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打鼾專題系列——

聰明掌握減鼾穴位

人氣: 1057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文:黃雪子醫師溫哥華

針灸治療「鼾症」的功效十分顯著,治療的關鍵在於陰陽調和、扶正祛邪、疏通經絡,藉此達到良好的睡眠品質。

四大要穴止鼾

失眠可以用針灸治療,「打鼾」呢?打鼾不僅影響他人的睡眠,最重要的是會影響自身的健康。針灸當然可以止鼾。人體至少有四個穴位是止鼾要穴:

豐隆穴

這個穴位是一個祛痰、止咳的重要穴位,除濕祛痰效果尤為明顯。豐隆穴在小腿外側,外踝尖上8寸的地方,很容易找到。

中脘穴

中脘穴在上腹部,肚臍上4寸的地方,有關脾胃失調、運化失常,都可以用中脘穴來治療。

天樞穴

天樞穴在腹中部,肚臍眼正中間左或者右2橫指的地方。這個穴位與中脘穴作用相通,可以調理胃腸、補虛化濕,也能夠增強治療打鼾的功效。

陰陵泉穴

陰陵泉在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後下方的凹陷處。這個穴位可以調節脾臟的功能,具有很好的強身、祛痰作用。

如果要再深入專業,根據中醫辨証確立治療原則及方法給以針灸治療,通常是要每日一次,每次留針45分鐘,以15日來為一個療程,並根據個人的體質來配合中藥調理。

針灸治鼾深度掌握

中醫的博大精深,單單從穴位針灸,就夠研究一輩子了。在人體360多個穴位中,除了上述四大主要止鼾穴位,還有哪些穴位可以運用?

