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受挫與放棄的微觀機制

自我保護還是自我超越?

人氣 219

【大紀元2019年08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妮編譯)新研究發現,放棄或認輸是大腦中一種特殊機制起作用的結果,該機制能夠使大腦自身化學成分保持平衡並維持正常的精神狀態。了解大腦運作的機制,有助於突破自身限制,實現自我意識對情感和行為更強大的控制。

之前的研究已發現,人們在「追求」某種回報的時候,不論是有形的金錢、食物、生理上的滿足,或是抽像的愛情或權力,大腦都在產生一種叫多巴胺(dopamine)的成分,讓人感到快樂。

這也正是驅動大部份人每天生活的動力,在追求各種目標的過程中感受快樂。然而很多目標很難達成,這時就會給人造成痛苦。

近期發表在前沿雜誌《細胞》(Cell)上的研究發現,大腦作出放棄或認輸的決定,是另一種化學物質痛敏素(nociceptin)分泌的結果。痛敏素是抑制多巴胺的化學成分。

這份研究拿老鼠進行實驗,讓它們發掘和舔舐藏在角落裡的糖塊。開始難度很低,老鼠紛紛嚐試並成功舔到糖塊。隨著實驗者增加獲取糖塊的難度,最終所有的老鼠都放棄了挖掘糖塊的行為。

此時,實驗者觀測到老鼠大腦中痛敏素神經元處於最活躍狀態。

研究者稱,這顯示痛敏素的分泌是機體尋求自我平衡和實現保護的機制。比如在野外的環境中,不停地進行危險的活動會導致身體受傷或死亡。大腦評估風險和難度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這種機制將分泌抑制多巴胺的成分,阻止機體在「尋求回報」的路上繼續前行。

研究者認為,這項發現對幫助抑鬱症和上癮等精神類疾病都有重要意義。

對當代醫學來說,了解機體的運作有助於利用藥物幫助大腦實現這些化學物質的平衡;不過,如果能從自身著手,利用自我意識實現平衡,也許就實現了「自我超越」。◇

責任編輯:朱涵儒

相關新聞
科學家發現控制“自我”意識的腦部區域
台2次基測作文  「自我意識」為寫作重點
理工學院同學:鄭捷自我意識強
「演出深深觸動了我的自我意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