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髮代首」:曹操嚴於律己 陶侃以信取勝

文/杜若
曹操像。圖片取自《月百姿》。(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373
【字號】    
   標籤: tags: , , , ,

中國古代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保全自己的身體是孝道最基本的要求。古人通常不會自己割斷頭髮,除非被處以「髡」刑。髡(音昆)刑,古時的一種刑罰,即剃掉男子的頭髮,讓其顏面掃地,以示羞辱與懲罰。這種刑罰比挨打還令人痛苦。或許,這就是世人所說的:「士可殺,不可辱。」

正史中,有二則割髮代首的故事。一位是曹操,一位是陶侃。但他們並不是遭受了髡刑,而是另有原因呢!

曹操嚴申軍紀 割髮代首

曹操親率大軍出征,途經一片麥田,下令軍中將士不要踐踏麥子,犯者以軍法論處。所以騎兵都下馬而行,以手扶麥,以免損害百姓的麥子。

行進途中,不料曹操的戰馬忽然受驚,直接竄入麥田中,踏壞了一大片麥子。曹操為申明軍紀,遂即招來行軍主簿,商議自己的踐麥之罪。

主簿以春秋之義「罰不加於尊」對答,刑罰可以不加在尊者身上。主簿認為,丞相身分尊貴,怎麼能夠輕易加刑。

曹操說:「我自己制定的法令,自己都不能遵守,又怎能率領部下呢?」作為軍隊統帥,眼下軍務當急,身負社稷重任,不能自殺。於是曹操割下自己的頭髮,割髮以代首,嚴申軍紀。三軍將士見了,無不悚然,彼此嚴守軍令,不敢觸犯。

魏武大帝曹操瑞應黃星,真人下世,他知道天助漢室,於是效古人知必死而守義,匡正漢室,救濟蒼生。曹操抑豪強,興屯田,興修水利,申明法度,力保漢朝國祚得以延續幾十年。

曹操像。(公有領域)

陶侃割髮為信 以誠取勝

晉朝時, 蜀郡有一小吏名叫杜弢(音淘),盜竊官府的庫錢後,帶領一批流民,襲擊荊州官員。這夥盜賊橫行荊湘,反抗晉朝王室。

建興元年(313年),賊寇王沖自稱荊州刺史,占據江陵。名將陶侃手下有一位參軍叫王貢。王貢假傳陶侃命令,任命杜曾為大都督,擊殺王沖,並收降其軍。陶侃召見杜曾,但杜曾不去,王貢也不敢面對上級,於是和杜曾舉兵反叛。後來,王貢畏罪而逃,投奔杜弢。

陶侃派周訪等人率軍入湘,征討杜弢。王貢率領三千精兵奔向武昌。陶侃派鄭攀及伏波將軍陶延夜襲賊軍,大敗敵方,收降上萬人。王貢撤軍逃遁。不久之後,王貢再次向陶侃挑戰。對陣之際,王貢見到昔日的上級,有意氣氣他,於是把雙腳高高地擱在馬背上,表示沒把陶侃放在眼裡。

陶侃並不急於迎戰,而是遠遠地平和地對他說:「杜弢本是益州小吏,盜用庫錢,其父死了他都不奔喪。你本是一代英才,何苦跟隨盜賊?況且天下有白髮老賊嗎?」言外之意,做賊的哪有活得長的?

王貢覺得陶侃的話很在理,於是收斂了狂妄的姿態,順勢把腳放了下來,說話的態度也變得溫和了。陶侃見狀,知道可以以智誠取勝。他割下自己的頭髮作為信物,派使者交給王貢。古人的理念中,頭髮可以代表頭顱。割下頭髮象徵以自己的腦袋和你交往,含有「刎頸之交」的意思。

王貢見陶侃有如此誠意,遂即率軍歸降。杜弢經此變故,其他部將也相繼潰散,杜弢最終也兵敗身亡。陶侃不費一兵一卒,收降了王貢,解除了一大患。@*#

陶侃(公有領域)

事據《三國志》卷1,《晉書》卷66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魏武帝曹操詩歌有云:「天地間,人為貴。立君牧民,為之軌則。」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其濟世安民、肅清寰宇之志及一統天下的雄心和抱負,躍然紙上。而為了實現這雄心和抱負,曹操憑藉其非凡的政治和軍事才能,金戈鐵馬,歷經三十餘戰,終於統一了北方,結束了北方的分裂狀態,延續了漢王朝的統治。期間,多少英雄歸附,多少豪傑嚮往,多少經典故事流傳。宋代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上說曹操「有大功於天下」。
  • 關羽,關羽擒將圖,商喜
    關羽西保麥城。孫權使硃然、潘璋斷其徑路。十二月,潘璋之司馬馬忠俘獲關羽及其子關平於章鄉,斬之,遂定荊州。孫權傳關羽首級於曹操,曹操以侯禮葬之,亦了結一段千古傳唱之曹操與關羽,惜英雄、識英雄,英雄結草、湧泉相報所結之「義」緣。
  • 魏武大帝曹操瑞應黃星,真人下世,撥亂治世,天下莫敵。曹操造就中國文學史上黃金時代之建安文學,使中國神傳文化在長期戰亂、社會殘破背景下得以承傳興盛。其武學巨著及用兵計謀為後世歷代兵家推崇傳揚,故後人稱「言兵無若孫武,用兵無若韓信、曹公」。曹操杜絕官民淫祀,剷除低靈亂鬼,扶持道教初生,致魏國上下習道成風,舉國清平。
  • 在荀灌一再詢問下,荀崧只好坦白告知:「女兒,可惜你不是男子!如今城池快要被攻破了,我想派人突圍到襄城去求援。可軍士們都有氣無力不敢出城, 看來只有坐待滅亡了。爹爹能不著急嗎?」
  • 陶侃,字士行,中國東晉時期名士,江州鄱陽郡梟陽縣(今江西省都昌縣)人。他是當時朝廷傑出的人物,很有個性。公元315年,他從荊州被貶調到廣州當刺史,因爲公務少,他除了讀書,每天早晨都會從書房裡搬一百塊土磚到院子裡去,傍晚又將土磚搬回書房,無論嚴寒酷暑,終年不斷。同僚們都覺得很奇怪,問他這有什麼意義?
  • 《三國演義》開篇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亂世紛爭中,人們該何去何從?何為天道?什麼是行為標準?是從道德來劃分的。
  • 耿恭為將士拜井祈禱,泉水湧出;鄭國為秦國修築渠道,造福萬代。
  • 蔡倫發明改進了造紙術,劉向校對官府藏書。
  • 衛懿公因為沉迷養鶴,荒廢政事而亡國;魯隱公喜好觀魚,明知不合禮法卻執意要去。
  • 陶侃害怕生活太過安逸,每天搬磚鍛鍊自己;孟母剪斷織布機上正在織的布,藉以勸勉孟子勤奮向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