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王陽明匡扶社稷 祈風又祈雨

文/宋寶藍
王守仁。(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761
【字號】    
   標籤: tags: , , ,

精誠之至,天地動容。明朝大臣王陽明(1472年─1529年),就擁有感天動地的至誠。王陽明一生留下眾多的傳奇,雖不是武將,卻能多次率軍平叛;雖不是出家人,依然修行有素;為官有情操,為民祈風禱雨,以血禳災,力濟天下蒼生。

王陽明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幼名雲,字伯安,號陽明子,諡文成。(公有領域)

能未卜先知 也不執於小術

王陽明曾在離老家餘姚二十里的「陽明」山洞裡修行,並與王思輿、許璋、王琥等道友頗有交往。

弘治十五年(1502年),王陽明告病回鄉,築室於陽明洞中靜修。時間一長,竟也能未卜先知。有一天,王思輿等四位友人去拜訪他,他們剛走出五雲門,還沒有行至陽明洞,王陽明就令僕人去迎接,並告訴僕人他們來的路上所發生的事。

僕人候在半途,等了許久,才見到王思輿等四人,並向他們轉述了陽明先生所說的事,結果都很契合。《王陽明年譜》記載「眾驚異,以為得道」,眾人都很驚訝,認為陽明先生已經得道了。

後來,王陽明領悟到「此簸弄精神,非道也」,真正修行有素的人不執著於小能小術,即便有了未卜先知的功能,也不代表就能得道圓滿。不久,王陽明就捨棄這種小能小術,不再簸弄那些了。

明武宗時期,王陽明在朝為官,雖遭奸臣劉瑾陷害,終是有驚無險,遇難呈祥。後來,王陽明匡扶社稷,數次為國平定叛軍,為民祈雨禱風,顯現出他過人的一面。

以血禳火 為民祈雨

正德五年(1510年)三月,朝廷任命王陽明為廬陵知縣。到任之前,廬陵縣「獄牒盈庭」,官署積累了許多冤假錯案。王陽明到任後,逐一甄別審理,短短幾個月,清空了刑獄案件。

有一次,城中發生火災,大風一吹火勢更猛。大火肆虐時,王陽明親自祝禱,「身禱返風,以血禳火」,以自己的血祭禱上天,大火立即熄滅。此後,王陽明重新規劃縣城布局,將屋舍之間留出空道,以防止火災蔓延並供逃生之用。他申明綱紀,嚴禁官吏橫征暴斂,剝削百姓。為方便四方旅客,他又派人建立驛站和客店。他施行惠政,深得百姓擁戴。

正德十二年(1517年),兵部尚書王瓊特別推薦王陽明,升其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南贛、汀漳等處(今江西、福建省南部),剿除地方巨寇。王陽明抵達江西後,賑濟百姓,招撫流民,並貼出榜文昭告百姓:「求通民情,願聞己過。」

秀峰摩崖王守仁「紀功碑」。(Zhangzhugang/Wikimedia Commons)

地方巨寇連年肆意掠奪商船,侵擾百姓,王陽明在漳州平亂,率軍屯駐在福建上杭縣城。根據《時雨記》所述,王陽明見上杭旱情嚴重,於是在辦公之處主持了祈雨儀式,之後上天降下一天一夜的大雨。不過百姓認為雨水還不足以解除旱情。等到四月,王陽明率軍凱旋歸來時,上天連續下了三天大雨,百姓高興地出門耕田。王陽明登上城樓,看到百姓興高采烈的情形,也為之欣悅。地方官員請求把他辦公的廳堂命名為「時雨堂」,並且說:「百姓苦於匪盜之亂,已經很久了,又遭遇嚴重的旱情,眼看著百姓就要流離失所,難以維持生計。如今剛剛凱旋而歸,上天就適時降下大雨,正所謂『王師若時雨』,如今得到驗證,請記錄這件事。」在官員的請求下,王陽明記下此事。

王陽明謙遜地說:「百姓只是希望耕種土地,希望下雨種好莊稼;只希望上天庇護天下蒼生;只希望皇上申明法紀,天下太平;只希望將士捨生忘死,為國效力,除去危害百姓的惡匪;只希望地方官員,竭力除惡保護百姓,使百姓獲得好收成。我有何德,敢叨念上天之功。」

一心匡扶社稷 祝禱得北風

正德十四年(1519年),寧王朱宸濠叛亂,襲擊南康和九江。他最初的計劃是攻下南京後,再率兵進犯北京。他率領了十萬大軍,打了幾次勝仗,因此想乘勝追擊,挺軍東下。

王陽明獲悉消息,急忙搭船趕回吉安部署軍事,以牽制寧王,拖延時間,尋找突破的時機。由於南風迅猛,他的船不能前行。而此時,寧王派出的追兵,一路猛追。

在此危機之時,王陽明向天焚香祝禱:「皇天若哀憫生靈,請許王陽明匡扶社稷,降下反風。」一會兒的功夫,南風停止了,颳起了呼呼的北風,順風揚帆啟航。上天化解了他的危難,並為他平定寧王之亂,贏得了不少時間。

