裁決,就將此案的詳細始末,上報齊國國相。不料,齊相也無法做出決斷,只好上奏於齊王,由國君仲裁。

當齊宣王了解全部案情後,說:「如果將兄弟二人全都赦免,有罪之人將逍遙法外,就是縱容了犯罪;如果殺了兩人,也會誅殺無辜。」齊王想了想,或許他們的母親能夠知道兒子的善與惡,於是下令去問這兄弟倆的母親,且聽聽她怎麼說,再來決定由誰償命。

繼母高德 國君慕義

圖為《文選樓叢書》本《新刊古列女傳》。(公有領域)

齊相奉命召來兄弟二人的母親,向她道明實意:「你的一個兒子殺了人,但是兄弟二人都爭著償命,官府不能裁斷,就稟告於大王。大王仁愛,不想兩人都殺,所以想問問您的意思,該由誰償命?」

那名母親一聽,頓時哭了起來,心中著實傷悲。但殺人者償命,也不能逃脫罪責。她一面哭,一面說:「殺小兒子吧。」

齊相覺得很奇怪,依常理人們通常疼愛最小的兒子,那名母親的決定引起相國的好奇,於是問她:「為什麼?」

那名母親說,「小兒子是我親生的;大兒子是我丈夫前妻生的。丈夫病重臨死之際,將大兒子託付給我,並囑託我:『好好照顧他。』我答應了,說:『好。』」

「既然我接受了先夫的託付,又對他許下諾言,怎能不信守承諾呢?況且殺哥哥,讓弟弟存活,是以私愛取代公義;背誓忘信,是欺騙亡者。一個人背棄囑託,不守承諾,還能靠什麼活在世上?喪子雖然讓我痛苦,卻能讓公義暢行於世。」那名母親哭訴著,落下的眼淚沾濕了衣衫。

齊相為她的義行所感,於是上奏於宣王。齊宣王得知後,不禁感歎,國中有此賢明的母親,可謂百姓楷模。國君敬重她的美德,於是赦免了她的兩個兒子,並且尊稱她為「義母」。

這位繼母守信又講義,寧可失去親生兒也要保全繼子。她的決定使仁明的國君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裁決,最終的結果皆大歡喜。

而對於獲救的繼子而言,無論繼母的救命之恩,還是撫育之德,他又怎能報答得盡呢?

賢德繼母 明朝張氏

明朝史官沈晴峰由繼母張氏撫養成人。圖為唐 周昉《人物卷》局部。(公有領域)

明朝有一位史官名叫沈晴峰。他三歲時,生母俞氏就去世了,由繼母張氏撫養成人。由於繼母對他呵護有加,平日十分疼愛他,所以小晴峰度過了幸福的童年。

生母去世時,晴峰尚且年幼,還沒有記事,所以對生母一無所知。直到後來發生了一件事。

沈晴峰自幼體弱多病。有一次,他的病情突然危急。恍然中,他夢見一位婦人準備把他帶走,並說:「你可是我的親生兒子啊。」這時,一位長鬚老人從那婦人手中把他奪了過來,將其送回家中。這時,他從夢中甦醒過來。

沈晴峰向祖母說起夢中之事,並將夢裡那名婦人的衣著、容貌和舉止,詳細地告訴她。祖母告訴他:那是他的生母俞氏。這時,他才知道原來生母早就撒手人寰。

大病初癒後,繼母張氏更加疼愛沈晴峰,呵護他,生怕他再出什麼意外。

後來,沈晴峰參加鄉試,考中了舉人,他的生母俞氏曾再次出現在他夢中。或許是為他慶賀吧,恭喜他功名有成。

沈晴峰在朝中擔任史官,對繼母張氏格外孝順。張氏想把全部家產交給他,讓他安排生父的喪事以及她的身後事。此後,張氏和沈晴峰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直到終老。

由於繼母張氏極為賢惠,所以沈的生母俞氏得以含笑於九泉之下;而沈晴峰也在張氏無微的照顧下成長,後來擔任翰林院「修撰」一職,報答父親的養育之恩。

故事中,張氏對繼子的撫育、照顧以及信賴,那份深厚的恩德,身為人子又該如何報答呢?

春天的陽光傾灑大地,傾盡所有呵護著細嫩的寸草。(Pxhere)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啊,春天的陽光傾灑大地,傾盡所有呵護著細嫩的寸草。那份博大的母愛,就像陽光能夠包容大地上的一切,而小草似的受盡恩澤的兒女,又怎能報答得盡呢?@*#

事據《列女傳》卷5、《湧幢小品》卷21


責任編輯:王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