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多倫多千人遊行 撐香港 譴責暴力

多倫多千人遊行、集會撐香港, 譴責暴力。(伊鈴/大紀元)
人氣: 1425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9年09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伊鈴多倫多報導)9月2日下午,港加聯及多倫多撐港行動組在多倫多市中心聯合舉行遊行、集會活動,聲援香港和平反送中運動,譴責香港警察暴力升級。

遊行在下午4時15分開始,遊行隊伍由警車開道,沿Bloor大道向西,直達聖喬治大街的中領館前。遊行人士高舉加拿大國旗及各種標牌,一路高喊口號:「自由香港」、「香港人,加油」、「加拿大人支持香港」等,遊行隊伍吸引路人注意,有的過往行車司機放慢速度,鳴笛、鼓掌。

遊行隊伍到達中領館前,警察事先用鐵欄把馬路圍成2個區域,遊行隊伍進了馬路對面的分隔區,靠近中領館的區域空無一人。

參加當天遊行集會的有港人、西人和大陸人,還有越南社區代表、東土耳其斯坦協會等,有多位代表在集會上發言,支持香港人的和平抗爭。

多倫多千人遊行、集會撐香港, 譴責暴力。(伊鈴/大紀元)
多倫多千人遊行、集會撐香港, 譴責暴力。(伊鈴/大紀元)
多倫多千人遊行、集會撐香港, 譴責暴力。(伊鈴/大紀元)

呼籲國際社會施壓 避免「六·四」再現

遊行召集人吳雨聰宣讀全球30個組織和團體的共同聲明,譴責香港警察向香港市民宣戰,在光天化日之下,蓄意毆打市民;粗暴對待現場急救義工,剝奪傷者接受救治機會,並無理拘捕外籍人士。

聲明稱,警察已淪為極權幫凶,而特區政府漠視民間五大訴求。

「但是棍棒、刀和子彈無法動搖香港人追求民主自由的意志。」吳雨聰說。

多倫多撐港行動組協調人李肖君(右)、吳雨聰(左)。(伊鈴/大紀元)

港加聯會長馮玉蘭表示,過去一週,香港形勢越來越嚴峻,香港警方對待抗議者暴力升級,警方使用大量的催淚彈、強力藍色水炮、塑膠子彈、布袋彈;以及警方衝進車廂無差別地攻擊乘客。

「現在的香港政府已經變成傀儡政府,完全受制於中共;香港警方也變成極權鎮壓機器的一部分。但香港人民不會被嚇倒。鎮壓越大,反抗力越高。」她說。

馮玉蘭呼籲,加拿大和國際社會應立即停止向香港和中國大陸銷售鎮壓和監控民眾的科技軟件和硬件;制裁違反人權行徑的官員和警方官員;呼籲中共停止把武警和軍人送到香港,並希望國際社會制裁,避免「六·四」事件再次發生。

多倫多千人遊行、集會撐香港, 譴責暴力。(伊鈴/大紀元)
多倫多千人遊行、集會撐香港, 譴責暴力。(伊鈴/大紀元)
多倫多千人遊行、集會撐香港, 譴責暴力。(伊鈴/大紀元)
多倫多千人遊行、集會撐香港, 譴責暴力。(伊鈴/大紀元)
多倫多千人遊行、集會撐香港, 譴責暴力。(伊鈴/大紀元)

民主自由是人的基本權力

多倫多撐港行動組協調人之一李肖君表示,五年前的8月31日,中共人大架空本地政改,剝奪香港人公平普選之權利,引發2014年示威浪潮。隨後五年,香港政府持續破壞選舉制度,取消候選人及民選立法會議員,剝奪政治權利,繼續侵蝕香港的法治。香港人走出來,是為了維護民主、自由、法治。

90後年輕人阿俊表示,很擔心內地的法制,「送中條例」就是違反一國兩制,所以市民才走出來。可是走出來之後,政府不回應,而且遭警察暴力對待。他說:「其實我們沒有說要港獨,我們很支持『一國兩制』。是誰不支持一國兩制?是誰想變成一國一制?當然是林鄭月娥(及中共)。」

多社團聲援

加拿大越南社區代表約瑟夫·德雷·阮(Joseph Drey Nguyen,右3)。(伊鈴/大紀元)

加拿大越南社區代表約瑟夫·德雷·阮(Joseph Drey Nguyen)說:「自由是人類的基本權力,所以要來支持香港人民抗爭。」他特別強調不要忘記中國人,十幾億中國人在邪惡共產黨的高壓下,遭受壓抑和殘害。

他在集會上領頭高喊:「自由香港、自由西藏、自由越南、自由東土耳其、自由巴基斯坦,自由中國,自由全世界。」

中國民主黨代理主席余厚強。(伊鈴/大紀元)

中國民主黨代理主席余厚強表示,看到香港正在發生的事,想起「六·四」。特別是9月1日,警察封了公共交通,數以千計學生步行4小時到機場,10公里抗議長龍,相信香港人最終會贏。

加拿大東土耳其斯坦協會代表托度希( Turdush,左1)。(伊鈴/大紀元)

加拿大東土耳其斯坦協會代表托度希(Rukiye Turdush )表示,中共對東土耳其斯坦(新疆)做了很多邪惡的事,把上百萬新疆人關到集中營。現在又破壞香港的民主、法制和人權,我們要支持香港人,和香港人民站在一起,反對暴政。

大陸青年小陳說,支持香港人爭取民主,就是為自己爭民主。

集會活動中,有人在中領館的樓上對著集會人群拍照,現場集會人士喊話:「自由香港」、「自由中國」,「恥辱、恥辱、shame on you」。活動結束後,市民逐漸散去。#

責任編輯:文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