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傳漢字看人生運道(十五)八字之四

百工之忠

作者:陳彥玲

倉頡像。(素惠/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181
【字號】    
   標籤: tags: , ,

《忠經》第四章談的是「百工」的忠。這讓筆者想起了幾位朋友,他們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裡面堅守著初心與利他的善良。他們的精神在利益薰心的惡濁世界中就像是一座放射著光芒的燈塔,穩重的讓人心安,光明的給人方向,願藉文章一角向他們致敬。

《忠經 百工第四》寫的是「有國之建、百工惟才守位謹常、非忠之道。故君子之事上也、入則獻其謀、出則行其政、居則思其道、動則有儀、秉職不回、言事無憚、苟利社稷則不顧其身。上下用成、故昭君德蓋百工之忠也。《詩》云『靖共爾位、好是正直』。」百工惟才守位謹常還不是百工的忠道,必須顧及國家整體、敬君愛民,時時刻刻在思想與舉止上以維護君王之聖德為依歸,因為唯有聖君才能代行天道,順天道而行,才能風調雨順,利益眾生。看來,百工的忠仍然是以重德敬天為其關鍵。而筆者所認識的專業達人朋友們雖有其不同的信仰,但都信奉「人在做,天在看」的法則。以現代的白話口語來形容這些職人會是「人間國寶」,從《忠經》的精神來看,「國寶」的稱謂真是名符其實。

傳統圖畫中的灶神爺爺和灶神奶奶。 (梁淑菁/大紀元)

拜拜祭祖是我的廚師朋友們的例行生活,他們帶領年輕的廚師承傳這樣的文化,在工作上的表現從小細節可以看到令人動容的影響,例如:絕不浪費食材與運用順四時而生產的農作。「人無照天理,天無按甲子。」是他們口中常唸叨的標準,他們知道人力渺小,唯有順天意而行才是正途。

我還有一位承傳四代榫卯工法的朋友,他以網路以口傳細細道出這種傳統工法如何順應天理教化人心。他曾以「古代建築是現代社會經濟困頓的解藥」為題,介紹已近失傳的正宗榫卯工法。他舉懸空寺為例,這種沒有一根釘子的榫卯工法,在懸崖峭壁間建構而立,是現代科技都難望其項背的偉大建築,這種以自然為師的高瞻遠囑,確實令現代人反思人與天地之間的關係。

山西恆山懸空寺,是一座懸浮在懸崖上的寺廟,地基只有數根木柱支撐。歷經約1400多年的風雨滄桑和地震天災等侵襲,依然巍峨屹立。(fotolia)

他解釋道:木頭一端凸出的部分為「榫」,另一個木頭凹入的部分稱作「卯」,將兩個木頭構件結合在一起,即稱榫卯工法。不同的榫型與卯洞即可變化出千變萬化的結合,所以他認為這種工法是乾坤、是陰陽、是任督二脈和五行的運行,合乎天道也磨練人心,因為絲苟不能馬虎,可謂若失之毫釐,材不能成器也。

不管食物的製作或木工的完成,都必須堅守著心念中對神明天地的敬畏,否則很少人能抵擋得了名利的誘惑或求快貪懶的惡習。那麼誰還願意慢工出細活呢?在食材與烹煮的過程中加點化學添加物,即可達到省時省錢的效果。在紅木傢俱中也可以貼皮灌注水泥來以假亂真,但失去的是人對天地良心的堅守,失去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這不僅僅是個人健康與金錢的損失,是千百年來的工作法則與信念的崩壞,是維護社會穩定基石的鬆垮。

一種傳統工法的堅持就像是房屋結構中的一榫一卯,似食物中的一葉菜一顆糧,也似衣服中的一絲一縷,不但得來不易也得細密的搭配得宜,才能相得益彰,順應天理,對人起到好的作用。末以詩一首為記:「百工盡忠為天理,天地神明是準繩,人心淨化乃根本,成就聖德明就裡。」@

點閱【神傳漢字看人生運道】連載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近代物理學發現人的精神能量的確是一種物質,當肉體消失時,精神能量的粒子仍然存在於天地之間,這樣的發現恰能破除許多人認為好人常常沒好報,忠臣往往沒好下場的誤區。
  • 《忠經》第二章講的是〈聖君〉。歷史上的君主要偏離了聖王之道,則百姓荼炭、佞臣當道,最後戰亂四起,朝代也就趨於毀滅。那麼該如何做一個聖君呢?聖君對於子嗣的教育又是如何的用心良苦?
  • 大篆在我們當今社會中,已經不再是一種實用的字體,但是它的藝術價值和存在意義依然經久不衰,它的精神內涵、神性特點和傳統藝術價值,通過許多歸屬大篆的甲骨文、金文、籀文、石鼓文等留傳下來的古人佳作,發揮其影響力。
  • 新年元旦新桃換舊符,家家戶戶最常見的單字斗方春貼是哪個字呢?摘冠的當屬「福」字。這個福字不僅是庶民百姓熱愛,也為朝廷皇室鍾愛。為什麼從帝王到庶民家,新年都尚「福」迎「福」呢?在中華文化中「福氣」到底從何而來?
  • 在兩周金文書法中,《虢季子白盤》銘文與眾不同,藝術性相當突出。它流淌著創意者與書寫者的人生境界及道德標準,負載著豐富的文化背景和人文氣息,隱含深厚的文化內涵且具創意精神。《虢季子白盤》銘文在章法上,兼具傳統和獨特的審美性,寓古寓新、亦古亦新的境界顯示其表現技藝之爐火純青。
  • 神傳漢字還有許多妙解法,類似各種燈謎的作法。拆字、合字、妙會等等是漢字具有的特色文化之一,在燈謎中常用,古代讀書人也喜愛玩玩這種文字遊戲,透過玩字、猜字也能預測考題,端看猜者的妙解智慧。
  • 西周早期的青銅器《大盂鼎》,被列為「四大國寶」之一,非但其銘文字數多、書法藝術精彩絕倫,它本身的造型雄渾,工藝精湛,堪稱一流的寶鼎。
  • 關於雞蛋有個迴旋不盡的問題——到底「先有雞還是先有蛋?」考倒古今眾生的問題,可以從漢字的起源中找到答案。就來看兩個關鍵——存在。有神論與無神論結出的果實大不同。
  • 散氏盤是西周厲王時期的經典之作,清乾隆初年陝西風翔出土。盤高20.6厘米,口徑54.6厘米,內底鑄有銘文19行,357字。為晚清「四大國寶」之一,現存台北故宮博物院。
  • 我們可能天天在看字、寫字、打字,然而我們真的懂得漢字內蘊的義涵嗎?來一趟甲骨文和金文之旅吧,從文字的始初意義和生命的意義接軌,這是一趟又有趣又深刻的神傳文化之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