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與禪師

作者:佚名
font print 人氣: 4390
【字號】    
   標籤: tags: , , ,

有一群人等著要過河,船夫把渡船從沙灘上推到河裡,河邊上的小魚、小蝦、小螃蟹,因為兩岸船隻的往來,都給壓死了。等候乘船的人很多,其中有一位秀才和一位禪師。

秀才看到渡船壓死魚蝦的情況,就問禪師:「和尚,你看船夫把船推下水的時候,壓死那麼多魚、蝦、螃蟹,你說這是誰的罪過呢?是乘船的人,還是船夫的罪過?將來這個殺生的罪業,是要歸於乘船的人,還是船夫?」

禪師指著秀才說:「是你的罪過。」

秀才很生氣地說:「怎麼會是我的罪過?我也不是船夫,我沒有乘船,怎麼會是我的罪過呢?」

禪師道:「因為你多管閒事。船夫為渡人到河岸,心裡沒有殺意;乘船的旅客,只是過河辦事,也沒有瞋恨殺生的惡念,他們的無心,像虛空一樣,任白雲烏雲遮蔽,並不妨礙原本淨朗的天色。」

秀才妄生是非分別,平添煩惱閒事。

人世間也有不少像「秀才」的人,歡喜評論他人長短善惡,卻不自知這好壞是非,讓自己的身心不得自在。罪業由心造,這顆心像精於工筆畫的畫師,塗滿青紅紫綠的色彩,想要回復心的純白無染,只要停住內心畫師的雙手,那些五顏六色自然消褪。@#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成幼文做洪州(即今江西南昌)錄事參軍的官,住家靠近大街。有一天坐在窗下臨街而觀,其時雨後初晴道路泥濘,見有一小孩在街上賣鞋,衣衫甚是襤褸。忽有一惡少快步行過在小孩身上一撞,將他手中所提的新鞋都撞在泥濘中。
  • 兩岸學生常被拿來比較,總是做出台灣學生安逸享樂,中國學生吃苦耐勞的結論,出現台灣羊、中國狼的對比。學者認為,這樣比喻過於偏頗簡化,這是社會結構性問題,不同價值觀,所呈現的兩種不一樣的社會狀態。「是中國那樣的環境把人變得像凶狠的狼,倒不是中國人本性就是如此」,應該先了解兩岸環境差異,才能理解為何造就如此不同的性格。
  • 窮秀才很受啟發,連忙進入祖廟仔細觀看,深感祖廟建築雄偉,結構奇特,別有洞天。當晚,他就寫了出下聯:「龍勢生成一洞天。」
  • 命運是天定的嗎?命運能改變嗎?看宰相李纏的實例。自己的八字怎樣算命?附例說明。
  • 據《隋書•列傳第四十三》記載: 北周時代,大宰相宇文護執政,有篡位之心,他私下裡,問庾季才:「近日天象,有什麼瑞兆嗎?」庾季才回答:「我受您的深恩,若知不盡言,那不就像木頭、石塊一樣,沒感情了嗎!據我觀察,最近,上台星有變化,這種天象,預示對宰相不利。您最好歸政於天子,請求回家養老。這樣才能安享晚年,並得到周公旦、召公爽輔佐成王一般的美名,子孫也會常為國家重臣。否則,我就不知會怎麼樣了。」
  • 徐廣義近望微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當即吟道:「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面;(上聯)」李調元遙見遠峰白雪而答:「青山原不老,為雪白頭。(下聯)」
  • 曉嵐對出下聯:「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杜甫在〈曲江〉詩中說:「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後人以「古稀」代稱七十歲。下聯所言,正好也是一百四十一歲。
  • 傅山是明未的秀才,明朝滅亡以後,他便「改黃冠裝,衣朱衣,居土穴以養母」,隱居不出,自稱居士、道人。順治十一年(1654),他因河南一個案子牽連,被捕入獄,便開始絕食。一連九天,幾乎要死,被他的一個學生,用奇計救出。但傅山卻深以為憾,認為不如死了痛快。清朝開博學鴻詞科,實是要以此招攬人才,傅 山拒絕別人的推薦,不肯入京城應試。去徵召他的官員強迫他,以至於將他連床抬著走。到離京城二十里時,他死也不肯入京。別人無法,只好代他向朝廷稱老病。 他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表示他「不事二主」的民族氣節。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表現了一種十分可貴的精神。 傅山博通經史、諸子、佛道、醫藥等學問,也能詩文、書畫、金石,尤其以音韻學見長,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物,對後人很有影響。 傅山從小就是個神童,很小就開始讀十三經等經史典籍,後來其書法和繪畫又非常有名。傅山對待傅眉等幾個兒子,要求十分嚴格。他常常周遊四方,出遊時,總是叫兒子們,拉著他乘的車子行走。晚上到了旅舍中,他就點上燈,督促兒子讀經史等書籍。晚上誦讀過後,要求兒子們第二天早上,一定要能夠背出來。如果傅眉等背不出來,傅山便用杖責打他們,絲毫也不姑息。
  • 自漢武帝始,儒家思想和外儒內道讖緯學說流行於兩漢。通經、仁孝為兩漢取士之據。靈帝、獻帝逢漢末壞滅之時,社會道德日下,腐儒俗道充斥。「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描述當時之世為士少才、為子不孝、為官不清、為將不勇之風氣。曹操三發求賢令,不拘品行,唯才是舉,得天下英豪以道御之。
  • 提起張三丰,閃現在人們眼前的是武俠小說和影視中那個仙風道骨、神功蓋世的武當派宗師。然而,其中的描寫不少是杜撰,歷史上真正的張三丰是一位得道真人,並最終修成神仙,他在世間留下的神言、神跡,引無數人從此一心向道,哪怕是錦衣玉食、高高在上的皇帝。他的聲名和事蹟在明清兩朝大放異彩,整整影響了兩個朝代。一句「乾坤壺裡坐,這個老先師」正是張三丰對自我最為真切的概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