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傳統文化」大賽參賽作品

【徵文】劉曉:古代俠士與俠義精神

明代繪畫,描繪關羽抓住龐德。(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4181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9年05月17日訊】「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在激揚跳動的文字中,兩千年前武功蓋世、無人可擋、深藏身與名的俠客形象躍然紙上,讓人嚮往之,而戰國時期捨生取義的侯嬴和揮槌救趙的朱亥,更是千秋為人銘記。至於寫下如此激昂詩歌的作者,不是別人,正是唐代被稱為「詩仙」且有著任俠氣質的大詩人李白。

在唐代詩人中,有不少人推崇俠義,比如駱賓王、陳子昂、岑參,但最具俠肝義膽的當首推李白。他在《與韓荊州書》中說自己「十五學劍術,遍干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新唐書·李白傳》中描述其「喜縱橫術,擊劍為任俠,輕財重施。」而他的忘年交魏顥則點出李白「少任俠,手刃數人」。

無疑,愛打抱不平、除暴安良、仗義疏財、樂於結交豪傑的李白,在其一生中都貫穿著俠義精神,而正是擁有這種精神,他才可以發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千古強音。在其晚年國家遭逢安史之亂時,年近60歲的李白毅然投筆從軍,加入永王李璘的軍幕。誰知李璘被唐肅宗認為是叛逆,永王兵敗後,李白也被下獄,並被流放到今天的貴州,但很快被赦免。

這樣的遭遇並沒有改變李白的雄心。當他聽說李光弼將軍出鎮臨淮,追擊叛逆史朝義後,已經61歲的李白仍希望從軍報國,但因病半道而還。他為此還慨嘆「天奪壯士心」。次年李白病逝。

李白等唐人推崇的俠義精神源自何時?

俠義精神的出現與墨家

距唐朝一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因局勢動盪,出現了一批通曉武藝、行俠仗義、好打抱不平的人物,他們的主要職責是保護弱者維持秩序。這樣的人被稱作「俠客」或「遊俠」、「俠士」、「豪俠」等。當時的貴族們往往收留許多門客,他們中就有俠士,如戰國時期的信陵君魏無忌手下就有許多遊俠,包括李白提到的侯嬴和朱亥。

隨著俠士的出現,一種特殊的精神,即俠義精神也開始出現,並影響後世兩千多年,亦成為諸多文學作品中的英雄好漢。直到現在,民間還充滿了對俠士的嚮往。一般來說,俠義精神包括扶貧濟困,懲惡揚善;為人仗義,肯於助人;路見不平,替天行道等。

「百家爭鳴」中的墨家成員中就有從事武俠者,時稱「墨俠」,領袖稱為「巨(鉅)子」,其紀律嚴明,規定「墨者之法,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史載,墨者很能戰鬥,具有「赴火蹈刀,死不還踵」的精神。

第一任「巨子」正是墨子,後來的「巨子」有孟勝、田襄子、腹等。《尚書·五子之歌》記述了這樣一件事:墨者「巨子」腹住在秦國,他的兒子殺人,本應依法處死。但秦惠王認為腹年老,只有一個兒子,就下令免死。然而,腹卻按照墨者之法的規定,把自己的兒子殺了。 另據《史記》記載,在楚國舊貴族陽城君等殺害從事變法改革的吳起時,墨者「巨子」孟勝就站在陽城君一邊。後來陽城君畏罪逃走,楚國要收回其封國。孟勝為陽城君守封國,忠於陽城君。他傳「巨子」于田襄子,自己為陽城君死難,許多弟子也從其死。 墨家的「巨子之制」,開始使義走入了俠。當時,民間的俠客都打著行義的旗號。不過,理的標準不同,「義」的含義也不同,對「義」的行為的評價也就不同了。

司馬遷的俠義觀

如果說春秋戰國時期的俠士們身體力行地實踐著,那麼首次系統地為他們立傳並明確闡述俠義觀的,應是漢代史學家司馬遷。他在《太史公自序》說得很清楚:「救人於厄,振人不贍,仁者有乎;不既信,不倍言,義者有取焉。作《遊俠列傳》。」而《史記·遊俠列傳》在記述朱家、劇孟、郭解等俠客事蹟的同時,也表明了自己對遊俠的態度。 司馬遷寫道:「韓子曰:’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二者皆譏,而學士多稱於世雲。……今遊俠,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蓋亦有足多者焉。」 在法家韓非子看來,「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所以都是國家的蠹蟲。

