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告別跟胃幽門螺旋桿菌

李擷瓔

陳柏翰醫師提醒,胃幽門螺旋桿菌所造成的慢性胃炎,可能導致胃癌發生,呼籲民眾若自身有上述症狀,應即時就診,接受醫師評估及診治,切勿任意自行服用成藥。(臺中榮總嘉義分院提供)
人氣: 52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20年10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擷瓔台灣嘉義報導)切勿任意自行服用成藥。年約50歲的李先生有上腹悶痛的情況,但因害怕就醫,自行去藥局買胃藥服用,服用藥後腹痛減緩,而不以為意,直到開始解黑便,且出現頭暈、無力的症狀,家人立即帶李先生至臺中榮總嘉義分院急診室就醫,經胃鏡檢查發現李先生胃的幽門處有好幾個潰瘍,經過制酸劑治療後,病況穩定,也不再解黑便,後續切片證實為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持續接受14天包含抗生素與質子幫浦阻斷劑的四合一治療,經碳13吹氣檢測,確定胃幽門螺旋桿菌已經根除。

該院肝膽腸胃科陳柏翰醫師說明,胃幽門螺旋桿菌若造成胃炎,甚至潰瘍,臨床上初期可能未必有症狀,也可能出現上腹脹痛等腸胃不適的症狀,若因胃幽門螺旋桿菌而引起的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則可能出現腹部悶脹、飲食後胃痛(也可能肚子餓時疼痛)、及解血便等狀況。醫師提醒胃幽門螺旋桿菌所造成的慢性胃炎,可能導致胃癌發生,呼籲民眾若自身有上述症狀,應即時就診,接受醫師評估及診治,切勿任意自行服用成藥。

陳柏翰說明胃幽門螺旋桿菌診斷方式可分為侵入性與非侵入性檢查,侵入性檢查皆須用胃鏡取下胃黏膜,包含胃黏膜快速尿素酶檢驗,其原理是利用胃幽門螺旋桿菌有尿素酶使指示劑發生顏色變化判定。

另一種侵入性檢查為胃黏膜病理學檢查,直接利用顯微鏡看胃黏膜切片是否有胃幽門螺旋桿菌,也同時觀察胃黏膜病變的狀況。而非侵入性檢查,包含糞便抗原檢測、血清抗體檢測,及臨床上常做為治療後效果追蹤的碳13吹氣檢測,此方法病患喝入含有碳13的尿素後,藉由測定病人呼氣出碳13二氧化碳含量,即可檢測出目前是否有胃幽門螺旋桿菌。

陳柏翰說明胃幽門螺旋桿菌治療方式,以口服抗生素治療加上質子幫浦阻斷劑14天的治療可達90%以上的成功率,因服用藥物顆數較多,以及治療時間長達14天,患者是否按時服藥、確實完成整個療程是治療成功與否重要關鍵。

陳柏翰表示,民眾服用抗生素期間,有些人會出現腹瀉、頭暈、皮膚紅疹疑似過敏症狀或味覺異常等副作用,故會影響病人服藥的順從性,建議病患應經醫師專業評估,並充分溝通後,才能一舉成功根除胃幽門螺旋桿菌,以降低消化性潰瘍的復發及胃癌的風險。

而預防仍勝於治療,幽門桿菌會存在糞便及唾液中,故醫師建議民眾飲食前後要注重手部清潔,共餐使用公筷母匙,也切勿將口咬過的食物餵給孩子,以預防幽門螺旋桿菌的孳生。

 

責任編輯:葉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