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裝設心臟節律器治療心搏過緩 出院後看慢性病

聯新國際醫院心臟內科廖國宏醫師建議落實「小病到社區診所,大病到大醫院」。(徐乃義/大紀元)

人氣: 11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9年09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徐乃義台灣桃園報導)85歲陳先生在家客廳突然全身癱軟,昏倒在地,家人趕緊送醫,聯新國際醫院心臟內科廖國宏醫師收治後,安排心臟及心電圖等檢查,發現陳先生心跳每分鐘只有30下,研判是「心臟傳導障礙」問題,經過治療並植入心律調節器後獲得改善,陳先生出院後再下轉回社區的家庭診所,持續治療原本的三高慢性病,之後只要每半年或一年再回醫院檢查即可,落實「小病到社區診所,大病到大醫院」,可以節省交通往返及大排長龍候診的時間,讓醫療資源發揮最大效益。

廖國宏表示,一般人心跳的正常範圍是每分鐘60至100下,如果心跳太快、太慢或是不規律,都屬於「心律不整」。血液經由心臟的收縮,輸送到全身體各部位。心臟的結點組織會進行放電,使心房和心室收縮,也就是心跳的動作,又稱心搏。當心臟傳導系統出現異常,無法正常放電或電流無法正常傳遞,將導致心搏發生問題。

醫師建議陳先生進行永久性心臟節律器植入手術,主要用於治療心搏過緩的患者,調節器會發出微弱電流刺激心臟增加心跳速率,維持心臟功能。陳先生手術住院3天後出院,廖國宏幫忙下轉至住家附近診所,繼續追蹤治療原本就有的慢性病問題。人工心律調節器電池壽命可達10年左右,陳先生之後每半年至一年再固定回醫院檢查心律調節器的功能和電池剩餘電量即可。

當心搏太慢,可能會發生暈眩、胸悶、呼吸喘、呼吸困難、疲倦、全身無力,甚至暈厥等、休克。如果在家中或路上昏倒沒有及時送醫,很可能發生意外或猝死風險。廖國宏表示,心跳太慢的原因很多,最常見是年紀大的退化引起,其它還包括一些心血管疾病、部分中藥西藥物的副作用(如毛地黃、鈣離子阻斷劑等)等原因,都可能造成心搏過緩。廖醫師提醒,70歲以上老人、有血管阻塞病史、遺傳性家族病史,以及服用高血壓與心臟疾病用藥的族群,都應多加留意。

民眾裝設人工心律調節器治療心搏過緩,出院後需要注意傷口照護,避免感染。聯新國際醫院落實轉診制度,於病患下轉回診所時,將住院的病歷資料、用藥情形,以及檢查結果,甚至包括對於藥物的過敏反應,一併提供給診所參考,讓診所醫師掌握病人住院的治療情形,了解後續照顧的注意事項,病患也可以獲得更妥善照護。

聯新國際醫院在中央健康保險署北區業務組指導下,與一百多家社區醫療院所機構,共同合作組成雁行團隊,透過垂直與水平的醫療資源整合,資訊平台共享,藉由分級醫療與雙向轉診,提供民眾全方位的醫療照護。健保署完善便利的「電子轉診平台」、「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讓醫師可以更了解轉診病患的病史與跨院的檢驗檢查結果,可以更周全地診治病患、減少重複用藥與檢驗檢查之風險,民眾也可以利用「健康存摺」查詢自己及家人的就醫資料,了解健康資料、聰明就醫。◇

責任編輯:昱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