但司馬遷卻並不認同,認為儒者「多稱於世」(儒者還是多受到世人的稱道),而遊俠見人主遇困,會挺身而出。雖然行為有時可能並不符合正義,但是他們說話算話,講信用,答應人家要辦的事就必須辦到;而且行動果斷,甚至不愛惜自己的生命,去解救別人的危難等。在司馬遷的眼中,遊俠具有仁義、誠信、謙讓的美德,而這些美德正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所提倡的。 司馬遷還嚴格區分了遊俠和暴豪之徒的區別,最重要的區別是對待弱者的態度與其行為的目地。遊俠是以一己之力,鋤強扶弱,除暴安良,廉潔退讓,不求報答,因而「名不虛立,士不虛附」;暴豪之徒則利用財富和權力,奴役窮人,侵凌孤弱,以滿足私慾,故「遊俠亦丑之」。 漢武帝時期,開始抑制遊俠,俠客故事只在民間流傳,但俠客精神並未喪失。 

「義絕」關羽

東漢末年,天下群雄紛爭,遊俠之風再度興起。當時割據一方的袁紹與曹操,年少時都是「好為遊俠」。中國人非常熟悉的《三國演義》中演繹了劉備的「仁義」,諸葛亮的「恩義」,張飛、趙雲等的「忠義」,張遼的俠義,而「義」在關羽身上得到了最為完美的體現,他也因此被視為「義絕」的典型人物。

比如,關羽在許田射獵時企圖除掉曹操,表現出對漢室的忠義;掛印封金,千里走單騎,表現出對舊主的忠義;因黃忠馬失前蹄而不肯對其加害,表現出濟困扶危的俠義;華容道上釋放曹操,既表現出知恩必報的仁義,又表現出不乘人之危的俠義;秉燭達旦立於戶外,則表現出對嫂夫人的禮義,對劉備的忠義和對兄弟的情義;至於他與劉備、張飛的情義,更是「財賄不動其心,爵祿不移其志」。

彼時曹操的兒子曹植還創作了流傳後世的名作《白馬篇》,又稱《遊俠篇》。詩中描繪了一位武藝高超,「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遊俠英雄形象。該詩作不僅開啟了唐朝邊塞詩的先河,也預示著傳統的遊俠開始走向從軍報國,並將目標從除暴安良轉為建功立業。唐代李白等人就是受此影響。

魏晉時期,玄學興起,遊俠甚少見諸於正史,南北朝時期也只偶見於邊塞和樂府詩中,但這並不意味著俠義精神的不存在。這一時期由干寶創作的志怪小說《搜神記》中,就有不少俠客的形象和故事。這些俠客故事主要有三類,一是仗義除害,二是替人復仇,三是展現技藝。而他們身上都具有古代俠士的共同特徵。

唐代崇尚俠義 

恢宏的大唐王朝是一個從上到下崇尚俠義的時代。一方面李氏家族受西北民族尚武、豪爽的性格的影響,對於俠義之士相當推崇。《舊唐書》記載:「時隋祚已終,太宗潛圖義舉,每折節下士,推財養客,群盜大俠,莫不願效死力。」唐太宗手下將領也多有俠骨。

比如唐朝開國元勛李靖,在晚唐的傳奇小說《虬髯客傳》中,被塑造成「風塵三俠」之一。還有另一位元勛李勣,「家多僮僕,積粟數千鍾,與其父蓋皆好惠施,拯濟貧乏,不問親疏。」

另一方面,唐朝統治大部分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國立甚強,思想開放,個性自由,因此任俠之風大盛,豪俠、節義之士比比皆是,俠義精神亦廣泛根植於社會中,包括文人亦有俠客夢。如唐朝詩人駱賓王、陳子昂、王翰、王之渙、孟浩然、高適、張旭、韋應物、李白等,都以任俠聞名於世,而他們歌頌遊俠的詩歌水平之高,之豪放,之自信,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除了歌詠遊俠的詩歌外,唐代還出現了相當數量的俠義小說。據統計,《太平廣記》「豪俠」類收入作品25篇,除《李亭》出自漢代《西京雜記》以外,其餘24篇全部是唐五代的作品。俠客如《霍小玉傳》中的黃衫客、《柳氏傳》中的許俊、《崑崙奴》中的磨勒、《無雙傳》中的古押衙,都是見義勇為、成人之美、甚至不惜捨命的形象。

