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何謂三老五更 竟讓天子行跪拜之禮

作者:劉曉
「三老」是鄉官之名,由年齡在五十歲以上者擔任。「五更」,則是指年老致仕而有經驗的老者。示意圖,圖為南宋 梁楷繪 《東籬高士圖》局部。(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3085
【字號】    
   標籤: tags: , ,

受現代影視劇的影響,現代人想當然地認為,高高在上的天子、皇帝只有接受臣子們跪拜的份兒,根本不可能有皇帝反過來給臣子行這樣的禮的情況,偶爾有天子求賢若渴,最多也就是行行揖禮罷了。然而,真實的歷史卻讓我們大吃一驚。比如在現代鮮為人知的尊養「三老五更」的儀式上。

史書載,公元564年,北周武帝宇文邕在太學舉行「三老五更」儀式,受禮的對象是「三老」于謹。整個儀式的過程是這樣的:北周武帝先進入太學,等到于謹入門時,北周武帝向他行跪拜禮,表示歡迎,于謹也以跪拜還禮。其後入席,北周武帝讓于謹「南面憑几而坐,以師道自居」,而皇帝則站在屏風前面。

北周武帝宇文邕畫像(公有領域)

上菜時,北周武帝「跪設醬豆,親自袒割」,也就是說,皇帝是跪坐著侍候于謹吃飯的。吃完飯後,北周武帝又「親跪授爵以侑」,即跪坐著奉上酒。

整個程序結束後,于謹說了些「虛心納諫」、要講誠信之類的話以教導皇帝,「皇帝再拜受之」,于謹也答拜還禮。尊養「三老五更」儀式至此結束。

什麼是「三老五更」?起源於何時?目前的史料可以追溯到周代。根據周制,天子要親臨國學舉行春秋祭奠和養老之禮,是為「視學」。天子一年中必須視學四次,每次視學都要舉行隆重的典禮,包括「釋奠」禮和養老禮。

「釋奠」禮是古代學校的祭祀典禮,屬於祭奠「先聖先師」的禮儀。周代學校則分為國學和鄉學兩種,國學設於都城,稱作辟雍和泮宮;鄉學設於地方,稱為庠、序。周代的官學中,就有釋奠的禮儀。《禮記‧文王世子》記載:「凡學,春官釋奠於其先師,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學者,必釋奠於先聖先師。」

周代學校則分為國學和鄉學兩種,國學設於都城,稱作辟雍和泮宮。圖為漢代時的辟雍(大學)模型,陳列於北京國子監。(公有領域)

《禮記‧文王世子》還記述了整個禮儀的過程。那就是大清早,國學中便響起了鼓號,預告周天子即將到來,以便讓大家準備。全體人員集合之後,天子在三公、九卿、諸侯等陪伴下駕到,乃下令有司行事,拿出「釋奠」禮和奏樂需要的器具,祭先師、先聖。

之後,周天子來到養老的所在,祭祀先人靈位,並設立三老五更和群老的席位。漢代鄭玄注《禮記》解釋說:「三老五更各一人也,皆年老更事致仕者也。天子以父兄養之,示天下之孝悌也。名以三五者,取象三辰五星,天所因以照明天下者。」

「三老」是鄉官之名。戰國時閭里及縣,均有三老,漢初鄉、縣也有三老,由年齡在五十歲以上者擔任。「五更」,則是指年老致仕而有經驗的老者。天子設立尊崇三老五更的儀式,並以對待父親和兄長的禮儀待之,是為了向天下表達孝悌之情。

鄭玄在註解中還說:「三老五更,互言之耳,皆老人更知三德五事者也。」何為「三德五事」?唐代孔穎達的註疏是:「三德謂正直、剛、柔。五事謂貌、言、視、聽、思也。」顯然,在古人看來,人生經歷豐富的老者更了解三德五事,而天子尊崇了解「三德五事」的老者,也是在德化天下。

再說周天子設立三老五更和群老的席位後,親自檢視奉予老者的美食美酒,等準備完畢,奏樂請諸老入席,天子獻酢致酒,其後作樂唱《清廟》之詩。唱完後,諸老相繼闡述父子君臣長幼的道理,以合德音。這是儀式中最重要的部分。接著,堂下獻上讚頌武王起事發兵、文王受天命有德當興的舞蹈《大武》祝福。

舞畢,周天子囑咐在場的公侯伯子男以及文武百官:大家回到自己的封地和管轄地,要在國學中照樣舉行養老之禮。這正體現了天子之仁,始於此而終則普及於天下。

周天子囑咐在場的公侯伯子男以及文武百官:大家回到自己的封地和管轄地,要在國學中照樣舉行養老之禮。示意圖。圖為明戴進《渭濱垂釣圖》,周文王前去拜訪隱居垂釣於渭水之濱的姜子牙。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從周代開始,尊養「三老五更」儀式始見諸於史書,後代帝王也開始沿用這個制度。

