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傳第十一章 匡蒲被圍多舛難 臨河而返賦陬操

王謙
font print 人氣: 903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4月7日訊】孔子一行离開帝丘,向南而行,准備去陳國(國都在今河南淮陽)。孔子在衛國時又收下一位陳國籍的弟子公良孺,由于受弟子邀請,而且陳國的宛丘相傳是太囗(“白”旁加“皋”)之墟,存有許多古代典章文物,便考慮去陳國一行或許會有些收獲。

孔子師徒向南行了百余里,前面到了鄭國的匡邑(今河南長垣境內)。匡邑原屬于衛國,后被鄭國侵占。魯定公六年(公元前504年),魯定公率軍伐鄭時,陽虎帶兵通過匡地,未經匡人同意,就強行奪路沖過。在雙方沖突中,陽虎曾對匡人有所殺戮。孔子的一位弟子顏刻當時曾隨軍攻入匡地,這時,顏刻正為孔子赶車,走到城牆近前,他用馬鞭子指著城牆的一處缺口說:“八年前攻打此地時,我就是由這里進城的。”

不料顏刻此話一出口,被匡人听到,匡人再看車上的孔子面貌同陽虎又有一些相像,便誤以為是陽虎一伙人又來此地,他們糾集群眾蜂擁而上,把孔子師徒圍禁起來。

孔子環顧隨行的人,少了自己最心愛的弟子顏回,心里不免焦急。顏回身體較孱弱,走在后面,不久也就到了。孔子看到他來到跟前,一顆心才放下來:“我以為你死了呢。”顏回恭恭敬敬地回答說:“夫子還在,顏回哪里敢先死呢。”師徒相互關愛之情溢于言表。

孔子被匡人連圍數日,弟子們心中焦急,擔心匡人會采取什么極端行動。孔子此時表現得非常坦然,對弟子們說:“周文王死后,古代文化不是都保存在我這里嗎?如果上天想要毀滅這些文化,那我就不能傳授這些文化了;如果上天還不想毀滅這些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樣呢?!”

終于,匡人弄清楚這群人中并無陽虎在內,事出誤會,便解圍而去。

一場虛惊過去,孔子离開匡邑,已不再打算去陳國,轉而想去晉國。但一行人才走過位于匡邑東北几十里的蒲邑(仍在今長垣境內),听前邊傳來消息說時下晉國局勢混亂。孔子一向恪守“危邦不入,亂邦不居”,晉國自然去不得了,周圍又沒有合适的去處,孔子決定仍回到衛國去。

不料,孔子一行回頭路過蒲邑時,正赶上衛國大夫公叔戊密謀殺死衛靈公和南子沒有成功,反被衛靈公驅逐出境,此時公叔戊正据蒲叛衛。蒲人強行將孔子師徒扣留,逼迫他們參与謀亂活動。新加入孔門弟子行列的公良孺為人正直,有勇力,他站出來對大家說:“我自從投到夫子門下,先是隨夫子遇難于匡,今天又在此遇難,看來和夫子同患難是我命中注定的。為了夫子,我宁可奮斗到死!”

子路和公良孺帶領眾弟子們拼死抗爭,奮力突圍。蒲人開始害怕了,于是和孔子師徒談判,提出只要孔子師徒不再回到衛國去,便可放行。孔子按他們提的條件与之訂盟,師徒們才得以從蒲城的東門出去。

离開蒲邑后,孔子帶領弟子們直奔衛國,好像將剛剛盟過的誓約忘到了腦后。弟子們感到不理解,子貢向孔子提問說:“盟約可以違背嗎?”孔子回答說:“武力要挾之下所作的盟誓,神靈也不會贊成的。”

衛靈公已經弄清了上次有人說孔子坏話是讒言,又恢复了對孔子的敬意,再加上又有人來報告過孔子師徒對待蒲人的態度,所以孔子歸來時,他一听到消息,便親自到郊外相迎。孔子回到帝丘,住在衛國大夫蘧伯玉家中。他這次在衛國生活了二年多。

重回衛國的孔子得到了衛靈公的禮遇,不僅不再受到怀疑,而且還能時常參与衛靈公的一些公開活動。經過這几番周折,孔子對自己的行事方式作了一點調整。他對衛靈公以及衛國國政采取較為積極的姿態,希望能得到衛國的重用。

