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傳漢字看人生運道(十五)八字(忠字之十二)

政治清明之道 以天下耳目為視聽

作者:陳彥玲

倉頡像。(素惠/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301
【字號】    
   標籤: tags: , ,

中美的貿易戰是近期以來世人關注的重頭戲,美國人民當然希望打勝戰,然而中國境內的許多民眾卻也希望美國打勝戰。雖然中共政府祭出了「共克時艱,上下同心」的口號,卻不但兜不攏人民的心,還引來了民眾的批評。

有網民發帖表示,要想讓人民真心與政府共克時艱,就請立即公布各級政府官員的財產及子女親戚的就業情況。還有民眾說:「現在它被制裁的過程當中,它想到民眾了,什麼共艱了。有句老話說的好,就在人民生存不下的時候,才能使人民覺悟。我希望這個貿易戰,美國打贏。並不是我不愛國,現在這個國家已經讓這種體制整得不堪了,這個體制是反人類的。共產黨把黨和國家聯繫,事實上,愛國和愛黨是完全不同的。」

一個真正的清明國家訊息是透明的,透明的環境才能讓忠臣有所諫言,也才能避免執政的腐敗、權力的貪婪,百姓才能安居幸福。《忠經 廣至理章第十二》上就指出了:「古者聖人以天下之耳目為視聽、天下之心為心、端旒而自化、居成而不有。斯可謂致理也已矣。王者思於至理、其遠乎哉。」果能如此,則君王「無為而天下自清、不疑而天下自信。不私而天下自公。賤珍則人去貪、徹侈則人從儉。用實則人不偽、崇讓則人不爭。」如此一來,「得人心和平、天下淳質。樂其生、保其壽。優遊聖德以為自然之至也。」所以君能聽諫言才是清明政治的重要關鍵之一。

梅花的不畏冰寒、堅毅不拔的特質是南宋文人雅士的精神典範,忠臣良相亦以梅之玉潔彰表自己的志節。南宋忠臣范成大乃史上第一本梅花專書的作者。在一一八六年寫成的《梅譜》中展現其愛梅、賞梅、詠梅、種梅的專精與熱誠。

明 仇英《水仙蠟梅》。(公有領域)

這樣的忠臣所寫的諫書猶然是明君的千里眼與順風耳,看得見民間的疾苦、聽得到百姓的心聲,讓朝廷早做預防或整治救民的良策,利民利國才能落實。他屢屢上書強調「仁民」才能鞏固邦國之本,四庫全書中就收列了他的《論不舉子疏》,他向南宋的第二任皇帝孝宗說明處州的情況,「小民以山瘠地貧,生男稍多便不肯舉,女則不問可知。村落間至無婦可娶,買於他州,計所夭殺不知其幾,」他在疏中詳細地算了筆帳,讓皇帝知道,如果朝中有仁民良策,地方官員如果廉明地執行,那麼可以「當活十七萬八千餘人」,他還引用蘇軾當年在密州貧瘠的環境下,如何救養棄兒的措施,來佐證良策良心能突破困境以達仁民之效。

蘇東坡為了指出貪官借青苗法行腐敗之實的危害,痛心疾首地上書,他為君主之耳目陳述了:「農民之家,量入為出,縮衣節口,雖貧亦足。若令分外得錢,則費用自廣,何所不至?」他希望皇帝能明白,惡法導致「子弟欺謾父兄,人戶冒名詐請」。

貪官污吏使這個欲利農民與國家的青苗法走向怨聲載道的結局,他將民間所見如實匯報,「每散青苗,即酒課暴增,此臣所親見而為流涕者也。二十年間,因欠青苗至賣田宅雇妻女投水自縊者,不可勝數,朝廷忍複行之歟!」如此看來,古今皆然,肅清貪腐才是利國的根本,而歸正人心才是根本杜絕貪腐的上策。@#

點閱【神傳漢字看人生運道】連載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忠經 武備章第八》:「王者立武、以威四方、安萬人也。」國家設立武備不在殺戮,而是以威震四方保萬民之安全。
  • 朝廷的臣子等於是現代企業中的管理層。臣子忠於天子,為治理國家獻策出力,企業中的主管也為公司獻策出力。而為人臣子如何得以知道百姓的真實情況,為人主管如何知道顧客和下屬的真實反饋與態度,都關乎著大局安危與萬民(顧客)的幸福(權益),所以得耳聰目明。
  • 這個朋友擁有成功的大事業,他曾回顧白手起家時的許多過往,其中一個故事很值得與讀者分享。他在創業的早期,因為沒有足夠的資金,所以沒有豐厚的薪資給員工。有位十分優秀的員工向他提出辭職,因為這份薪水無法給年邁的父親優渥的物質照顧......
  • 前些日子,朋友求助於筆者幫忙處理一個在海外的白領人士心中的糾結。對方在電話中告訴我他的矛盾,他帶著中國頂尖大學畢業生的光環來到了海外,完成學業後進入職場十幾年,但是每天生活得十分緊張,生怕丟了工作。但是越擔心反而越容易發生事情,那天在公司發生的飯盒事件讓他坐立不安,甚至深度的懷疑自己會因此丟掉工作。
  • 在《列子‧湯問》中有一則奇技的記載,說在西域之國有一個巧工匠偃師造出了一個「俳優」送給周穆王。這個「假人俳優」能動能言,能歌能舞,在周穆王眼中怎麼看就是個「真人」!後來它的一個動作引得周穆王勃然大怒,非要處置它不可。這個「假人俳優」有什麼奇特之處?
  • 張居正解說「信近於義,言可復也」:天下之事,必須謹之於初,而後可善其後。如與人以言語相約,本是要踐行其言,但其所言者,若不合於義理之宜,將來行不將去,則必至爽約失信矣!故起初與人相約之時,就要思量,必其所言者皆合乎天理之宜,而與義相近,則今日所言的,他日皆可見之於行,而自不至於失信矣。所以說言可復也。
  • 在一年中只有兩個日子得天地之和氣,一是春分,一是秋分,而從春分開始,陽氣蒸蒸日暖,正是化育萬物、給予新生的最好時機。所以春分養生有很大的作用力。
  • 本章「最孔門言禮之精義」。中國古代,禮是區別尊卑貴賤的,不同的人採用的禮節有所不同;但若片面強調差別,則易離心離德;而且,禮的目的乃是建立和維持秩序──一種和諧、太平的狀態。儒家的禮治觀,是讓人互不混淆而又和睦相處。換句話說,「別」是禮的手段,目的還在於「和」。有子講「禮之用,和為貴」,含義豐富,直指核心。
  • 從儒家文化到道家信仰,再到宇宙、物質和意識的起點,這個追尋創世本源的尋根過程,才是慎終追遠習俗背後之最為深刻的文化底蘊。也是神傳文化為炎黃子孫留下的一條回天之路。
  • 地球的「成長史」竟然是這樣的?!科學家終於承認,史前大洪水真實存在,難道《聖經》中記載的是真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