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尿毒症一發現就是晚期 這3種病最好及時治

文/陳潔雲

為避免尿毒症,患慢性腎炎、高血壓和糖尿病應積極治療。(Shutterstock/大紀元製圖)

為避免尿毒症,患慢性腎炎、高血壓和糖尿病應積極治療。(Shutterstock/大紀元製圖)

人氣: 177205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中醫認為,腎是生命之根,先天之本。從西醫角度看,腎臟是人體的血液淨化器官,主要功能是過濾血液,將尿素等廢物和多餘液體排出體外。當腎功能出現問題,尿素積存在血液中,便可能導致全身中毒、罹患尿毒症

台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指出,腎臟有很強的儲備能力,即使腎功能降到只剩50%, 多半缺乏明顯的症狀。當腎功能降到20%以下,健康可能會出現嚴重問題;降到10%~15%以下時,如果沒有洗腎或換腎通常都活不久。

當腎臟功能減弱到15%以下,無法代謝體內廢物及維持體液平衡,會出現尿毒的症狀,影響身體的所有系統,其症狀包括:

● 噁心嘔吐,食慾不振,體重減輕,日益加劇的虛弱疲憊,臉色蒼白;

● 心律不整,呼吸加快、喘促;

● 皮膚乾燥發癢,浮腫(特別是腳和腳踝周圍);

● 出現尿毒症性神經病,特別是手腳部位感覺喪失,也可有肢體刺痛、麻木或電擊感;

● 早期會記憶力衰退、煩躁不安、肌肉抽搐,導致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後期出現意識障礙、嗜睡和昏迷;

慢性腎炎、高血壓和糖尿病,這些常見的慢性病症,皆可能逐漸損害腎臟功能,是引起尿毒症的幾大致病因素,不可掉以輕心。

尿毒症的三種致病原因

一、慢性腎炎

慢性腎炎(亦稱慢性腎小球腎炎)是尿毒症最大的病因,其症狀包括蛋白尿、血尿、尿液中含大量泡沫、尿液變紅或深褐色、高血壓、眼睛及手腳腫脹、反胃及嘔吐、呼吸困難、頭痛,最終可以發展為慢性腎衰竭和尿毒症。

慢性腎炎在初期,可能長時間都無明顯症狀,一旦發展為慢性腎衰竭、尿毒症,情況已很危急,多數患者都須做血液透析,有些人還需做一側腎移植。

腎功能衰竭,使身體內廢棄物質無法排出體外,可導致全身中毒(尿毒症)。(shutterstock)
腎功能衰竭,使身體內廢棄物質無法排出體外,可導致全身中毒(尿毒症)。(shutterstock)

少數慢性腎炎是由急性腎炎發展而來,尤其是老年患者,容易由急性腎炎轉為慢性腎炎,故發生急性腎炎應積極治療。

慢性腎炎致病因素還包括細菌、真菌、寄生蟲、病毒感染,以及血管炎、免疫疾病、遺傳因素等。

慢性腎炎患者應注意休息,採用低鹽、低蛋白飲食;服用利尿劑或抗生素、抗高血壓藥,降低尿蛋白,以降低腎功能惡化速度。

二、高血壓

腎臟和血液循環系統相互依存,腎臟的過濾功能要藉助血管來完成。而血壓長期飆高會損害腎動脈,使血管變窄、弱化或硬化,引起腎臟供血不足,進而影響腎功能。

這就是為什麼高血壓是腎衰竭、尿毒症的第二大致病原因。

另一方面,健康的腎臟可以分泌一種叫做醛固酮的荷爾蒙,幫助身體調控血壓。當動脈越來越多發生阻塞、停止運作時,就會引起腎衰竭、血壓飆高,變成惡性循環。

由此,控制血壓對於保護腎臟至關重要。高血壓引起的腎功能衰竭是漸進過程,通過控制血壓,可以很好地控制風險。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建議將血壓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範圍內。如果你的血壓偏高,要定期量血壓,並按醫囑服用降壓藥,以遏制腎臟損害。

在藥物之外,改變生活方式,包括加強體育鍛煉、採用低鹽飲食、多食果蔬、戒菸限酒、限咖啡因、保持心情愉快和體重適中,都是控制高血壓的良方。

如果能改變生活方式,就可以控制血壓不增高。(Fotolia)

三、糖尿病

糖尿病也是引起腎功能衰竭、尿毒症的一大原因。高血糖會損害腎元中的腎小球,最終可能導致腎功能衰竭。

約25%到40%的糖尿病患者會併發腎病變(也稱糖尿病腎病變、糖尿病性腎小球硬化症),引起腎臟萎縮,這與是否使用胰島素無關,其風險大小取決於罹患糖尿病時間長短;同時,糖尿病患者也有腎動脈狹窄的風險。

如果患者不知自己患2型糖尿病,其高血糖水平可能慢慢損害腎臟,起初的跡象是尿液中蛋白質含​​量高,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會嚴重損壞腎臟。糖尿病腎病變也會引起血壓升高,令腎臟功能進一步惡化。

糖尿病腎病變的風險因素也包括吸煙和家族史,通過治療,可以顯著減緩腎臟損傷的速度。

降低患病風險、延緩發病的措施包括:

● 嚴格控制血糖、血壓;
● 避免使用非類固醇抗炎藥(NSAIDS,如阿司匹林、伊布洛芬、萘普生);
● 及時治療尿路感染;
● 多喝水,少沾酒;
● 定期做腎臟檢查。◇

· 腎臟科權威:9大原因引發腎臟病!最可怕的是它

· 【名醫胡乃文熱線】尿毒症

· 腎衰竭在不覺中開始 做對1件事避免腎危機 

責任編輯:李清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