就在孔子重回到衛國時,衛靈公向孔子詢問了有關蒲地情況,問是否可以派兵對据蒲作亂的公叔戊進行討伐。孔子回答得十分肯定,但衛靈公說:“我的大夫們以為不可呢,因為蒲地是晉、楚与衛之間的緩沖地,對它若興討伐,恐怕不合适吧?”孔子仍力主伐蒲,他認為蒲邑的男男女女都反對公叔戊的反叛,所以,要討伐的不過是四五個叛亂首領罷了,并不需要費多大力气。衛靈公似乎被孔子說服了,口頭上表示同意,但事后并未當真行動。

衛靈公對孔子盡管禮遇有加,但他對孔子所主張的仁德政治并不欣賞,孔子在衛國一直未得到實際的官職。孔子無政事可做,自然將更多的精力用于授徒方面。

也許是出于對孔子威望的向往,這一階段有不少士大夫以与孔子交往為榮,一般的年輕人也紛紛投到孔門求學。這些年輕人中,較為著名的有子貢、琴牢、句井疆等。

孔子在衛國享受“公養之士”的待遇,然而孔子离開父母之邦,顛沛流离于异國他鄉,并非是要尋求庇身之所,他心中孜孜以求的是要實現自己關于仁政的思想,他一直希望能遇到一個讓他實現這一理想的賢君明主。所以,在衛國盡管衣食無虞,孔子的心情其實長期處于抑郁、惆悵之中。

一天,一位挑草筐的漢子走過孔子所居之處,里面傳來孔子擊磬的樂聲。他駐足而听,從中听出孔子欲救世而志不得遂的心情,便放下草筐,找到孔子,勸慰他說:“不必太固執,面對世事不妨以隨和的心情,就像過河一樣,水淺時,可以撩起衣裳走過去;水深時,再怎么撩起衣服也會弄濕,倒不如索性和衣而過。”孔子內心悲苦,對漢子說:“果真這樣嗎?什么事情結局都是難以逆料的啊。”

這次居于衛國期間,晉國中牟邑的邑宰佛肸曾來請孔子前往。佛肸是晉國趙簡子的家臣,他趁趙簡子与另一位大夫范氏作戰,舉兵叛趙。听說孔子在衛國,他便派人來請孔子師徒去扶助他。孔子一時心動,准備前往。這時,子路很坦率地提出自己的反對意見,他說:“從前我听老師說過,‘親自做坏事的人那里,君子不去。’佛肸在中牟叛亂,你卻要前往,這怎么能說得過去?”孔子說:“對,我是說過這話。不過,你不知道堅硬的東西磨也磨不薄嗎?不知道洁白的東西染也染不黑嗎?再說,我,難道就只是一個匏瓜嗎?怎么能只系挂著而不配給人吃呢?”

衛靈公對孔子所實行的態度,就是把他養起來而不給他做事的机會。這里,孔子將自己比喻為一只只能讓人系在腰間用于泅渡,但不能食用的匏瓜。年歲漸增,依然求仕不遇,孔子的焦急心情由此可見。

自然,孔子沒有應佛肸之約。不久,孔子決定西去晉國,希望依靠晉國世卿趙簡子的力量,施行自己的政治主張。但師徒們剛走到黃河邊上,准備從棘津渡河時,前面傳來晉國內亂的消息。原來,正是孔子想前往投奔的趙簡子殺害了兩位大夫竇鳴犢、舜華。孔子駐足在河邊上,望著湯湯河水,嗟嘆道:“好壯觀的大河,好大的水勢啊。我無緣西渡,真是天命啊!”

子貢向前問夫子為何興嘆,孔子說:“竇鳴犢和舜華是晉國的賢大夫,趙簡子未得志時,得到這兩個人的協助,而后從政。等到他一朝得志,卻殺掉了這二位大夫!君子忌恨傷其同類,曾有過這樣的說法:‘刳胎殺夭則麒麟不至郊,竭澤涸漁則蛟龍不合陰陽,覆巢毀卵則鳳凰不翔。’鳥獸尚且懂得遠离不義,何況我孔丘哪!”

