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鑿刻家貌》

憤怒的蘿蔔

作者:鄭如晴

張鈞甯返台出席作家媽媽鄭如晴新書《鑿刻家貌》分享會。(時報出版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498
【字號】    
   標籤: tags: , , , ,

鈞甯五歲那年,一個機緣在醫院做智力測驗,結果讓醫護人員驚訝:

「哇!一百四十八!資優兒童!數字概念很強喔!」

其實我關心的是五歲的她,智力是否可以應付提前上小學課程?

因為那年的幼稚園學費一漲就多了五千元,比之前多了一倍,只要鈞甯可以進小學,就可以省下一大筆錢。醫護人員聽了我的說明,信心滿滿:

「沒問題啦!」

他的回答,讓我好像中了一筆小小樂透般的快樂。

小學前的幼稚園對鈞甯而言,是個吃喝玩樂純粹的快樂園地,不教注音符號與算術。所以,她像帶著一張白紙般進小學,第一次月考注音符號只得六十三分,數學得分九十,顯然與先前的測驗有些吻合。

為了補強,我在牆上、門上、冰箱上,貼滿了各種注音符號大字,隨時抽樣,隨機考問,加深她對注音符號的認識。好在亡羊補牢,第二次月考就趕進了九十分,不需替她操心的數學則得滿分。

接下來的幾年小學,她只對數學感興趣。家裡到處都是兒童讀物,一套套的世界名著,散布在客廳、臥房各個角落。但是她對讀物的興趣僅在翻翻圖片、看看前面的幾頁,一本書就算是看完了。

有一天,姊姊笑她不愛看書,鈞甯爭辯家中的書都看過了,姊姊有意讓她出糗,叫她隨意說出一個書名。她歪著小腦袋,想了老半天說:

「憤怒的蘿蔔!」 

此話一說,姊姊笑彎了腰:

「那是憤怒的葡萄,不是蘿蔔!」

鈞甯委屈的說:

「葡萄和蘿蔔這幾個字都長得很像嘛!」

葡萄和蘿蔔實在差得很遠,我告訴她故事的背景:

那是一九三三年,美國奧克拉荷馬州的喬德一家十一口人,擠坐在一輛老舊的福特汽車,如何橫越黃沙滾滾的大沙漠,到達加州附近的胡佛村。但在葡萄園主人不斷的壓榨下,又如何和廣大的農民奮起反抗,再度離鄉背井……

故事內容她了解多少我不知道,但對一九三三年倒是記得很清楚。所以,只要姊姊再度取笑她,她就不假思索脫口而出:

「誰不知道?那是一九三三年的故事!」

她的小學五六年級老師非常嚴格,常常給很多的數學習題,寫著寫著往往近午夜十二點。

「不准寫了,睡覺去!」

我通常看不下去,而下最後通牒。

「不行!我一定要寫完才睡!老師規定一百題!」

小妮子很固執,一題都不能讓步。

也因為對數學很盡責,她不但沒有雞兔同籠的問題,升上國中後,代數幾何游刃有餘。高中聯考數學滿分為一百二十分,她竟拿一百一十八分,可謂一雪母姊之恥。

說實在,私下對她的數學能力還滿崇拜的,但對她的記憶力卻感憂心,凡是要背、要記的科目,她就豎白旗。也就是說,通常一般考生容易得分的背誦科目,對她而言卻是致命傷。我和姊姊取笑她,是個「數字少女」!

升上高中一年後,她被選中進儀隊,也就是說高二這一年,沒時間照顧到功課了,但是她卻引以為榮,無懼於在大太陽下的操練和辛苦。不顧我反對,她的一句:

「這是妳的人生,還是我的人生?」

大哉問,敲醒我自以為是的家長權威,此後我就把決定權留給她,畢竟那真的是她的人生。

但是兩個月後,這個數字少女引以為傲的優勢不再,數學成績一落千丈,只有六十幾分。原因是沒時間再演算數學,每天回到家洗好澡已近十一點,只見她一近書桌即趴在上面睡覺。這時,做母親的只能按耐住累積在胸口的火氣,柔聲的撫摸她的頭:

「去睡吧!寶貝!」

「不行!我功課都沒念!」

她像小學時一樣固執,只是這次雖占據書桌,仍頻頻瞌睡,力不從心。

「沒關係!儀隊只要一年,一年後再念書吧!」

我想,這應該是她喜歡聽的! 

哪知她站起來,看了我一眼,不領情的拋下一句話:

「妳好奇怪喔!哪有媽媽這樣講!」

真是表錯情!我愣在原地!做媽媽的該怎麼講呢?百般思索,至今我仍想不出來!

只是沒想到數字少女的未來,竟然和數字一點關係都沒有。大學時她選的是法律系,打工的工作是廣告模特兒,怎麼樣都和數字扯不上邊,反倒是她必須不斷的背劇本臺詞,考驗記性,讓我想起她小時候,背誦時的痛苦表情。 

偶爾,看她在苦背劇本時,姊姊忍不住挖苦她: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不管我們的訕笑,她一如做數學時的傻勁,堅決背完才去睡。

大四那年,她已經拍了幾個廣告,也在電影和電視劇裡軋了幾個角色。當我正在為她的學業規劃時,有一天她突然說不打算繼續升學讀研究所,理由是學歷對演藝事業是無用的。

「沒錯,學歷對表演是無用的。但是『無用』是會影響『有用』,因為『有用』是從妳認為的『無用』而來的!」

鈞甯不再說話了,看來她正在認真思考,所謂有用和無用間的關係!