基本穴位

靈骨(董氏)穴、大白(董氏)穴、合谷穴、太淵穴、曲池穴、印堂穴、迎香穴、太沖穴、內庭穴。

隨証配穴

胸悶-內關穴、間使穴、公孫穴。

胃納-足三里穴。

痰濕-豐隆穴、復溜穴、陰陵泉穴。

腎陰虛-太溪穴。

心虛血瘀-血海穴。

穴位解析

穴位 穴址 位置解剖 功用 主治疾病 備註
靈骨(董氏)穴 在手背虎口、拇指與食指叉骨間,即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接合處。 淺層分佈手背靜脈,曉骨神經淺枝。深層分佈正中神經的固有掌側指神經、肺支神經、心及腎神經。 通經活絡,清調肺氣,通降腸胃,通氣清瘀。 肺氣不足引起的肺炎、肺氣腫、肺癌、坐骨神經痛、腰痛、背痛、腳痛、半面神經麻痺、半身不遂、頭痛、偏頭痛、婦女月經不調、經閉、經痛、難產.、冠心症、心律不整、狹心症、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腎盂炎、大小腸炎、面斤、眼疾、耳鳴、耳聾、及一切久病、怪病、鼻病。 針入五分至二寸,可透重仙穴。亦可向外斜刺二至三寸。孕婦禁針。
大白(董氏)穴 手背面,在食指拇指叉骨間陷中,即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中間之凹處。 橈骨動脈、橈骨神經、肺支神經 發汗解表,清肺寬胸,清理上焦,肅肺疏表,理氣化瘀。 小兒氣喘、高燒、咽喉諸症、坐骨神經痛、肩背痛等。頭痛、偏頭痛、肺癌、肺炎、肺氣腫、肺積水、腰痛。又治小兒氣喘、發高燒 ,急性肺炎(特效)。 針四分至一寸半。或以三棱針。
合谷穴 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約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在第一、二掌骨之間,第一骨間背側肌中,深層有拇內收肌橫頭。有手背靜脈網。腧穴近側正當橈動脈從手背穿向手掌之處。布有橈神經淺支的掌背側神經,深部有正中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 清熱解表,明目聰耳,鎮靜止痛、宣通氣血、化瘀通絡。 熱病無汗、多汗,咳嗽,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鼻衂鼻淵,齒痛耳聾,痄腮,面腫,咽喉腫痛,牙關緊閉,口眼歪斜,失喑,胃痛,腹痛,便秘,痢疾。疔瘡,癮疹,疥瘡,經閉,滯產,小兒驚風。 針五至七分,三棱針點刺放血。
太淵穴 腕掌側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 前臂外側皮神經和橈神經淺支,及橈動、靜脈。 止咳化痰,通調血脈。 咳嗽,氣喘,咯血,咽痛,胸痹,腕掌關節痛,無脈症。 避開血管,直刺0.3~0.5寸,不可傷及橈動、靜脈。
曲池穴 在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 前臂背側皮神經,內側深層為橈神經,並有橈側返動、靜脈的分支通過。 疏風清熱、清熱解毒 發熱,咽喉腫痛,目赤,齒痛,臂肘疼痛,上肢不遂,腹痛,吐瀉,痢疾,瘰癧,丹毒,瘡瘍,濕疹,蕁麻疹,及中暑,高血壓,神經衰弱等。 直刺0.5~l寸。
印堂穴 額部,當兩眉頭之中間。 滑車上神經的瞼上支,兩側有額內側動、靜脈分支。 清頭明目,通鼻開竅;安神益智,定驚熄風。 頭痛,頭暈,鼻炎,目赤腫痛,三叉神經痛,頭痛,前頭痛、失眠、高血壓,鼻塞,流鼻水,鼻炎,鼻部疾病,目眩,眼部疾病等。 向下平刺0.3-0.5寸,或三棱針放血,可灸。
迎香穴 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 面神經與眶下神經的吻合支及面動、靜脈和眶下動脈。 袪風通竅,理氣止痛。 鼻炎、鼻竇炎、鼻出血、鼻瘜肉、嗅覺减退等。 斜刺或平刺0.3~0.5寸。
太沖穴 足背側,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處。 在拇長伸肌腱外緣;有足背静脈網,第一跖背側動脈;布有腓深神經的跖背側神經,深層為脛神經足底内側神經。 平肝泄熱,舒肝養血,清利下焦,鎮靜安神,平肝熄風。 頭痛,眩暈,疝氣,月經不調,癃閉,遺尿,小兒驚風,癲狂,癇證,脅痛,腹脹,黃疸,嘔逆,咽痛吵干,目赤腫痛,膝股內側痛,足跗腫,下肢痿痹。 1、向上斜刺0.5-1.0寸,局部酸脹或麻向足底放射。2、向外下斜刺1.0-1.5寸,有時出現麻電感向足底放散。
內庭穴 足背第2~3趾間,趾蹼緣後方凹陷處。 足背內側皮神經第二支分出趾背神經處,足背靜脈網 健脾和胃、清新安神。 齒痛,鼻衄,口歪,口噤,口臭,胃熱上衝,喉痹,腹脹滿,腸疝痛,泄瀉,赤白痢,便秘,足背腫痛,發熱,煩躁,嘈雜,食不化,脛痛不可屈伸,瘧,不嗜食,惡食,小便出血,小腹痞滿,石蠱,寒瘧面腫,腸鳴,癮疹,耳鳴。 直刺或斜刺0.5~0.8寸。
內關穴 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在桡側屈腕肌腱同掌長肌腱之間取穴。 在桡側腕屈肌腱與掌長肌腱之間,有指淺屈肌,深層爲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動、靜脈,深層爲前臂掌側骨間動、靜脈;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下爲正中神經掌皮支,最深層爲前臂掌側骨間神經。 疏經通絡,理氣止痛,和胃安神,降逆散結。 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嘔吐,呃逆,失眠,癫狂,痫證,郁證,眩暈,中風,偏癱,哮喘,偏頭痛,熱病,産後血暈,肘臂攣痛。 直刺0.5~1寸,針刺感應:撚轉可有向指端放射的觸電感。
