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殘酷的仁慈說再見──拒絕無效醫療

作者:張卉中

醫療的真正目的是增進健康,減少傷害,而不是無謂的延長痛苦的生命,預防保健才重要。(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6038
【字號】    
   標籤: tags: , , , ,

三十多年前,高齡的父親住院時插了鼻胃管,手被綁在床的兩側,這位台大名譽教授質問醫師:「人權何在?」多年來經由醫界人士推動,保障病人自主權利的相關立法終於啟動,當年目睹父親悲痛訴求的兄長響應此立法,去醫院簽署了「預立醫療指示」。

陽明大學附設醫院陳秀丹醫師,是病人自主權利相關立法的重要推手,她在南德扶輪社分享「向殘酷的仁慈說再見──拒絕無效醫療」,聽眾深感受益,以下是陳醫師演講的內容摘要。

據《尚書.洪範》:「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古人認為,人生最後一福是「善終」,到生命盡頭時,安詳自在的離開。二十世紀德國神學家田立克(H. Thielicke)認為,不計一切代價去延長末期病人的生命,是一種「殘酷的仁慈」。

從醫二十七年,陳醫師是急重症安寧加護的先驅。她說,台灣健保什麼都給付,醫師怕醫療糾紛,什麼都答應,什麼都做。在台灣醫療濫用,加護病房密度居世界之冠,長期藉呼吸器維生是美國的5.8倍,葉克膜、呼吸器、洗腎等設備的使用率全世界最高。

陳醫師認為,醫師沒有義務提供無效醫療,而將專業倫理踩於腳下,台灣因法律不周全和先進醫療設備的濫用,讓病人不得善終,健保成為此一災難的罪魁禍首。因此,陳醫師致力於推動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修法,期能免除無效醫療,減少末期病人的痛苦,節省健保無謂的支出及社會成本。

人們普遍認為,若不盡力搶救病人,就是沒有天良,很多人放不下這種想法。有人因無法接受母親即將死亡,想方設法延長她的生命,轉了三個醫院,讓意識不清且臥床的高齡母親雙腳截肢,最後只多活七個月。為了滿足自己仍然擁有母親的假相,而讓母親活受罪,豈不太自私了。

不只是家屬,醫師也可能放不下。在加護病房,醫師面臨的考驗是延長病人的生命,或是解除病人的痛苦?其實,醫療的真正目的是增進健康,減少傷害,而不是無謂的延長痛苦的生命,預防保健才重要。因認知上的不同,醫師和家屬可能需求不同,以致徒增病人的痛苦。

其實,病人本身也有放不下的,例如有個病人很怕死,體重只剩下20多公斤,身體大部份機能都已喪失,還堅持苟延殘喘,讓自己不得好死。

生命的意義是以思想和行動來衡量,而不在於時間長短,要活得有尊嚴,有生活品質,回歸自然,活出「傳記式的生命」。干涉生命的自然發展,強以外力如灌食等手段維持人「生物式的生命」,是侵害人權與倫理的行為。

當人們憎恨一個人,可能會詛咒他不得好死,可是在加護病房,我們與病人無冤無仇,卻常讓病人不得好死。將心比心,將病人當家人,也將醫師當家人,不論是家屬或醫師,愛他,請讓他好走。死亡,是另一種方式的存在,至少他的精神和愛活在愛他的人心目中。

台灣因健保給付太浮濫,造成為了滿足個人虛幻的孝心,甚至為了滿足人性的貪婪,例如多領退休金,繼續住宿舍,取得身份,獲取財產,因而花國家的錢做不人道的事,以致傷害病人、醫療團隊,同時浪費醫療資源。

英、紐、澳這些生命末期照護良好的國家,即使家屬強烈要求,醫師還是會拒絕給予無效醫療。芬蘭的政策是死亡前兩週才臥床。善終是普世價值,不論是對自己或是對親人,見好就收,適時放手才是真愛!人生最大的承擔,就是回歸愛的本質,做該做的事。

最後,陳醫師提醒大家,去醫院簽署「預立醫療指示」,當面臨末期病人、不可逆轉昏迷、永久植物人狀態、極重度失智,或特殊疾病(經政府機關公告)時,家人和醫護人員能夠尊重他先前的自主決定,捍衛他的善終。@*


責任編輯:王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灣台北報導)每年約有3萬多名患者靠呼吸器維生,一年治療費用高達270億元,而其中近百億元是花在「無意識病患」上。中央健保署署長黃三桂說,近期規劃邀集醫界、社會學者、宗教人士等,討論無效醫療該如何處理,看這些長期使用者是否能採部分負擔,不是由健保全額買單。
  •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與發達,對於末期病患治療,採用的方法大都是以積極的治療為主,因此造成病患往往在臨終的時候,都只是死亡延長的狀態,而不是生命有尊嚴的延續,但科技再怎麼進步,也是有其極限,如何協助病患得到善終,安寧緩和之推廣有其必要。
  • 人生最後一哩路自己決定,嘉市衛生局30日舉行「病主元年 在地好命」記者會,現場楊玉欣前立委、各醫院院長、醫事公會理事長、議員及里長等,共同支持全亞洲第一部病人自主權利專法,向市民朋友宣導自主善終權的重要性。
  • 「病人自主權利法」今年1月6日正式施行,民眾可透過醫療機構預立醫療決定,只要符合特定條件,病人可拒絕維持生命治療與人工流體餵養,擁有自主「善終」權益。市府衛生局表示,台中市已有14家醫院可提供「預立醫療照護諮商」服務,預立書面的「預立醫療決定」,為自己規劃人生最後一哩路。
  • 六分鐘的短片,拍了足足一個月。原因很簡單,因為等待。等風,等雪,等雨,等心中期待的景色。這種等待是一段修心的歷程,有苦悶,有煎熬,亦有釋懷之後不期而至的驚喜。走過之後再回頭品味,很享受這創作歷程中的每一步。這更像是與自然共同參與創作一部作品,我在努力實現心中設想的同時,也用心感受並接納自然的給予。
  • 人說「煙花易冷」,在歐文這兒,電焊的花火凋落之後,卻凝結出了讓人驚歎的藝術果實。
  • 神韻藝術團舞蹈演員范徽怡告訴我們,她童年時曾觀賞過一場神韻演出,深深地被打動,自那一刻,她決心刻苦學習中國古典舞,長大後成為神韻的舞蹈家......
  • 善良是童真最美的表現,孩子們擁有一顆善良的心,他們愛護小動物,關心身邊的朋友,甚至願意和陌生人分享笑容。這份善良源於純真的心靈,不計較得失和付出。孩子的心靈如同一片澄澈的湖泊,不受塵世的擾攘,泛著淡淡的光華。
  • 在人際交往中,會有很多摩擦,心裡總會有一些放不下的東西,總想和別人爭個我對你錯,在堅持自我中不肯退讓。那種狀態很像蘇東坡在詩詞中說的:「蝸角虛名,蠅頭微利……,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
  • 生活中大小事都是訓練自信的成長機會,試著從中學習,當我們做到後,總會帶來小小快樂與滿足感,然而這些小小自我肯定會強化自信心,日積月累的耕耘,使自信更強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