狂風不止 門人祝禱得西風

王陽明生前留下不少傳奇,死後也留下一則奇聞。

王陽明抱病前往廣西平叛,不幸病逝。臨死之前,當船行至青龍鋪時,王陽明召來門人周積說:「我要去了。」周積聲淚俱下,問他:「您有什麼遺言?」王陽明說:「此心光明,還要再說什麼?」說完,瞑目而逝。

他的門人將其靈柩停在南野驛,等待次日啟程,要將靈柩送回王陽明家鄉餘姚。遠近士民哀慟不已,哭聲震天,猶如失去了父母一般。當門人護送靈柩至南昌時,連日颳起猛烈的北風,客船無法航行。

門人趙淵對著靈柩焚香而拜,說:「舟不行,難道是您要為了此地的士民留下來嗎?餘姚的親人與弟子都還在等候您。」也許,王陽明在天有靈,趙淵話音剛落,北風忽然轉為西風。

王陽明匡扶社稷,為國為民祈風祈雨,以血禳災,庇護生民,一生留下眾多的傳奇。傳奇的背後,既有他在世為臣,平亂靖難的使命;也有上天冥冥庇護蒼生的悲憫。@*#◇

浙江省寧波市餘姚,王陽明碑亭。(Siyuwj/Wikimedia Commons)

事據《王陽明年譜》、《王陽明先生全集》、《時雨記》、《王陽明靖亂錄》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他的《勸學詩》激勵了一代代的莘莘學子;他的書法豐厚雄渾,雍容正大,法度謹嚴又氣勢磅礴;他為官清廉,正直敢言,凜然赴難,視死如歸,其忠義大節,光風霽月,高山仰止。他就是字如其人的不朽典範——大唐書魂顏真卿。
  • 岳陽樓
    《岳陽樓記》就像一個巨大的文學磁場,吸引、感染著接觸到這篇文章的讀者。現在想來,如果沒有巴陵郡守滕子京獨具慧眼地對范仲淹的約請,後人就讀不到這篇繪聲繪色描寫浩渺的洞庭湖變幻無窮的風光、遷客騷人對洞庭湖的不同感受、最後又轉化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浩歎的美文。
  • 民間過大年前有祭灶神的風俗,祈求福祿臨門。在東漢時,「天下無雙,江夏黃童」的孝子黃香卻「不祭灶」,到底是怎回事?而且,他從一介貧民轉身為得皇上賞識尊重的賢臣,掌管國家樞機要務。這樣的福分從何而來呢?
  • 明孝宗弘治二年追贈于謙為「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賜諡「肅愍」。明神宗萬曆十八年改諡「忠肅」。于謙蒙冤於一時,卻萬世不泯,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
  • 《書經‧大禹謨》有句話:「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意思是說,自滿會招致失敗,謙虛會得到益處,這是自然的規律,普遍的真理。而耿直敢言的伯宗,卻無法遵從。不過伯宗的妻子卻深知此理,後人稱讚伯宗妻子知「天道」,從而保全了兒子的性命。
  • 明孝宗弘治二年,朝廷追贈于謙為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諡號「肅愍」。浙江巡撫傅孟春認為「肅」之一字,未足以盡于公之良惠忠貞,為此具疏。
  • 一日,浙江鹽台姚舒因歷吳山,見行人伍公,即春秋時伍子胥也。復過褚堂見僕射褚公,即唐時褚遂良也。來至棲霞嶺見武穆王岳公,即宋岳飛也。特謁三台山贍于肅愍公祠。姚舒觀四王公之忠節,皆祠於杭。欲共建一坊,一可以共播休烈,一可以勵後觀瞻。後坊成,名曰「忠節坊」。
  • 明憲宗成化年間,于謙之子于冕獲赦,于冕上疏為父于謙平反,憲宗親自審理,並下詔予以平反。明孝宗弘治二年,明孝宗追贈于謙為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賜諡「肅愍」,欽賜在墓邊建祠堂,題為「旌功」。
  • 王蘇二人政見不同,只因各自性格不同,看問題角度不同,但本心都是心繫天下、為國為民的;對於對方的人品道德、詩文學問彼此都是互相敬重的。
  • 曹吉祥等叛亂失敗,曹吉祥被磔刑於市;徐有貞獲朝廷赦免其罪,回到家鄉,後病逝,終年六十六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