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洛:掠奪性開發稀土資源與江西連年洪害

——從2019年江西洪水災情最為嚴重談起

人氣 2294

【大紀元2019年06月21日訊】掠奪性地開發稀土資源導致中國稀土資源面臨枯竭,同時也導致中國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以江西贛州為代表的南方五省中重稀土資源支撐著贛州成為中國稀土三大生產基地之一。從20世紀80年代中末期起,贛州稀土資源陷入濫采濫挖、無序競爭的混亂局面。每開採一噸稀土,要剝離300平方米表土,造成2000至3000立方米尾礦,造成起碼1200立方米的水土流失。掠奪性地開發稀土資源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遠遠超過砍伐森林的危害。砍伐森林只是給山巒大地剃光頭,而掠奪性地開發稀土資源則是索性把頭皮也剝去了,剩下血淋淋的頭顱。通過地表剝離,地表植被全數被破壞,一遇大雨,沒有樹木、樹葉、根系和其他植被來吸納攔蓄雨水,地表徑流在短時間內形成洪水流,並且容易產生嚴重的水土流失或者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水土流失致使河流中泥沙量增加,河床增高,河流的自然洪水通過能力減少,即使在同樣的洪水流量條件下,洪水水位也要比以前更高。河流中泥沙量的增加,也使得水庫中淤積量的增加,防洪庫容的減小,防洪效益驟減。由於每開採一噸稀土,造成1200立方米的水土流失,江西省贛江等河流的河床不斷升高。有資料證明,二十世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鄱陽湖湖底每年升高15厘米。鄱陽湖容積量減小,極易生成洪水災害。同時也要看到,鄱陽湖湖底的抬高又會倒逼江西贛江諸河流的河床繼續抬高、洪水位繼續抬高,未來洪水風險變大。這就是近年來江西洪水災害不斷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2019年江西洪水災情最為嚴重

2019年6月6日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發布《關於全力做好抗洪搶險救援工作的通知》,指出目前江西省防汛形勢非常緊迫 可能發生區域性較大洪水。江西省防總要求各地各單位要嚴防死守,杜絕因山洪地質災害造成群死群傷事件。

截至6月11日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發布43次洪水預警,其中紅色預警2次、橙色預警9次、黃色預警12次、藍色預警20次,特別是贛江2019年第1號洪水已經形成。贛江上游贛州河段,贛江中游吉安城區河段,省會城市南昌城區河段,均出現超警戒水位1米至2.8米的洪水位。10日6時,鄱陽湖星子水位16.62米,較多年同期均值(15.78米)偏高0.84米,五河入湖流量24100秒立米,出湖流量7570秒立米。截至10日早上8時,鄱陽湖水域面積為3060平方公里,容積達115億立方米。

根據《財新網》記者黃姝倫的報導,6月12日應急管理部國家減災中心發布最新災情通報,6月6日以來,南方持續強降雨天氣,引發洪澇、風雹、滑坡、泥石流等災害。廣東、廣西、浙江、福建、重慶等南方八省(直轄市、自治區)共有453.2萬人受災,49人死亡,14人失蹤。此輪強降雨導致多地河水暴漲,部分城區出現內澇,大量農田被淹,直接經濟損失達100.2億元。農作物受災面積達330.4千公頃,其中31.5千公頃絕收。災情最嚴重的江西省,受影響群眾超過200萬人,直接經濟損失近50億元。贛州、吉安、鷹潭等9市65個縣,通報12人因災死亡,死亡原因包括溺水、雷擊、房屋倒塌、觸電、滑坡掩埋。 根據中國新聞網報道,贛江洪水造成村莊農田被淹,道路電力中斷,防汛抗洪形勢嚴峻。

6月12日,航拍江西省吉安市泰和縣贛江段,受持續強降雨影響,贛江水位上漲,已超過警戒線,贛江岸邊的公園、水上設施進水,牧場被淹、牛群被洪水圍困。

二、近年來江西洪水災害不斷

近年來,江西全省,特別是贛江等河流域乃至鄱陽湖流域,洪水災害是連年不斷。儘管中央政府與江西省政府乃至地方政府,不斷擴大在水利建設方面的投資,包括投資建設號稱「江西小三峽」的峽江水利工程,但是收效甚微。下面將2010年以來的江西洪水的部分災情簡單摘錄如下:

2018年

2018年7月5日至8日,江西省部分地區出現明顯降雨過程,局部特大暴雨。據江西省民政廳報告:截至7月7日18時統計,7月5日以來的嚴重暴雨洪澇災害已造成南昌、景德鎮、九江、鷹潭、贛州、吉安、宜春、撫州、上饒9個設區市39縣(市、區)共91.5萬人受災,因災死亡1人,緊急轉移安置10.2萬人,需緊急生活救助5.6萬人。

2017年

2017年6月下旬,江西省部分地區出現大雨和暴雨過程。據新華社記者吳鍾昊南昌6月25日電,22日開始的強降雨仍在贛北多地持續。據江西省防總25日晚的最新統計,這次暴雨洪澇災害已造成南昌、景德鎮、萍鄉、九江等7市47個縣(市、區)175.5萬人受災,27萬餘人被緊急轉移。

2016年

2016年6月18日至21日,江西省北部遭遇今年以來最強降水過程,平均降雨量景德鎮市192毫米、九江市87毫米、上饒市60毫米,其中景德鎮市浮梁縣、昌江區平均降雨量258毫米,最大點雨量為上饒市鄱陽縣梅塘水庫站385毫米。饒河流域平均降雨量158毫米,支流昌江中下游平均降雨量244毫米。受強降雨影響,昌江發生超保證水位洪水,部分支流發生超歷史洪水。6月20日19時20分,因暴雨形成的洪水疊加上游濱田水庫泄洪的人造洪水,超過了濱田河河堤的抗禦能力而發生河堤決口,河堤決口六十餘米寬。河堤後的1.03萬畝農田被淹沒,1.3萬民眾被迫緊急轉移。

2015年

2015年江西省共發生7次強降雨過程,截至10月8日,全省平均降雨1623毫米,比常年1477毫米略偏多,為平水年。主要江河洪水多為中小量級,但贛江上游支流梅川江發生超歷史特大洪水。江西全省共有421萬人受災,因洪災死亡19人,失蹤3人,倒塌房屋9196間,農作物受災面積375千公頃,糧食減產44萬噸,經濟作物損失8.2億元。因洪澇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總損失達64.21億元。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在5月至8月期間,鄱陽湖水位的劇烈變化。5月1日,星子站水位是11.55米,鄱陽湖對應面積為1288平方公里;到6月23日,星子站水位漲至了19.47米,鄱陽湖對應面積為3560平方公里——53天時間,鄱陽湖水位上漲近8米,同時可以看到,「最胖」和「最瘦」時,鄱陽湖面積差了2272平方公里。

2014年

2014年5月25日,江西省宜春市遭遇暴雨,袁河、錦河均超警戒水位,導致大面積農田受淹,一些村莊被洪水圍困,轉移群眾1448人。宜春市袁州區竹亭鎮因暴雨引發山洪,鎮政府和竹亭村的10個村民小組、300多戶村民被洪水圍困。

7月4日江西省修水縣西港鎮遭遇近50年來最為罕見的一場洪災,修水縣港口鎮鎮中心出現洪澇,水最深處超過了三米。據當地媒體《九江晨報》報道,不完全統計,洪災造成西港19座山塘損壞,沖毀渠道2945米、河堤1940米,農作物受災面積9981畝,死亡畜禽4940頭(只),倒房66戶、226間,受災人口12138人,需救濟人口9179人,經濟損失慘重。此次洪水發生前政府沒有發出任何預警,九江網友「拿拿把洗捏」發帖稱,西港附近有一座水電站,水庫突然放閘,導致市區的百姓受災嚴重。

2013年

自2013年6月25日起,江西遭遇入汛以來時間較長強降雨過程,南昌、鷹潭、上饒、宜春等地出現嚴重洪澇災害。29日12時30分左右,鉛山縣葛仙山鄉管源村一民房因山體滑坡倒塌,4人被埋,目前全部救出,1人輕傷,3人已送往醫院救治。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9日,全省共9個設區市63個縣(市、區)593個鄉鎮95.53萬人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97.44千公頃,轉移群眾2.04萬,倒塌房屋898間,直接經濟損失8億元,其中水利設施直接經濟損失2.48億元。

2012年

2012年3月江西省發生歷史罕見的早汛。受早汛影響,江西省主要江河水位普遍上漲3至6米,發生超警戒洪水。贛江洪水超過「江西小三峽」峽江水利工程二期圍堰設計洪水標準,圍堰滲漏嚴重、下游段接近漫頂。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提前一個月進入豐水期。罕見早汛共導致江西45個縣(市、區)37.09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1.76億元人民幣。據江西防總官員介紹,江西省水庫多達9783座,小型水庫達9500多座,其中,小型病險水庫6605座,正在除險加固的有666座。至4月底,降雨與洪水引發地質災害146起,全省受災人口98.6萬人,倒塌房屋1550間,直接經濟損失9億元。