晚唐時,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李德裕在《豪俠論》中又一次總結了什麼是俠士和俠義精神。在其看來,俠士是「非常之人也」,「雖以然諾許人,必以節義為本」。簡言之,「義非俠不立,俠非義不成」,沒有義,固不能成其為俠,即便出家當和尚,也不能得道,會被人瞧不起。

李德裕還區分了俠與盜的區別:堅持正義、明辨是非、保護忠臣孝子者為俠,「感匹夫之交」、害正利邪、「任氣而不知義」者為盜。也就是說,俠士有著嚴格的道德要求,要有捨生取義的節操。俠義精神的根本是建立在「正義」的基礎上。如果說司馬遷的俠義觀還對俠士的行為有時可能並不符合正義抱持寬容的態度,那麼唐時對於俠士的道德要求更高了,即要符合儒家的道德規範。這為後世俠義精神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明清俠義小說

 宋元時的話本小說中,已出現了不少遊俠形象,而明代小說《水滸傳》則集中詮釋了俠義精神。最具代表性的俠客,也最能體現俠義精神的代表是魯智深、武松和宋江。中國人廣為熟知的武松打虎、醉打蔣門神,就體現了他為民除害、除暴安良的俠義精神。而被稱為「及時雨」的宋江則是「仗義疏財,濟困扶危」,「禮賢下士,交納豪傑」,也正是因為具有這種俠義精神,宋江被推舉當了梁山好漢的領袖,並樹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

清代中葉以後,俠義和公案相結合,出現了不少武俠小說,比較出名的是《三俠五義》、《大五義》、《彭公案》、《施公案》等。《三俠五義》描寫了北宋仁宗年間,清官包拯在眾位俠義之士的幫助下,審奇案、平冤獄、以及眾俠義除暴安良、行俠仗義的故事。其中俠士的代表是仗義疏財、急公好義、重諾輕生、為國為民的白玉堂。

至於民間的俠義精神亦廣泛存在,且並不限於武林人士,扶貧濟困,懲惡揚善;為人仗義,肯於助人;路見不平一聲吼等事例每個朝代都屢見不鮮。比如從北宋范仲淹開始建的幫助貧困族人的范氏義莊,就可以說是儒家思想和俠義精神的體現。該義莊延續了八百多年,一直到清末。而追隨范氏家族設立義莊的,宋元兩代400年間有約70宗,明代276年間有200宗,到清代末年,僅蘇州府的義莊數量就達到200多個。

當代俠義精神

民國時期,雖然時局動盪,但同樣承傳了俠義精神,民國不少知名人物的身上就有體現。比如大師林紓頗有俠義之風,曾有朋友向他借錢,他便把剛剛賣畫所得的400元傾囊借出,朋友堅持立下字據後離去。不久此友病故,林紓前往弔唁,就在靈前把借據燒了,並作了祭文。後寫道:若他與朋友都健在,則有無借據都是一樣;現在朋友已死,自己恐也來日無多,若死後還有借據存在,難保不使兩家產生糾紛,因此燒掉云云。

比如江南豪門張靜江從小就樂善好施,為人俠義,在四鄉八鄰大有名聲。他大力資助孫中山,輔助蔣介石,在近現代史上為人稱道。

而清末民初的武俠小說作者的代表人物是向愷然、趙煥亭、還珠樓主、白羽等。他們的筆下同樣創作了不少俠義之士。

1949年中共竊取政權後,通過發起一次次運動,摧毀了中國的正統文化,毀壞了大量文物,並將文化的傳承者知識分子迫害死的死,傷的傷,活下來的大多噤若寒蟬,俠士和俠義精神自然也在被摧殘之列。然而,即便在黑暗的歲月中,在民間仍閃耀著俠義精神,雖然微弱,但並未泯滅,比如暗中救助被迫害的朋友,偷偷相助落難之人……

