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丹:關於香港「明日大嶼願景」

人氣 536

【大紀元2020年01月11日訊】「明日大嶼願景」計劃旨在紓緩本港中長期土地供應短缺的問題,改善本港生活環境,但發展局於今年4月公布「明日大嶼願景」計劃工程開支估算後,社會各界便開始聚焦於工程所需的成本。「明日大嶼願景」計劃工程單單是第一期1000公頃填海項目的開支,估計要動用6240億元,包括交椅洲人工島預料造價最少2,560億元、欣澳、龍鼓灘填海及屯門沿海發展區造價則為950億身和優先推展交通基建成本造價為2730億,以上估算還未包括有可能出現的超支延誤。由開始填海到完成需時15年,其成本效益和環境的代價,是否真的如港府所言,可以舒緩本港土地短缺的問題,為香港的長遠發展打好根基?

盡快公開討論發展棕地的可行性

不少環團認為發展棕地是最可行的和民意最高的選項,政府應首先善用及回收用於非法或違規作業的棕地,但政府卻遲遲不公佈兩份可行性研究,令大眾無法公開討論發展棕地的可行性。綠色和平在政府公佈填海估算的調查中發現,私人棕地及鄰近官地總面積佔816公頃,發展其中一半棕地,按照地政署回收土地特惠補償率,造地的成本是填海四分之一,約333億元,保守估計可提供13.9萬個單位。發展局局長黃偉綸則表示興建人工島未必可與棕地直接比較,強調現時收回土地每平方呎大約1,300元,而填海成本每平方呎都是大約1,300元,兩者成本相若。筆者便有一個疑問,若兩者成本相若,為何興建1000公頃的土地便需要6000億元,回收棕地400公頃便只需要300億元,難道局長沒有把興建交通網絡費用加入土地成本來計算,沒有交通網絡的島嶼就只能成為一個荒島而已,70萬的居民是不能夠單靠船隻進出島嶼。因此,當我們談到填海成本時,是不能止談每平方呎價的建築成本,而不談興建交通基建的成本。眾所周知,興建海上交通網絡必然比興建陸上交通網更昂貴。另外,填海對海洋環境帶來不能逆轉的破壞,相反發展未被善用的棕地環境的破壞甚微,可見局長亦未有把環境成本計算在每平方呎填海成本中。因此,我認為局長的成本比較,是不合理的。

香港人終於可以住大啲?

發展局指人工島上會預留七成單位作公營房屋,料可提供10.5萬至18.2萬伙單位。但在政府介紹「明日大嶼願景」計劃的小冊子內,將會興建26萬至40萬房屋,七成單位作公營房屋,應可提供18.3萬至28萬伙單位,惹來公營房屋數目含糊或誇大的疑雲。此外,人工島上料提供400萬平方呎商業樓面面積,可新增20萬個高端或高增值職位,但人工島上七成為公營房,絕大部分為低下階層和低學歷人士,實在難以令人想像兩者如何關聯上,環觀世界各地絕大部分高級商業區附近都不會有大型公屋項目進註,這樣的都市發展方案是自相矛盾和格格不入,更會造成大量區內低學歷人士跨區上班,加重交通樞紐的負擔。

項目計劃長達15年,以每天150個單程證配額,15年後的新移民數字達到80萬,以18.2萬的公營房屋估算,每一個單位至少需要入住四人才可以有足夠的居住單位。長遠來說,公營房屋的數量增加並不能追趕新移民來港居住的數目, 因此並不能夠令香港人住大啲,長遠的人口規劃才能真正使香港人的住屋環境有所改善。

稀有物種難逃一劫

「明日大嶼願景」計劃的小冊子內,當中交椅洲被列為自然保育區,而周公島則被定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綠色和平的一個調查發現周公島有多個稀有物種,包括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白腹海鵰的鳥巢和香港獨有的鮑氏雙足蜥生態,反映東大嶼水域具生態價值,並非政府所描述「中部水域生態敏感度相對低」的說法。根據漁護署的官方網頁資料顯示,建立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只在提醒政府部門相關地點的科學價值,當遇到這些地點或附近地方的發展,環境保護的問題。因此,政府主動建議在周公島附近填海及大興土木,似乎有違反當初建立特殊科學價值地點的原意。

基於上述可行性、合理性、對環境影響等因素,期望政府汲取修訂《逃犯條例》時所犯下的錯誤,不要再對批評和民意視而不見,重新評估「明日大嶼願景」計劃。

責任編輯:朱穎

相關新聞
保港會提放寬填海原則建議
中共耗資龐大填海造地 多海岸線被破壞
港特首施政報告被批向中共表忠 引民憤
香港議會內外反對明日大嶼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