6月10日16時,江西省新余市分宜縣黔山鎮苑坑鄉發生特大洪水,一個鄉鎮被洪水淹沒。

2011年

2011年6月9日江西省進入雨季,強降雨已造成江西境內山洪暴發,局部發生嚴重洪災。至6月14日下午,江西19個縣市168個鄉鎮受災;共造成81.25萬畝農作物受災,受災人口83.15萬人,死亡4人,轉移人口3.38萬人,倒塌房屋3370間,直接經濟總損失9.69億元。

6月14日,江西婺源縣許村鎮小港村發生山體滑坡。

2010年

2010年進入雨季之後,江西省贛江、撫河、信江三大河流發生超歷史記錄洪水,有63座水庫出險,其中2座出現漫頂險情,僅從6月17號至23日江西已有17條千畝以上圩堤決口,造成多座城鎮進水、村莊被淹,大量群眾遭洪水圍困,倒塌房屋超過10萬間,死亡13人,失蹤10人,受災人口達863萬多人。其中包括撫河唱凱堤決口,威脅下游14萬5千人口,洪水形勢最為嚴重。

以上僅僅是2010年到2019年關於江西洪災不完全的資料。為什麼近年來江西省的洪水災害如此嚴重、如此頻繁?

三、1998年長江洪水後的經驗總結

1998年長江洪水災害之後,中國的一些科學家痛定思痛,捫心自問:為什麼長江洪水幾乎連年不斷?他們找到了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長江上游原始森林被砍伐。

陳昌本在《水患中國》一書中記載道:「林業科學研究專家告訴我們,長江上游的原始森林被是涵養水源的聚寶盆。森林裡的林冠和根系可以吸納降水量的30%,林下的落葉與植被可攔蓄降水量的30%,森林區比無森林區可削減洪峰流量70%至90%。這樣,再大的降水經過森林的吸納攔蓄,也不易變成山洪了。據測試,在降雨量相同的情況下,森林採伐區比森林保護區的洪水量大2至3倍,而流淌時間,森林採伐區比森林保護區短2至3倍。就是說,無林區的降水量容易形成突髮式山洪。相反,對長江上游金沙江流域的實測說明,在枯水期,森林植被良好區域的產水量,為無林流域的2.2至2.6倍,就是說,森林式涵養水源的最理想的水庫。」

河流流域的生態環境保護,特別是保護森林植被,實施水土保持措施,是減少和防止洪水災害的最有效措施。

四、掠奪性開發稀土資源造成了江西省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

掠奪性開發稀土資源、掠奪性開發稀有金屬資源、掠奪性開發有色金屬資源、掠奪性開發其他礦產資源,造成了江西省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導致了嚴重的洪水災害頻繁出現。在中國許多媒體中,經常把稀土資源與稀有金屬資源混為一談,比如金燦榮提出在中美貿易戰中,禁止向美國出口稀土,一些媒體將範圍擴大到鎢、鋰等稀有金屬。

江西省礦產資源豐富,在目前中國已知的150多種礦產中,江西已發現各類固體礦產資源l40多種,其中探明工業儲量的89種;礦產地700餘處,其中大型礦床80餘處,中型礦床100餘處。在探明的89種礦產儲量中,居全國前五位的有33種。其中,居第一位的有銅、鎢、鉭、銫、鉈、鈧、金、銀、鈾、釷、伴生硫、溶劑白雲岩等,居第二位的有稀土、硒、碲、銣、鋰等,居第三位的有磷釔礦、鉍、鈹、岩鹽、蛇紋岩等,居第四位的有鉬、鈮、螢石等,居第五位的有錫、鋯、玻璃用白雲岩等。特別是銅、鎢、鈾釷、鉭鈮和稀土被譽為江西省的「五朵金花」。其他還有不少金屬、非金屬礦產也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

中國的稀土資源主要分布在內蒙古的包頭、四川的涼山與江西省的贛州,並憑藉資源優勢已形成內蒙古包頭、四川涼山輕稀土和以江西贛州為代表的南方五省中重稀土三大生產基地。中國一些專家對以江西贛州為代表的南方五省的稀土資源的評價是:江西擁有罕見的花崗岩風化殼離子吸附型礦床,具有分布廣、易開採、易提取、放射比度低的優點,且品種齊全,特別是重稀土的儲量很大,其中釔族稀土探明儲量占全國第一位。礦床主要分布在江西省贛州地區。