中共改革開放後,香港作家金庸的武俠小說在大陸掀起風潮,其小說中刻畫的救民於水火的俠義英雄形象,如胡斐、郭靖和蕭峰,深入人心。八十年代的中國人亦多受此影響。

然而,中共在1989年鎮壓學生運動後,引導社會走向了「一切向錢看」的道路,尤其在1999年鎮壓信奉「真善忍」的法輪功群體後,更是導致道德急劇下滑,假、惡、丑大行其道,更遑論俠義精神。其後果就是光天化日下搶劫殺人的惡性案件有增無減,見義勇為者孤身奮戰、圍觀者甚多卻無人相助的事情屢見不鮮;仗義疏財、濟困扶危者被當成「傻子」,而中共這個最大的惡魔內心卻竊喜,因為讓俠義無存,讓國人都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才可以讓其推行的魔鬼統治暢行無阻。

但讓中共如鯁在喉的是,在其高壓的統治下,仍然有保有良知的具有俠義精神之人,敢於站出來,仗義執言,甚至捨生取義,比如以高智晟、江天勇、王全璋為代表的維權律師,比如曾調查山西疫苗真相的記者王克勤,比如站出來揭露中共迫害真相、甚至付出生命代價的法輪功學員……他們此時的正義、俠義之舉在這個時代有著非凡的意義,從某個程度上說,他們在替天行道,在為民吶喊,他們代表著中國的希望。自古天理是邪不壓正,他們的捨生取義之舉,終將迎來改天換地的時刻。

參考資料:

1、《呂氏春秋·去私》

2、《淮南子·泰族訓》)

3、《史記》

4、論關羽崇拜

5、《舊唐書·李勣傳》

(點閱弘揚傳統文化徵文

責任編輯:古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關公臨陣往往擒賊先擒王,震懾餘眾。隻字片語間,他便以迅疾凌厲之態成萬夫莫當之勇。赤兔馬與偃月刀,與關羽身心合一,能隨其心意迅猛出戰,助他出其不意,一招定勝負。關羽的武藝正如巍峨堅毅的群巒,而中心屹立天地的,則是他奉行終生的忠義信念,任何人都無法撼動分毫!
  • 是煞神還是天將,是群盜還是英雄?一百零八位星宿神君,隨一道黑氣自地底湧出,化作金光轉生人間,化身替天行道的梁山好漢,留下一段赤膽忠魂的傳奇。其殺伐行徑教人膽寒心悸,而他們的忠義豪情卻又教人擊節讚歎。
  • 南俠展昭正趕往首相府途中,但凡遇見不平之事無不出手行俠義之舉,這種付出不考慮自己的得失、也不挑難易的心性,正是堂堂正正的英雄本色。如此亮敞的心智行為累積了無數的正義能量,自然能牽動相對應的緣份,就拿他在飯館裡遇見的這一樁事情來說吧。
  • 在國學大師中,還有一種情況,因為其人對中共有重要利用價值,而被中共採取懷柔政策的,其代表人物,就是陳寅恪。
  • 4月30日晚,加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的表演藝術中心內(Younes and Soraya Nazarian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人頭攢動,氣氛熱絡,神韻國際藝術團舉行了今年在此地的首場演出,帶給觀眾們一場如詩如畫的視聽覺藝術盛宴。當天演出票房早已售罄。
  • 科舉是中國古代發明並實行的一種通過考試來選拔官員的制度。
  • 人帶著佛性和魔性來到世間,如果能夠抑制魔性、彰顯佛性便能獲得幸福;若放縱魔性便會墜入痛苦的深淵,直至自我毀滅;如能去掉魔性、讓佛性主宰便會使生命得到昇華。
  • 中華傳統文化中向來尊道重德。老子講:「道生之,德蓄之」,萬物有德則存,失德則亡,武德是武術得以延續傳承的根本,是道德與武藝共同的體現。何謂武德?武,從止,從戈,「止戈」會意為武,即以武止惡、揚善,武德為止戈之德。學武之人若武德不好,害己害人。在形意傳人寶顯廷所寫的形意拳譜中,記述了形意拳的幾位傳人,雖獲其技卻因為武德不好而早夭。
  • 本期專訪我們再次請來著名的武術大師李有甫先生。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李有甫先生是中國中醫和氣功領域中的知名人物,也曾經是中國人體科學研究中心的副研究員。在上期節目中,他談到了他是如何開始對特異功能的研究。本期節目請他繼續介紹他對傳統文化和生命奧祕的探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