孔子半途而返,暫息在衛國的陬鄉。孔子既為兩位被殺的賢大夫,也為自己不遇的遭際,心傷不已。怀著悲傷的心情,他作出一曲《陬操》(又稱《盤》、《盤操》):

干澤而漁,蛟龍不游;覆巢毀卵,鳳不翔留。慘予心悲,還轅息陬。

回到衛國國都帝丘,孔子仍舊住在蘧伯玉家里。(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孔子傳第十章 遭冷落孔子离魯 受嫌猜師徒去衛 (4/6/2002)    
  • 孔子傳第九章 恪職守事君以禮 尊王道墮除三都 (4/5/2002)    
  • 孔子傳第八章 任司寇攝行相事 會夾谷為君取威 (4/4/2002)    
  • 孔子傳第七章 回魯國陪臣亂國政 宰中都孔子顯政績 (4/3/2002)    
  • 孔子傳第六章 國政亂孔子赴齊 齊景公執禮問政 (4/2/2002)    
  • 【紀元專欄】張耀傑: 曹禺筆下的農民暴動 (3/15/2002)    
  • 中國烹飪史的發展 (3/15/2002)    
  • 歷史故事:孔子審案 (3/14/2002)    
  • 易經與中華飲食 (3/14/2002)    
  • 孔子傳第五章 三十而立杏壇設教 洛邑之行問禮老聃 (3/11/2002)    
  • 孔子傳第四章 少年磨難多能鄙事 勤于求知立志向學 (3/11/2002)    
  • 孔子傳第三章 生值末世禮崩樂坏 少年好禮俎豆禮容 (3/11/2002)    
  • 心靈之窗:諾言 (3/5/2002)    
  • 孔子傳第二章 叔梁紇尼山致禱 坤靈洞孔子誕生 (3/5/2002)    
  • 《孔子傳》第一章 歷史悠久說曲阜 千秋緬怀念孔子 (3/5/2002)    
  • 贊化書院﹕薪傳中華文化的搖籃 (2/28/2002)    
  • 南源﹕江澤民“巧言亂德” (2/18/2002)    
  • 孔子76代孫成台灣饒舌歌手 (2/13/2002)    
  • 時光倒流之謎—諸多怪異的事實 (2/2/2002)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相信許多人在欣賞美國影片《回到1872年》之余,為主人公不惜生命代价,回到過去拯救芝加哥市民的義舉而擊節贊嘆時,總以為這是藝術家的虛构。因為,中國古代哲人孔子早就有過「逝者如斯夫」的名言,時光匆匆,怎能倒流? 然而,大千世界創造的奇跡卻又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在我們即將過去的20世紀里,時光倒流竟不可思議地發生了。
    • BBC台灣報道, 中國偉大的哲學家孔子在2500年前教育弟子的許多價值中,有一條就是勤奮的價值。 上圖:台灣饒舌歌手孔令奇出生在美國
    • 治國是需要一套理論的。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的一套治國方法。從中國歷史上看﹐有的朝代採用法家﹐有的朝代推崇黃老之說﹐有的朝代獨尊儒家﹐以孔子學說為安邦治國之道。進入近代﹐孫中山倡導三民主義。待到共產黨奪得政權﹐開始以無產階級專政理論統治中國。
    • 去年九月廿九日﹐在南加州僑學界紀念至聖先師孔子誕辰二五五二週年的典禮上﹐在
      眾多的研究孔孟思想的專家學者面前﹐來自贊化書院的七名學童一口氣背誦了幾千的孔學經典《禮運大同篇》、《孝經》、《大學》、《中庸》及百居易的長詩《長恨歌》﹐一鳴驚人﹐令在場的聽眾無不動容。

    • 孔子生值春秋時代末期,其生活時間正當公元前6世紀中葉到公元前5世紀前葉的動亂不定的時代,以周朝為宗主的國家秩序正瀕臨崩潰的局面。
    • 母親去世后,少年孔子開始孤身一人面對社會,他不但要生存,更渴冀著躋身上層社會,實現自身价值。但不久后發生的一件事使他感受到了社會現實的冷酷性。
    • 中國歷史上的私學在孔子行教之前已有存在。自西周以來,由于王權日漸衰微,許多文化公職人員流落到民間,原本屬于王朝的文物典籍也散失四方,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了知識人員以個人身分收徒講學的形式,也就是私學。從文獻中可以看到當時在官學之外,私學風气已經盛行,晉國的叔向,鄭國的壺丘子林和鄧析,以及魯國的少正卯等在當時諸侯間都有一定的影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