江西贛州地區稀土資源的開發要大大晚於內蒙古包頭。根據江西省贛州市礦管局局長李國清介紹:「從20世紀80年代中末期起,在『大礦大開、小礦放開,有水快流』錯誤思想影響下,贛州資源稀土陷入濫采濫挖、無序競爭的混亂局面,幾乎縣縣開採,最高峰時有採礦證的礦山就達1035個。」他指出:「由於技術和思想觀念落後,許多開採行為『吃一半扔一半』不僅嚴重浪費了資源,還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破壞,一片青山幾個月後就滿目瘡痍,黃土一片。」「業內專家指出,即使改進開採工藝,也無法避免對環境造成破壞,而且礦區地表植被一旦遭到破壞,恢復十分困難。」(參見:21世紀經濟報道《9.38萬噸稀土生產指標耗盡 五礦倡議全行業停產》,2011年8月2日)

中國對稀土資源的掠奪性的開發,也包括對有色金屬資源與其他礦產資源的掠奪性的開發,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而且是不顧一切後果。

楊枝煌在《全球稀土產業現狀及國內稀土產業存在的問題》一文中指出,中國稀土開發代價高昂。「稀土之所以得名稀土,是因為其中的有效元素含量很低。而要提取這些微量元素需要使用大量化學藥劑,需要經過許多化學程序、大量用水才能提煉,廢水包含了近百種化學藥劑,其中還有放射性物質。這種傳統的開採稀土方法即池浸法及堆浸法,把偌大的山體和森林變成一片光禿。據研究分析,池浸工藝每開採1噸稀土,要破壞200平方米的地表植被,剝離300平方米表土,造成2000立方米尾砂,每年造成1200萬立方米的水土流失。稀土礦的亂采濫挖及其產生的「三廢」,造成了地下水的嚴重污染,大量耕地荒蕪;由於稀土礦伴生大量放射性元素「釷」,稀土礦開採的環境問題也嚴重於一般礦床的開採;由於自然條件等因素,我國一些地區中重稀土一般埋藏在花崗岩風化殼之下,每采一噸稀土,土層剝離量大約在1000噸左右。」

張迎迎於2012年4月24日在《中外對話》上發表的《稀土開採,環境代價誰買單?》一文中特別提到了贛州稀土開採的方法:「在贛州,稀土開採一度使用的池浸工藝被稱為『搬山運動』——先砍樹後鋤草,然後剝離表層土壤,所到之處山體植被都會遭受難以修復的破壞。」

掠奪性地開發稀土資源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遠遠超過砍伐森林。砍伐森林是剃光頭,掠奪性地開發稀土資源是先砍樹後鋤草,然後剝離表層土壤,就是索性把頭皮也剝去了,剩下只是血淋淋的頭顱。通過先砍樹後鋤草,然後剝離表層土壤,地表植被全數被破壞。一遇大雨,沒有樹木、樹葉、根系和其他植被來吸納攔蓄雨水,地表徑流迅速形成洪水流,並且容易產生嚴重的水土流失或者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水土流失致使河流中泥沙量增加,河床增高,河流的自然洪水通過能力減少,使得在同樣的洪水流量下,洪水水位卻比以前增高。在嚴重的情況下,可能會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後果難以想像。河流中泥沙量的增加,也使得水庫中淤積泥沙的增加,防洪庫容的減小,防洪效益驟減。

2012年6月20日,國務院新聞辦發布《中國的稀土狀況與政策》白皮書,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蘇波出席發布會,並介紹情況。蘇波在會上向記者展示了兩張照片。一張照片上,大量的礦渣、大量的泥石流、大量的滑坡、大量的污染物污染了老百姓的飲水,僅在這樣一個縣裡,就有十幾平方公里,有幾萬噸的礦渣,有4.5萬人喝不上乾淨的水;另一張照片上,大量的稀土開採使山頭都變得光禿禿的,因為山上的植被要全部剝離,在下面發現稀土,用小車推出來,這個山形成的泥石流會造成長期的污染和破壞。這兩張照片應該是蘇波親自拍攝的,而且正好反映了江西贛州地區稀土資源開採的真實情況,因為蘇波在2012年3月曾經第一次率隊實地考察了贛州中重稀土的開採現場,環境的污染和資源的破壞令他感到非常震驚。

