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敏:比GDP或破6更讓中共頭痛的事

人氣 9293

【大紀元2019年07月16日訊】7月15日數據聚焦中國第二季度GDP,這被指貿易戰衝擊的關鍵指標,增速為6.2%,是過去27年來最弱。

雖然中共統計局發言人簡評上半年經濟仍是:「總體平穩、穩中有進」,但6.2%的增速低於今年首季6.4%的GDP增速,比第一季度放緩0.2個百分點,如果照這個速度下去的話,同時再加上美方6月15日開始新一輪關稅措施溢出效應發酵,下個季度、下半年GDP或有破6之虞。

此外,令人注意的是,喉舌媒體《環球時報》6月6日專訪學者談中美經貿摩擦,重點問題提到了「生產線大規模離開中國是人們最擔心的後果之一」。而自貿易戰開打的2018年以來,中共口徑一直都是「龐大的市場,完整的產業鏈條」是中方在這場貿易戰中的最大「底氣」。

顯然經過一年,中共心知肚明中國產業鏈不僅不是無可替代,而且產能分散至非中國地區已成為趨勢。如諸多報導指出,勞動密集型生產環節將主要向東南亞等地區轉移,資本和技術含量較高的生產環節則偏向日韓、歐美等國。

《彭博》5月15日報導也指出,全球科技供應鏈包括全球電子產業,從原本「以中國為中心」的生產鏈,分割成多管齊下的體系。即電子產品還沒有全面徵稅,跨國公司生產基地早已未雨綢繆。

就電子供應鏈而言,重置產業鏈等成本高、搬遷生產地點等難度大,然而全球採購業務正在轉向不依賴中國的供應商。正如澳洲的電子零件通路業者Nano Components協理Reuben Townsend表示:「我們已經兜了一大圈又回到原點」而他的結論是:「這對我們公司來說可能是正向的助益。」

事實上,美國電子產業在2018年就開始投入大量心力建立新供應鏈網路,據外媒報導,如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執行長Tom Derry所言,供應鏈將因關稅問題而變得更加敏捷,製造商有機會將自己與依賴中國的競爭對手區隔開來。

報導指出,中美貿易戰一年來,中外電子大廠紛覓產能分散之道,其中佈局越南成為風潮。根據標準普爾全球市場情報貿易資料公司Panjiva研究報告,美國進口份額已經重新分配。美國從中國進口在2019年第一個季度已經下降了13.5%。而從越南進口增加了37.2%。
特別是業界都有的共識,就整體及長遠而言,即使中美兩國最終達成協議,當前爭議所引發的摩擦屬於結構性層面,非一朝一夕能夠解決。所以中美恢復談判後,也絲毫擋不住全球電子科技巨頭撤離中國的步伐。

眾所週知,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個人電腦和智慧手機生產國,科技電子業為中國數十年的經濟增長提供了巨大推動力。那麼現在外國科技公司的撤離,無疑將對中國的相關產業構成沉重打擊。

而不僅僅科技電子一個行業,中國經濟起飛,是通過融入發達國家跨國公司主導的全球價值鏈實現產業升級的路徑,專家學者表示,中美貿易戰導致的這種產業轉移、供應鏈轉移對於中國的影響無疑將是巨大的。

中共挾中國市場認為跨國公司撤出中國生產投資、產業鏈條並不現實。如今現實是,美國為了糾正中共多年的貿易欺詐行為,祭出關稅,全球供應鏈順勢重新定位,而且是難以改變的新供應鏈網絡。換言之,中共貿易談判曾經的最大「底氣」可能要變成最頭痛的難題。

責任編輯:高義

相關新聞
拚離岸風電 中鋼加速產業鏈在地化
要過緊日子? 大陸多省下調GDP增長目標
大陸GDP創新低 經濟下行刺激措施難奏效
智庫:中國經濟被高估12% 去年GDP減10萬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