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反恐策略令中共遭四面軍事部署包圍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3月16日訊】中國的國家安全戰略在美國發動反恐戰爭,國際戰略環境驟變後,面臨立即調整的必要,並可能影響美中關係與區域平衡,甚至中國的存續。據華盛頓時報分析,中國國安戰略設計者面臨的新挑戰正是美國領導的反恐戰。雖然美方不再重提「中國威脅論」,但中國所懼怕由美國政、經、軍勢力宰制的單極世界,似乎正逐步浮現。

據自由時報16日編譯報導﹐美國發動反恐戰後,中國國安戰略設計者過去對未來局勢變化的預測面臨修正的必要。中國在朝夕間突然發現自己被美國的軍事部署包圍。美軍部隊遍部中亞(吉爾吉斯、烏茲別克)、南亞(巴基斯坦)與東南亞(菲律賓),美國在東北亞的日本與南韓長期駐軍,俄羅斯與印度又逐漸向美國靠攏。此外,美國正與越南與泰國談判商借海空軍事基地,日本自衛隊的角色與事態涵蓋範圍正在迅速轉變。

北京政府據此做出的國安戰略調整,勢必影響美中關係與區域安全,乃至於中國政府與國家的存續。

中國的國安戰略設計其實就是軍隊的基本使命,即確保國家的安全與穩定。但事實比表象來得複雜。中國軍隊必須維護共產黨威信、維持社會秩序、戍守邊界並嚇阻鄰國來犯,負責保衛包括主權爭議複雜的南海在內的海疆,並維持足夠實力實現武力犯台的威脅。

有鑑於此,中國財政部長項懷誠六日在第九屆人大會議指出,「為了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適應國際形勢變化,提高共軍在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防衛作戰能力」,二○○二年必須增加三十億美元國防預算,增加幅約十七.六%。

石油等基礎能源不虞匱乏對任何國家都很重要。北京眼睜睜看著美國的勢力在阿拉伯海與波斯灣迅速膨脹。中國認為,美國對付恐怖主義時,國家利益凌駕一切的作風可能威脅中東局勢平衡,進而影響中國取得石油等重要能源。

此外,日本的財政危機似有可能將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亞洲國家捲進另一波經濟風暴。中國加入世貿後,當局壓制社會不安因素的能力已趨緊繃,假使受到日本潛在財政風暴波及,引發經濟衰退,外國勢力乘虛而入,對中國當局而言,後果將不堪設想。

北京的難題在於應否集中資源,以對付潛在區域衝突與美軍部署所帶來的能源供應威脅,還是應致力解決國內經濟與社會問題,避免國家分裂。中國有一派人士主張,社會與經濟問題可用現有政治與安全資源掌控,最壞的狀況是重演天安門大屠殺。因此,中國最大的威脅其實來自中東能源的供應與受到美國駐軍鼓舞與壯膽的區域競爭者。

按此理路推演,以美國為首的反恐戰真正目的其實是造成中國分裂或圍堵中國。解決之道,即加速發展中國武力投射至區域內各地和中東地區的能力,保障中國能源不虞匱乏。如此一來,中國軍事改革朝向:更大幅度整合三軍作戰能力,提升海空能力,增加中長程飛彈庫存,加強情蒐與指揮管理基礎設施,包括中國亟欲取得的早期預警與指管系統。(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俄外長暗示不阻撓美對伊拉克採取行動 (3/15/2002)    
  • 美公眾支持反恐戰爭情緒依然高漲 (3/15/2002)    
  • 布希宣示:保留動用核武選擇權 (3/15/2002)    
  • 【參賽作品】江澤民視察梁山泊強調反恐斗爭 (3/15/2002)    
  • 美國先遣部隊抵達也門訓練反恐 (3/13/2002)    
  • 歐盟警告中共 勿藉反恐鎮壓異議人士 (3/13/2002)    
  • 《911半年祭》布希宣告反恐進入第二階段 (3/12/2002)    
  • 五角大廈紀念九一一展現軍事團結 (3/12/2002)    
  • 美國紀念九一一事件半週年 (3/12/2002)    
  • 民意調查﹕美國公眾繼續支持總統反恐 (3/12/2002)    
  • 布希主持紀念九一一儀式堅定持續反恐戰爭 (3/12/2002)    
  • 副總統表示愛心可為台灣在國際社會打開新局 (3/11/2002)    
  • 美副總統切尼赴中東訪問斡旋和平 (3/11/2002)    
  • 九一一屆半年 白宮籌辦紀念儀式 (3/10/2002)    
  • 切尼將訪問中東 討論反恐和巴以暴力沖突 (3/9/2002)    
  • 美國副總統切尼將訪問中東 (3/9/2002)    
  • 白宮証實布什4月與布萊爾舉行會談 (3/8/2002)    
  • 冒充反恐軍官並擁槍械 一外籍生在邁阿密被捕 (3/7/2002)    
  • 美國公布人權報告 也批評反恐盟友迫害人權 (3/6/2002)
  • 相關新聞
    美國公布人權報告 也批評反恐盟友迫害人權
    白宮証實布什4月與布萊爾舉行會談
    美國副總統切尼將訪問中東
    切尼將訪問中東 討論反恐和巴以暴力沖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