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看雲賞楓做才藝 多國醫生推行「社交處方」

「好醫生治病,優秀醫生治病人。」現代醫學之父威廉·奧斯勒(William Osler)的名言或許說明,除了表面的醫學科技外,病理的深層領域更值得探究。

隨著各種文明病、慢性病激增,藥物已非萬靈丹,許多國家著眼於幫病患治療心理病根,漸而推行「社交處方」(social prescribing),也由此帶來突破醫學界既有觀念的契機。

顧名思義,倘若病人的身心狀況非因典型疾病的影響,而是來自於生活和環境的壓力,且一般醫療沒有顯著療效時,醫生考量病患心理,設計合適的社交活動來調整、引導其往需要補強的方向轉變,或有很大成效。

量身打造的社交處方包羅萬象,除了大自然療法,如踏青、看雲、賞楓、划雪、騎單車、游泳划船之外,閱讀、手做才藝、音樂舞蹈等文藝活動,乃至最簡單的戶外社交,也可以是處方。

台灣大學森林系教授余家斌曾分享德國家庭醫生開立的「大自然處方箋」:早晨散步2小時,森林瑜珈1小時,中午蔬食養生餐,下午進行SPA水療。

針對病患的需要,蔬食養生餐也是大自然處方的項目之一。(Pexels)

值得一提的是,醫生開立的森林處方箋,和個人出遊的森林浴大不同。社交處方中的大自然療法,通常是參與課程,或有專人陪伴進行設計的活動,如體驗感官感受、踩在草地、泥地,學習呼吸法或瞭解大自然等。

用心評估才能「對症下藥」

看似簡單的社交處方,對醫生來說其實極富挑戰。

倫敦全科醫生齊蒙(David Zigmond)在「醫學四大期刊」之一的「BMJ」上刊文指出,現代家庭醫生的工作已逐漸規模化、程式化,過度倚賴科學數據和醫療程序,缺少對病患個體的理解和關懷。

而家庭全科醫生需要熟知病患的身心狀況乃至生活嗜好,醫病關係好似大家庭那般;醫學專業知識外的接觸,有時往往是治療的關鍵。

醫生可以透過間單的問題,更進一步瞭解病患,以作為診療依據:

  • 這位病患遭遇這個問題,他是什麼想法?
  • 病患問題的背後有怎樣的故事?是否有其它顧慮?
  • 他早晨會賴床嗎?他害怕時想些什麼?他有什麼希望?
  • 他因何而喜而憂,而怒而悲?
醫生瞭解病患越多,越能找出病因。(Theo Heimann/Getty Images)

如今醫學界也對過度診斷、過度治療造成的傷害和副作用表示擔憂。而「社交處方」涉及管理病患健康的根本原因及心理引導和治療,能賦予醫生更深層的工作意義。

19世紀末加拿大醫學博士、被尊稱為「現代醫學之父」的威廉·奧斯勒(William Osler)曾說,「好的醫生治病,優秀的醫生治病人。」這或許說明,除了表面的醫學科技之外,病理的深層領域更值得我們探究。

英國皇家全科醫學院(Royal College of GPs)院長斯托克斯—蘭帕德(Helen Stokes-Lampard)認為,「社交處方不是一個新想法,以往好的全科醫生總是這樣做,全面評估患者的身體、社交和心理層面。」

醫生評估後往往發現,病患需要輔以醫療以外的方法治療。托克斯—蘭帕德希望有關單位每年能有更多經費實行社交處方計劃,建立足夠的資源,包括社區團體的配合、陪伴員的訓練和適當的課程規劃等。

病患參加手工藝課程,能幫助自己更專注、有活力。(Pixabay)

多國相繼開展「社交處方」 

英國衛生和社會關懷部長漢考克(Rt Hon Matt Hancock)認為,社交處方能夠減輕英格蘭國民保健署的壓力並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藝術適合每個人。藝術和社交活動可以幫助我們保持良好狀態,幫助我們恢復健康。」預計到2023−2024年,將有近百萬英格蘭人有資格轉入社交處方計劃。

美國運動醫學會提倡「運動處方」(EIM),讓病患參與各類活動提振自己,包括擔任義工、園藝活動、藝術欣賞、音樂或烹飪學習等等,藉此提升心靈和生活品質,進而改善健康。

加拿大歷史最悠久的蒙特婁美術館(MMFA)2018年11月和醫生公會合作,提供患者在治療期間免費參觀美術館,實驗「藝術治療」的輔助效果。

台灣擁有豐富林地,極具發展「大自然療癒」的條件。2018年,林務局委請台灣森林保健學會舉辦森林療癒工作坊,接受公司團體報名體驗大自然療癒的效果……

社交處方已然成為重要的醫療趨勢。

結語:最好的處方 或許不用花1毛

許多人的疾病是長期的心理因素造成,藉由社會活動、回歸自然,或能促使病人打開心結,身心步入良性循環,而避免陷入藥物依賴。有時最好的藥方,或許1毛錢都不用花。

楊定一博士曾任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癌症研究所諮詢委員,正如他在著作《真原醫》中提到的,改變身心靠的不是對抗,而是創造新的迴路。@*

責任編輯:蘇明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