塗婷、王月、安達、李娟、楊延梅、唐軍、席北斗在2017年第6期的《環境工程技術學報》上發表《贛南稀土礦區地下水污染現狀、危害及處理技術與展望》的論文中提及礦業無序開發,造成水土流失嚴重。「贛州礦產資源非常豐富,是我國重要的鎢、稀土等礦產資源基地,特別是重稀土的儲量居全國第一位。20世紀80年代以來,贛州出現了大量無序開發稀土的現象,大小礦點遍布贛南山區,對自然植被造成十分嚴重的破壞,水土流失嚴重」。

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在2005年5月20日發表《我國稀土的資源優勢正在減弱》一文,文章指出:「稀土學會考察團在調查南方稀土資源開發利用情況時發現,由於南方稀土礦含量特別低,多是千分之一甚至萬分之幾,加之多數礦山採用的是落後的池浸法工藝,因此提取稀土時用的土地量非常多。每生產1噸稀土氧化物,產生尾礦2000到3000噸,年產1000噸稀土原料的礦山,尾礦超過20萬到30萬噸,占地約20多畝。遇到雨水沖刷山谷,覆蓋下遊河床與田地,造成水土大量流失,洪澇災害增加,且污染水源,生態遭到破壞。贛南地區約1500萬畝土地的地表植被遭到破壞,4000多萬立方米尾沙廢土未得到處理,水土流失嚴重。由於贛江水系河床升高,上世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鄱陽湖湖底每年升高15厘米,造成生態環境惡化。」

贛江是江西最大的河流,發源於江西省贛州市,贛江支系的章江和貢江分別從東南和西南方向流至贛州中心城區,在這裡匯合後稱贛江,然後贛江由南向北,流經吉安、南昌等地,最後注入鄱陽湖。江西省也因此簡稱為贛。由於掠奪性地開發稀土資源,造成地表植被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贛江等水系河床升高,鄱陽湖湖底每年升高15厘米。而鄱陽湖湖底的抬高,又會倒逼江西贛江諸河流的河床繼續抬高、洪水位抬高,未來洪水風險更加加大。

五、結束語

掠奪性地開發稀土資源所造成的生態環境破壞,比砍伐原始森林更為嚴重。每生產1噸稀土氧化物,就會產生尾礦2000到3000噸。這些鬆散破碎的尾礦大多數沒有的到處理。就是經過處理的尾礦,無非就是在山溝口建一道大壩,大壩與兩邊的山體組成一個空間,用來存放尾礦。或者用水泥或者石塊砌成一個空間,用來存放尾礦。這些尾礦庫在遭遇強降雨時,容易發生潰壩的災難,造成人員死傷都超過一般洪水。所以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揮部每年發布《關於全力做好抗洪搶險救援工作的通知》,都要求各地各單位要嚴防死守,杜絕因山洪地質災害造成群死群傷事件。

中央電視台證券資訊頻道曾在2013年4月8日做過《日本發現天量稀土意味著什麼?》的報道,報道中引用美國一家公司作過的測算:「美國生產一公斤稀土大概需要2.8美元的環境成本,而在中國則需要5.6美元的環境成本,是美國的兩倍,這個成本甚至高過稀土價格。」

這個結論非常重要,在稀土資源開發和生產過程中,中國的環境成本是美國的兩倍。中國的環境成本甚至高過稀土價格。

2012年4月14日華夏時報微博發表《380億巨額治理費用企業付不起 稀土開採成本曝光》文章指出,工信部副部長蘇波說:「「僅贛州一地,如果要對開採稀土等礦產破壞的土地進行生態修復,初步預計資金投入將高達380億元以上。」而江西省工信委發布的相關資料顯示,2011年整個江西省稀土主營收入329億元,利潤也只不過為64億元,僅以此看來,380億的巨額「環保欠款」已是去年江西省整個稀土行業利潤的6倍之多。

但是目前中國並不需要支付生產稀土的全額生態環境成本。掠奪性地開發稀土資源所造成生態環境破壞的災難性後果,如連年不斷的洪水災害,讓老區人民、讓江西人民來去承受,讓全國納稅人去承擔,讓中國人的子孫後代去償還。

「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

轉自議報

責任編輯:趙元

相關新聞
人類活動已超地球承受極限 生存受到威脅
中央督查組:內蒙古生態環境惡化
王維洛﹕中國水庫防洪效益為何無效
習當局推行河長制 分析:清理江澤民遺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