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行吟:風風雨雨這條路

作者:方靜
font print 人氣: 269
【字號】    
   標籤: tags: ,

隔天即將登場的活動,地點在需要近個把鐘頭車程之處,我依約前去佈置、綵排。出門時,天陰陰的、風輕輕的,心想:這一時半會,應該不會下雨才對!

誰知,剛上路約莫5分鐘左右,瞬間,狂風驟雨迎面襲來,騎士們措手不及,個個狼狽不堪的停下穿戴雨衣、雨帽。更沒想到,這風雨似乎一發不可收拾,越來越撒野、暴烈,一片霧濛濛的遮蔽視線,幾乎無法看見眼前的景物。我也只能握緊方向盤,小心翼翼的前進。

然而,一切都異乎尋常、出人意表。原本以為如銀河倒瀉、瘋狂肆虐的這一場風雨,很難善罷干休,不料,卻在20分鐘過後戛然而止,除地面積水、潮濕之外,實在無法想像先前那兇神惡煞一般,肆無忌憚的態勢。眼前出現一派「也無風雨,也無晴」似的雲淡風輕。

面對此情此景,很快的,我聯想到──這有如人生的限時縮影,風風雨雨的這一段歷程,活脫就是現實日子的寫照。在人生的旅途中,常常有風雨,也不乏意外,我們就在其間體驗與承擔,一路踉踉蹌蹌、跌跌撞撞的走到了當下!

平凡如你我,人生之路大半是風風雨雨、悲欣交集的。而風雨,可能是阻力,妨礙前進;也可能是助力,砥礪心志。只有坦然面對、勇於接受,才能自我淬鍊、成長;進一步,從苦澀中品嚐出甜美的滋味來。而且,無論如何要堅信「陽光總在風雨後」,坎坷、曲折的人生,才是人生的真相。

再者,關於意外,在驚訝、不解之餘,那麼,就此束手無策、原地踏步嗎?何妨試著靜下心來想想:我們還看到甚麼呢?生命中不是意外頻頻嗎?是否還有其他的機會?何況,某一些意外,也可能帶來「特別的收穫」;因為這些意外,而有新選擇、新探索,甚至創造出新契機,獲得大智慧。

近一個小時車程的路上,從另一個角度看風雨、看意外,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今後,在風風雨雨中、在儻來意外裡,不忘提醒自己坦然、從容以對,這樣也算是特別的收穫了!@

責任編輯:方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康熙皇帝倡導尊德崇道,實行仁政德治,他說:「萬世道統之傳,即萬世治統之所繫也。……道統在是,治統亦在是矣。」他言傳身教,嚴於律己,堪稱內聖外王的典範。
  • 古人大都相信天命,相信「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但是現今的人卻對此不以為然,認為是迷信,是科學無法證實的。但是浩瀚的宇宙,有多少奧秘是人類的科學無法洞悉的呢?古代有許多高人都能準確預測未來;相面者可知人的禍福;風水師也知家宅兇吉。甚麼原因呢?冥冥之中有定數,人力很難改變。
  •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駕崩,終年71歲。長孫朱允炆繼位,是為建文帝。建文帝是懿文太子的第二個兒子,穎慧好學,性至孝,生性仁厚。不過,《明史紀事本末》認為建文帝「仁柔少斷」,這大概也是受其父親的影響,書生氣十足,溫文爾雅,仁愛但缺乏自信和治國理政的經驗和能力,而且論才能和胸襟,朱允炆也無法與朱棣相比。
  • 王皇后與永曆帝感情非常好,在顛沛流離的日子裡,他們患難與共,相互扶持,將風雨飄搖的南明苦苦撐了十六年。示意圖。(公有領域)
    很多人認為,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之後,明朝就滅亡了,其實並不是。明朝的宗室在南方建立了「南明」政權,持續抗清,堅持了近半個世紀。 她就是「南明」最後一位漢族皇后,國破家亡時,為保氣節,她選擇了扼喉自盡,悲壯殉國。
  • 我們可以看到直至清朝中華民族都還是信奉神明的引領,讓人達到清和澹虛能與神靈交通,如此可以保證人的道德不下滑,穩固精神層次與物質生產的平衡狀態,萬民才有身心幸福的生活。因此,百姓的忠即體現在其誠懇的生產,踏實的扶持社會的運作,幫助君主完成天命,此謂百姓之忠。
  • 鶴亭書院門前立了一頂黑色官轎,裡面走出一位常服打扮的官爺,約莫五十來歲。小廝上前打門。門裡探出一個雙髻小童:「是誰打門?」
  • 行程結束後,和導遊、朋友告別,回到酒店。一天的學習,懂得了很多在書上學不到的知識。回想那些點滴,總還有朋友在寒風中穿著白裙子的身影。我想,這身影將會一直伴著那段記憶,是友情的影子,更是一種讓人敬佩的堅持。
  • 劉秀出生的時候,房屋裡出現吉祥的紅光,人們都說這是吉利之兆。正好當時濟陽縣長出了個一莖長有九穗的稻子,因此劉欽就給兒子起名叫「秀」,「秀」是植物抽穗開花,有特別優異的含義。
  • 看人間世事,妙筆難繪,到今天,有必要做一些恢宏的詮釋了。為你而來,第二遍觀影,漸漸覺得,這是獻給世人的一部大片啊。
  • 老人家給她講法理,一切皆有因緣,病呀災難啊都是業力造成的,德與業的轉化關係,擇善固執、吃苦消業,是積德修福,返本歸真才是人生的目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