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中國舞:唐朝之「胡騰舞」

作者:茹之

線摹石板浮雕,來源是隋朝官員虞弘墓(於今山西省太原市)出土的石槨。上面宴飲中舞蹈的浮雕,正是胡騰舞。 (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617
【字號】    
   標籤: tags: , , ,

如果說「胡旋舞」更多的是由女性表演的話,那麼唐代時另外一個從西域傳來的舞蹈「胡騰舞」就完全是男性舞蹈了,它體現了男子豪放、粗獷的性格。段安節的《樂府雜錄》把「胡騰舞」列為唐代舞蹈中的健舞一類。為什麼叫胡騰舞呢?大概是因為該舞蹈以跳躍見長,以急促多變的騰踏舞步為主,故名「胡騰」。

我們不妨先從唐代詩人李端的《胡騰兒》和劉言史的《王中丞宅夜觀舞胡騰》兩首詩中窺見胡騰舞舞蹈者的穿著、舞姿和神態。

穿戴

《胡騰兒》一詩開始就寫道「胡騰身是涼州兒,肌膚如玉鼻如錐。桐布輕衫前後卷,葡萄長帶一邊垂。」舞蹈者的形象躍然紙上,是個皮膚白皙、鼻梁高聳的涼州人,穿的是質地柔軟的桐華布輕衫,長長的,前後都卷了起來,腰間還束著有葡萄花紋的長帶。《王中丞宅夜觀舞胡騰》詩中也說舞蹈者是「石國胡兒」,「細氍胡衫雙袖小」,穿的是毛織胡衫,兩袖緊小,戴的是尖頂蕃帽,上有花紋。

唐朝 玉雕胡舞人。(公有領域)

舞姿

「帳前跪作本音語,拾襟攪袖為君舞。」(1)也就是在舞蹈表演開始前,舞蹈者先用本民族的語言致語,然後整整衣袖,開始起舞。

《胡騰兒》中「揚眉動目踏花氈,紅汗交流珠帽偏。醉卻東傾又西倒,雙靴柔弱滿燈前。環行急蹴皆應節,反手叉腰如卻月」一系列詩句形象描繪了舞蹈者的舞姿、神態。他面目表情生動,揚眉轉目,同時身子在花氈上踏步騰跳。他一會兒像醉酒似的左右傾倒,長靴不停地在燈下閃動;一會兒又跳起來做了一個騰空動作。因為動作激烈,而使得他汗流浹背,胡帽歪斜。

《王中丞宅夜觀舞胡騰》一詩中也描繪了舞蹈者蹲身騰跳,急如飛鳥。當他「跳身轉轂」時,身上佩帶的寶帶發出了聲音。

對於舞蹈者奔放、高潮的舞姿,觀者是「四座無言皆瞪目」(2),可見舞蹈者技藝非常高超。

二詩的形象描繪也透露出了胡騰舞的動作主要在腿部。古代西域舞蹈強調使用的舞步種類繁多,如移步、蹉步、碎步、踏步、跺步、以及各種跳躍步等。該舞蹈應該形象地體現了這一點。

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的北朝綠釉印花人物扁瓶。(公有領域)

今天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的北朝綠釉印花人物扁瓶上,有一幅表現胡騰舞的舞蹈圖像。舞蹈者身穿翻領窄袖長衫,腰間繫帶,足蹬靴子,完全是西域龜茲人的裝束。另外,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在西安東郊東壁挖掘的樂舞圖,也展現了胡騰舞的姿容。根據這幅畫,可以看到一個深目高鼻、滿臉鬍鬚、頭包白巾、身穿長袖衫、腰繫黑帶、腳穿黃靴子的中年男子,正在跳舞。兩旁各鋪著兩塊地毯,有九名樂工,兩名歌者伴唱。

史料記載,跳胡騰舞比較有名的舞蹈家有西域安國舞蹈家安叱奴、胡人安祿山等。

注釋:
(1)李端《胡騰兒》。
(2)劉言史《王中丞宅夜觀舞胡騰(王中丞武俊也)》。

——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唐代大部分皇帝或信道,或信佛,因此也製作了一些崇道尚仙類的舞蹈。德宗貞元年間(785-804),就製作了《八卦舞》。從舞蹈的名字就可以看出,這個舞蹈與道家有著密切的關聯。
  • 《舊唐書·音樂志》記載:《龍池樂》是唐玄宗所作。在他還未做皇帝之時,住在隆慶坊。宅子南部突然有泉水湧出,變成了一個大水池,可以在裡面泛舟。會望氣看相的人深以為異,認為有「天子之氣」。後來玄宗登基做了皇帝,就將舊宅改為興慶宮,而池水更多了,瀰漫數里,該池被稱為「龍池」。為此,玄宗作了《龍池樂》,以記此事。
  • 《舊唐書》記載:「康國樂,工人皂絲布頭巾,緋絲布袍,錦領。舞二人,緋襖,錦領袖,綠綾渾襠褲,赤皮靴,白褲帑。舞急轉如風,俗謂之胡旋。」
  • 唐代《樂府雜錄》記載:「《綠腰》,軟舞曲也。」其本名是《錄要》或《六麼》。據說在德宗貞元年間,有樂工獻上新編樂曲,德宗甚為喜愛,但覺的曲調過長,便下令將其中精華部分萃取出來,即「錄出要者,因以為名」,而不知為何變為《綠腰》或《六麼》,大概為別名。
  • 1966年,一群「破四舊」的紅衛兵來到法門寺,先是搗毀了佛殿內的銅像,又試圖挖開真身寶塔。住持良卿法師上前喝阻,被打得頭破血流。法師隨後披全身澆滿煤油,在寶塔前自焚。
  • 《可愛的牧羊女》展現了莫扎特在音樂創作各方面嶄露頭角的才華。這位年少的作曲家模仿法國、意大利和德國的歌劇樣式,加入通俗的曲調,同時表現出對音樂風格及其語言的自信。他在巴洛克風格和古典風格的交匯點上譜寫了一部作品,開創了一種新類型歌劇──後來成為18世紀古典主義風格,為他後來的音樂創作奠定了基礎。
  • 就像學習西方經典一樣,東方的傳統戲曲也值得我們認識。「你會唱一段崑曲,你就懂得欣賞《游園驚夢》,你會唱一段《蘇三起解》你就會愛上《四郎探母》。」陳金次說:「我們從小不讓小朋友喝茶,他長大後怎知品茶呢?土壤的流失,是傳統文化式微的主因。」
  • 留學法國的簡秀珍體悟到,法國的藝術當然很棒,大家隨口就可以說出莫內、梵谷……這些藝術大師,然而,這些所謂的「大師」能夠廣為人知,是因為有非常多人在幫他們寫詮釋、寫介紹,人們才知道怎麼去欣賞,知道他們好在哪裡。
  • 陳冠霖給自己的「終極目標」是「把李天祿演過的戲演過一遍」。這個目標並不意味著把前輩演師留下的劇本原封不動的重現。「基本上要抓住觀眾,劇情、音樂、口白都非常重要,要注意的應該就是要讓觀眾看得懂,覺得音樂好聽,劇情合理精彩。」陳冠霖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