間使穴 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3寸,掌長肌腱與桡側腕屈肌腱之間。 在桡側腕屈肌腱與掌長肌腱之間,有指淺屈肌,深部爲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動、靜脈,深層爲前臂掌側骨間動、靜脈;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前臂外側皮神經,其下爲正中神經掌皮支,最深層爲前臂掌側骨間神經。 寧心、安神、寬胸、治瘧。 心痛,心悸,胃痛,嘔吐,熱病,煩躁,瘧疾,癫狂,痫證,腋腫,肘攣,臂痛。現多用於心肌炎,風濕性心臟病,荨麻疹,癔病,精神分裂症,胃炎,子宮內膜炎等。古代記述:心痛、心悸、胸痹、煩躁、癫狂、嘔吐、咽中如梗、失音不語、瘧疾、月經不調血結成塊、熱病煩心、面赤目黃、腋腫、臂痛屈伸不利、肘內廉痛、肘攣、掌中熱。 近人報道:風濕性心臟病、心絞痛、心肌梗死、心肌炎、精神分裂症、單純性甲狀腺腫、乳癖。 直刺0.5-1寸。注意避免損傷正中神經幹
公孫穴 在足內側緣,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際處。 在拇展肌中;有跗內側動脈分支及足背靜脈網;布有隱神經及腓淺神經分支。 健脾胃,調沖任。 胃疼,嘔吐,飲食不化,腸鳴腹脹,腹痛,痢疾,泄瀉,多飲,霍亂,水腫,煩心失眠,發狂妄言,嗜臥,腸風下血,腳氣。 直刺0.6~1.2寸。深刺可透湧泉,局部酸脹,可擴散至整個足底。
足三里穴 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腓腸外側皮神經分布;深層有腓深神經肌支和脛前動脈分布;小腿骨間膜深面有脛神經和脛後動脈經過並分布。 升發胃氣、燥化脾濕、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胃痛、嘔吐、腹脹、腸鳴、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瀉、便秘、痢疾、疳積、癫狂、中風、腳氣、水腫、下肢不遂、心悸、氣短、虛勞羸瘦。此穴主治甚廣,爲全身強壯要穴之一,能調節改善機體免疫功能,有防病保健作用。 ①直刺法:稍偏向脛骨方法,直刺1—2寸。針刺感覺:有麻電感向足背反射。②斜刺法:向下刺法:向下刺入,進針2-3寸。針刺感覺:酸脹感向下擴散到足背,有時向上擴散到膝。
豐隆穴 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條口穴外1寸,距脛骨前緣兩橫指,當外膝眼(犢鼻)與外踝尖連線的中點。 在趾長伸肌外側和腓骨短肌之間;有脛前動脈分支;當腓淺神經處。 和胃氣,化痰濕,清神志。 頭痛眩暈,痰多咳嗽,嘔吐,便秘水腫,癫狂痛,下肢痿痹。 直刺1~1.5寸。
復溜穴 太溪穴上2寸,當跟腱的前緣。 在比目魚肌下端移行於跟腱處的內側;前方有脛後動、靜脈;布有腓腸內側皮神經,小腿內側皮神經,深層爲脛神經。 補腎益氣。 泄瀉,腸鳴,水腫,腹脹,腿腫,足痿,盜汗,脈微細時無,身熱無汗,腰脊強痛,腎炎、神經衰弱、精力衰退、記憶力減退、手腳冰冷、浮腫。 直刺0.5 ~1寸。
陰陵泉穴 脛骨內側髁下方凹陷處。 在脛骨後緣和腓腸肌之間,比目魚肌起點上;前方有大隱靜脈,膝最上動脈,最深層有脛後動、靜脈;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本幹,最深層有脛神經。 排滲脾濕。 腹脹,腹痛,泄瀉,水腫,黃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膝蓋疼痛、暈眩、腹水、食欲不振、腰腿痛、尿閉、尿失禁、遺精、陽痿、月經不調、痛經、附件炎等。 直刺1~2寸。
太溪穴 在足內側,內踝後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脛骨後肌腱、趾長屈肌腱與跟腱、跖肌腱之間、趾長屈肌。皮膚由隱神經的小腿內側支分布。皮下組織內的淺靜脈向前歸流大隱靜脈,向後歸流小隱靜脈。跟腱前方及兩側脂肪組織較發達。脛神經和脛後動脈體表投影的下點則在內踝和跟腱之間,神經在動脈的後方。脛骨後肌、趾長屈肌肌腱均受脛神經支配。 清熱生氣。 頭痛目眩,咽喉腫痛,牙痛,耳聾,耳鳴,咳嗽,氣喘,胸痛咳血,消渴,月經不調,失眠,健忘,遺精,陽痿,小便頻數,腰脊痛,下肢厥冷,內踝腫痛。腎臟病、牙痛、喉嚨腫痛、氣喘、支氣管炎、手腳冰涼、女性生理不順、關節炎、精力不濟、手腳無力、風濕痛等。 直刺0.5-0.8寸。
血海 屈膝,在髌骨內上緣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 在股骨內上髁上緣,股內側肌中間;有股動、靜脈肌支;布有股前皮神經及股神經肌支。 化血爲氣,運化脾血。 月經不調,崩漏,經閉,瘾疹,濕疹,丹毒,生理不順、膝蓋疼痛、更年期障礙(更年期綜合症)、生理痛等。 直刺 l~1.5寸。

 

黃雪子醫師簡介】

黃雪子(Dr. Yuki Huang),權威中醫師,糖尿病專家,現居住在加拿大溫哥華

黃雪子。(Dr. Yuki Huang)黃雪子。(Dr. Yuki Huang)

● 加拿大卑詩省高級中醫師、針灸博士、中醫學博士、自然醫學博士。行醫35年,在台灣、大陸、美國、日本、越南、香港,均有從業資質。
● 現任「中華自然療法世界總會」加拿大分會會長;
● 任日本「綜合醫療協會」學術部主任;
● 任台灣「針灸學會」顧問駐加拿大代表;
● 前中國「針灸學咳嗽研究委員會」主任委員。

溫哥華點世堂

地址:5268 Grimmer St. Burnaby BC, Canada
電話:604-779-1713,604-241-2531
網站:www.touchstone-tcm.ca
臉書:www.facebook.com/dr.huang

責任編輯:丹軒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