是的,升學讀書對表演工作不一定有用,但是對開拓個人心胸和眼界卻有用!一個月後,她告訴我已報名參加研究所的甄試。

在等待研究所放榜的一段日子,這個數字少女為自己規劃了滿滿的課表,有工作、補英文、參加表演藝術課程。基於對數字精算的概念,她好像不願浪費任何一天,把牆上的日曆填得滿滿的。

被通知考上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法律組的那天,她把自己悄悄的關在書房裡,從門縫中,我看到她正在認真的看一本書。

「嘿!恭喜妳考上了!」

我輕輕推門進去。

她閤上書,我赫見書的封面上幾個大字:憤怒的葡萄。

她望著我驚訝的表情:

「其實是這本書引領我進文學的領域,因為忘不了小時候妳和姊姊給我的刺激,後來我一再偷偷的看這本書,覺得這小說還真好看!」

這幾句話還滿感性的!

實際上,理性與感性如何協調與互補,是各門藝術持續性的話題,戲劇、文學、美術、舞蹈的發展,從形式到內涵無不受文化素養的影響。這些影響,通常是從看似無用的「讀書」過程中,造就出來的典雅與見識。

眼光不經意一掃,發現她的書桌堆滿了一疊書,有《浮華世界》、《西線無戰事》、《西蒙·波娃傳》、《傾城之戀》……哇!看來數字少女給我們的冷硬觀感,正在悄悄的崩解中。

妹妹的悄悄話:

「她們在讀什麼?」

哎呀!又是這個故事。

從小到大……我不知道已經被嘲笑過幾次了。不過,這可真是從小不愛看書的代價。對於愛看書的媽媽而言,這當然是記憶深刻的笑話了,也難怪會成為她書中的一篇。

小時候不懂讀書的好處,總認為學校的書本就是一切,所有的閱讀都是為了考試。在家隨手翻閱的,都是字數很少的圖畫書或是漫畫。當時對家中四壁環繞的書櫃,一點興趣也沒有。媽媽看在眼裡,並不強迫我。只是偶爾告訴我,哪一本書很有意思。

直到現在,她伏在餐桌前讀書寫稿的樣子,還深深的嵌在我腦海裡。是高中時期吧,面對聯考的壓力,我突然有一股想跳脫課業的欲望。同時我也好奇:總是在閱讀的媽媽和姊姊,到底在看什麼書?

晚熟的我,終於和環境有了連結,隨手翻閱家中大量的藏書,才知自己一直處在寶山中,而渾然不覺。

隨著媽媽和姊姊的腳步,我的閱讀範圍愈來愈廣。現在終於明白,閱讀對一個人多麼的重要。如果不是那「憤怒的蘿蔔」之刺激,我也不會關起門來,矢志大量啃書了。◇

——節錄自《鑿刻家貌》/ 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文苑〉登文)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泰戈爾的吉檀迦利有句詠唱,予人深思:「旅客要在每一個生人門口敲叩,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門;人要在外面到處漂流,最後才能走到最深的內殿。」
  • 《山海經》這本書曾被認為是荒誕不經的幻想故事,有很多神話、和有關天象和地理、藥物、奇珍異獸等等的奇聞軼事。
  • 火車剛在月臺停妥,只見成群人潮頃刻間蜂擁而上,你死我活地瘋狂搶著擠進窄門,下車的人群也急著擠出車廂,誰也不讓誰。頓然間,吆喝謾罵聲此起彼落,我生怕火車很快開走,下一站也許是一、兩百公里之外了,心急地也在上下車的人群中推擠,彷彿進入生死拚搏的械鬥場面!
  • 清明之際,舍妹夫婦遠攜父母靈骨而歸葬於故鄉,余在海外,阻於國難不能奔赴,乃弔之以文,曰: 嗚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駕鶴,亦近三月。憶思雙親,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濟親族。力有大小,唯盡本分。載入家譜,亦有光矣。
  • 神韻交響樂團演出的西方交響樂曲,經常有有十分貼心的安排,樂曲的選奏也極富巧思,不論觀眾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響樂,在精采的樂音引領下,總會體驗到層層的驚喜與無盡的感動。
  • 只記得那個衣衫襤褸的長頭髮的女人,拖著一跛一跛的腿,挨個翻著垃圾桶找吃的,他一邊找一邊咧著嘴笑。那女人就是我要說的,我們村老人給我講過的苦命女人。其實提起來,鄉下的人,哪個不覺得自己命苦:幹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擔不完的驚,受不完的怕。
  • 鳳飛飛的歌聲無疑是台灣近代流行音樂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頁,她演唱的台灣歌謠作品,為數雖然不多,寥寥數十首,創作年代卻從晚清到近代,風格迥異多元;更重要的是,身為台灣的女兒,面對每一首作品,無論是原唱或是重新演繹,都展現出歌者對傳承尊崇母文化的使命與信念。
  • 我要寫篇短文紀念我剛過世的朋友,林建興。林大哥生前寫道:「人一走,茶就涼,屬自然規律;人還在,茶就涼,為世態炎涼。」我喜歡喝茶,雖不擅焚香煮茶,但我知道,好茶哪怕茶涼了,餘韻裊裊,還是會讓人回味無窮。
  • 什麼是四聯體格式(tetractys)呢?「四聯體格式」是現代英國詩人雷‧斯特賓(Ray Stebbing)發明的一種詩歌形式,由至少 5 行 1、2、3、4、10個音節組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