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共十一「維穩」 傳啟動戰時機制

中共10月1日將舉行建政70周年黨慶,中央、地方各部門均繃緊神經,據外媒曝光的幾份文件都顯示,中共將在十一期間啟動「戰時機制」。資料圖(GREG BAKER / AFP)
人氣: 2453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9年09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吳旻洲台灣台北報導)中共10月1日將舉行建政70周年黨慶,中央、地方各部門均繃緊神經。據外媒曝光的幾份文件都顯示,中共將在十一期間啟動「戰時機制」,全國將進入「臨戰」狀態,尤其密切關注中美貿易戰和香港問題產生的影響,並要求加強預警預判,打擊政治「有害信息」,維護「意識形態領域政治安全」。

根據長期關注中國人權的網路雜誌「寒冬」報導,包括山西省、遼寧省、安徽省各地政府下發的數份維穩文件顯示,中共將在黨慶期間啟動「戰時機制」,重點防範「全民共振」、「顏色革命」、「街頭政治」等公民運動。

早在今年兩會期間,中共就曾因被曝啟動「戰時機制」維穩,引起議論。近期陝西公安廳也因頒布黨慶期間禁酒令,禁止全省警察、事業編制的警務人員等在國慶期間飲酒,而被質疑違憲。

中共10月1日將舉行建政70周年黨慶,中央、地方各部門均繃緊神經,據外媒曝光的幾份文件都顯示,中共將在十一期間啟動「戰時機制」。
中共10月1日將舉行建政70周年黨慶,中央、地方各部門均繃緊神經,據外媒曝光的幾份文件都顯示,中共將在十一期間啟動「戰時機制」。(GREG BAKER / AFP)
中共10月1日將舉行建政70周年黨慶,中央、地方各部門均繃緊神經,據外媒曝光的幾份文件都顯示,中共將在十一期間啟動「戰時機制」。
中共10月1日將舉行建政70周年黨慶,中央、地方各部門均繃緊神經,據外媒曝光的幾份文件都顯示,中共將在十一期間啟動「戰時機制」。(GREG BAKER / AFP)

而即將舉行大閱兵的北京,更是維穩行動的重點,遼寧省某地下發文件要求加強情報收集,「緊盯北京方向,緊盯規模聚集,緊盯個人極端」,特別是內幕性、行動性信息,達到「北京不去、本地不聚、外地不串」的目標。

有北京市民反映,一些酒吧等公共場所已被禁止營業,外來勞工會被遣返回本地,有外地口音的人士隨時會遭到執勤人員盤查。外地親友來訪,最多只能留在北京3至10天。

報導提到,宗教信徒和少數民族也被列為維穩的主要目標,有文件要求對重點人、事落實防範措施,「確保盯緊看牢,穩控在當地」。文件還顯示,中共解決各類問題的思路基本一致,就是最大限度將矛盾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能化解的全部化解,一時化解不了的有效穩控」。

中共10月1日將舉行建政70周年黨慶,中央、地方各部門均繃緊神經,據外媒曝光的幾份文件都顯示,中共將在十一期間啟動「戰時機制」。圖為示意圖。
中共10月1日將舉行建政70周年黨慶,中央、地方各部門均繃緊神經,據外媒曝光的幾份文件都顯示,中共將在十一期間啟動「戰時機制」。資料圖(GREG BAKER / AFP)

今年8月,遼寧省鐵嶺市某縣宗教局以「保平安,迎大慶」為由,加強對宗教場所的管控,勒令場所負責人簽署《國慶安保維穩責任書》,要求所有宗教人士外出活動都要向政府彙報,對外來人員要實施專人監管登記、詢問來意,如發現可疑人員立即上報政府。

一位教堂法人表示,「我們都不能隨便出去,外出要請假,我們走到哪兒都在政府手中掌握」。還有門徒表示,去年兩會期間,他正陪孩子在北京就醫,意外接到戶籍地警察的電話,查問其去向。隨後北京市兩名警察便找到他,並盤問其孩子的病況。

山東省某市政府內部人員透露,當地就有政府組建專門進京截訪的隊伍,通常是兩、三人一組,蹲守在上訪人員經常出現的地點,滲透在上訪人員之間,並將照片傳至專門組建的微信群裡,負責穩控的單位就會派人把上訪者帶走。

福建省一位匿名的維權人士透露,今年兩會期間,他就被提前關押在一處「教育基地」20多天,直到兩會結束。房間內安裝5個監控器,由3人看守。看守保安透露,政府早就通過監控懷疑他有上訪的傾向,因此將他抓捕拘禁。

中共10月1日將舉行建政70周年黨慶,中央、地方各部門均繃緊神經,據外媒曝光的幾份文件都顯示,中共將在十一期間啟動「戰時機制」。圖為示意圖。
中共10月1日將舉行建政70周年黨慶,中央、地方各部門均繃緊神經,據外媒曝光的幾份文件都顯示,中共將在十一期間啟動「戰時機制」。資料圖。(GREG BAKER / AFP)
中共10月1日將舉行建政70周年黨慶,中央、地方各部門均繃緊神經,據外媒曝光的幾份文件都顯示,中共將在十一期間啟動「戰時機制」。圖為示意圖。
中共10月1日將舉行建政70周年黨慶,中央、地方各部門均繃緊神經,據外媒曝光的幾份文件都顯示,中共將在十一期間啟動「戰時機制」。資料圖。(GREG BAKER / AFP)

#
責任編輯:王愉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