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百年手工繡製龍皮 重現北港藝陣風華

文化處長陳璧君(右四)和與會來賓近距離觀賞「飛龍團繡製龍皮」。(廖素貞/大紀元)

人氣: 316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19年05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廖素貞台灣雲林報導)製作於昭和時代(1930年代前)的北港飛龍團手工繡製龍皮,17日在北港文化中心,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之重要文物審查委員進行實物勘查,長20多公尺之北港飛龍團繡製龍皮,全部用蠶絲一針針繡出來的,是台灣罕見的手繡龍皮,目前正由雲林縣政府文化處提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指定為國家重要古物,希望藉此讓民眾更認同及重視媽祖文化的價值。

文化處表示:「北港飛龍團相傳成立於日治初期,並由福州前來北港的翁三連先生組隊傳授舞龍技藝,在當時北港迎媽祖的遶境隊伍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北港朝天宮現存1924年之〈聖母遶境行列序列〉中,就曾列載飛龍團之名,同時也曾出現在畫家施玉山1929年完成的〈朝天宮之祭〉畫作裡。」

目前該團所留下之大龍旗、繡製龍皮、九龍錫爐均獲雲林縣政府指定為一般古物,而大龍旗、繡製龍皮,因製作方式精美,材料高級及規模龐大,目前正提報文化部文資局指定重要古物程序中。

20多公尺的百年「飛龍團繡製龍皮!」壯觀全貌。
20多公尺的百年「飛龍團繡製龍皮」壯觀全貌。(廖素貞/大紀元)
縣議員蔡岳儒(左一)文化處長陳璧君(左二)和與會人士,都為「飛龍團繡製龍皮!」說讚!
縣議員蔡岳儒(左一)文化處長陳璧君(左二)和與會人士,都為「飛龍團繡製龍皮」說讚。(廖素貞/大紀元)
用蠶絲繡製的龍皮上的龍麟,圖騰鮮明手工細緻!
用蠶絲繡製的龍皮上的龍麟,圖騰鮮明手工細緻。(廖素貞/大紀元)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全球刺繡研究發展中心修復師侯宗延表示, 北港飛龍團繡製龍皮全長2040公分、寬160公分、高2公分。一般龍皮都是以印染或繪製的方式製作而成,繡製龍皮以手工平繡方式製作所有龍鱗,為臺灣目前所見最精彩的一件,它的繡線全部是用純蠶絲一針針繡出來的,而所使用的金屬線,含60%的金,40%的銀,這些在昭和時代的繡旗上都可以看到類似的材料,由於繡製龍皮目前並未留下任何訂製資料,據本中心纖維科學檢測資料推測,其製作年代應為昭和初期(約1930年代以前),與大龍旗相去不遠。

侯宗延說,因繡製龍皮表面龍鱗的繡線材質是細緻嬌貴的蠶絲,完成後又經歷多年陣頭的使用及反覆捲收,繡面已嚴重磨損,由於每次的捲收都可能增加文物劣化的風險,自送進入北港文化中心展示室以來便不曾再攤開。這次藉由文資局重要文物審查委員會勘,把它攤開來看,捲回去的時候我們會夾入無酸紙保護繡面,來進行文物保存的加強!至於未來要如何修復,要經過多方面的討論,因為它已有百年古物的身分。

修復師侯宗延(右二)向文化處長陳璧君(右三)解說繡製龍皮的損壞情況!
修復師侯宗延(右二)向文化處長陳璧君(右三)解說繡製龍皮的損壞情況。(廖素貞/大紀元)
20多公尺的北港飛龍團手工繡製龍皮,17日在北港文化中心,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之重要文物審查委員進行實物勘查。
20多公尺的北港飛龍團手工繡製龍皮,17日在北港文化中心,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之重要文物審查委員進行實物勘查。(廖素貞/大紀元)

文化處長陳璧君表示,雲林縣目前共有42件古物,今天看到的飛龍團繡製龍皮,長將近21公尺,是個巨形的古物,是用蠶絲一針針縫製出來的,現在很難再仿造,它代表北港的藝陣文化,不管在文物或在傳統工藝上都值得保存,今天我們請到了文資局來現勘,也請南藝大來進行修復,希望能把大龍旗及繡龍皮一併列為國家重要文物。

另外對於它繡製的圖騰延伸出的工法是否可應用在服裝或文創商品上?未來修復後希望做個策展,讓一般民眾能近距離觀賞而更認同及重視北港的宗教文化內涵。未來也將與委員和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討論如何改善後續展示及保存方式,以減緩文物劣化速度。

縣議員蔡岳儒表示,北港是全台灣媽祖宗教文化的信仰中心,歷史悠久,所衍生出來的藝陣文化也非常悠久,尤其在藝陣裡的飛龍團,更是其中的精華之一,它有二件重要的古物,一個是飛龍旗,一個是繡製龍皮,它是日據時代製作而成的,可以保存到現在很不容易,希望透過今天文資局的認定能夠成為國家級文物,留給後代的文史工作者及藝陣研究者重要的參考,也是對百年宗教文化最好的見證。

目前北港飛龍團大龍旗正在文化部文化資產保存中心進行修復,繡製龍皮也因保存考量無法長期完全攤開展示,民眾仍可透過展示室模擬遶境隊伍的模型中感受這兩件古物的氣勢與風采。

責任編輯:王愉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