《漢書‧禮樂志》記載「養三老五更於辟雍(註:古代學校)」。

《後漢書‧明帝紀》記載:「三老五更皆以二千石祿養終厥身。」李賢注引《漢官儀》曰:「三老五更,皆取有首妻男女全具者。」

《三國志‧魏志‧高貴鄉公髦傳》記載:「其以祥(王祥)為三老, 小同(鄭小同)為五更。」

《北史‧魏紀三》:「以尉元為三老,游明根為五更。又養國老、庶老,將行大射之禮。」

不過,到了宋代,尊養「三老五更」的儀式大量被省略,元代和明朝以後更無其禮。究其原因,大概與座椅在宋代普及,中國人坐姿改變後,跪拜禮成為了下對上的禮儀有關。據說,清乾隆三年(1738),乾隆皇帝一度心血來潮,向大臣們詢問恢復三老五更之禮的可能性,大學士張廷玉婉言勸止說這種古禮「臣下誰敢受之」。

「三老五更」的說法和尊養儀式就這樣淡出了人們的視野,而天子禮敬臣下,向臣下行跪拜禮,也成為了歷史。@*#

參考資料:

1 . 《周書》卷十五《于謹傳》。
2. 《禮記》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鄭和下西洋的主要任務並非是史書上所載的為尋找建文帝,而是向世界宣揚明成祖的遠大理想。在鄭和第三次下西洋的時候,明成祖給了他一封敕書,帶給西洋各國番王和頭目。從這封敕書可以看出明成祖的天下觀和對世界的期望...
  • 因為漢武帝虔心向道,西王母又將最珍貴最秘密的經典《五嶽真形圖》授予武帝,希望他拋開所有的疑慮和雜念,專心修行,並通過他來啟發人間那些想學道的人們,使更多的凡人知道天地間確實有神仙道術存在,以此使那些不信神道的人能拋棄愚蠢狂妄之念。
  • 唐朝彭城有個叫劉弘敬的富人,字元溥。他家世代居住在淮河淝水間,累積資財數百萬。他平時注重修德,用錢財幫助他人從不後悔,施恩惠予人也不期望回報。
  • 古代在台灣和日本九州間有一個島國叫琉球國,其疆域包括琉球群島及其周邊海域。雖然今天琉球國的領土大部分隸屬於日本,但早在1372年中國明朝統治時期,琉球諸國就成為明朝的藩屬國。1429年,統一後的琉球國仍一直與中國保持著宗藩關係,往來頻繁。1609年,日本薩摩藩率兵入侵琉球國,逼迫其向日本進貢。
  • 唐朝初期有一位青史留名的宰相,名叫婁師德,他身長八尺,嘴方,嘴唇很寬厚。史書說他為人深沉、有度量,有人觸犯了他,他就謙虛退讓以求得別人的原諒,而且不在臉上流露出惱怒的樣子。大家熟知的成語「唾面自乾」就和他有關。
  • 綠葉與水
    唐玄宗時期有個官員叫唐紹,小時候就不同尋常,因為他能記得前生的事情,而且歷歷在目,甚至能預測自己的生死。不過,他從沒對人說過自己有這個功能,連他的妻子、孩子也不知道。
  • 元世祖忽必烈入主中原,稱帝九年後,發現不少官員的德才和職位不相符,導致很多政事廢弛。忽必烈向漢臣張雄飛、江孝卿說起此事,將此局面比喻為「大廈將傾,非良工不能扶」。並詢問二人的建議。
  • 不久前,媒體報導了徐州八孩母被鐵鏈鎖頸,遭受囚禁及虐待一事。此事涉嫌拐賣人口,備受外界關注。徐州官方發布四次通告,其說辭對八孩母身分前後矛盾,引發外界質疑,更有法律人士認為,中共官方縱容和參與拐賣人口犯罪。如果在中國古代拐賣人口,各朝刑法將如何懲治?
  • 古典小說《紅樓夢》第三十九回中,有這麼一段:賈母等人在屋裡聊天,忽聽外面的人吵嚷起來。賈母問怎麼了,丫鬟回話說:「南院子馬棚裡走了水了,不相干,已經救下去了。」這裡的「走水」是失火的意思。
  • 明仇英《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市井雞販。(公有領域)
    在當今社會,人們稱生意人為「商人」,稱買賣行業為「商業」,而買賣雙方交易的物品稱為「商品」。在上古三代,中國出現了一個商朝。現今人們所說的「商」,是否和商朝有關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