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超祺:重陽  

人氣 172

【大紀元2020年10月25日訊】導言

根據中國曆法,每年的九月初九是重陽節,今年是在西曆10月25日(星期日)。香港和澳門是法定公眾假期,放假一天,而中國大陸和臺灣並不是假期。

重陽

《易經》以「九為陽數之極」,即是說:九是最大的一個數字,黃曆九月初九有兩個九字,因此,九月初九稱為「重九」或者「重陽」。

道家「陰陽學說」有「六陰九陽」之說,即是說:九是陽數,故此,「重九」亦叫「重陽」。

三國魏曹丕(西元187年~226年)《九日與鍾繇(粵音「搖」)書》裡面有這樣的記載:「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意思是說:九是陽數,九月初九當天,太陽和月亮都屬於陽性。因此,九月初九當天的節日稱為「重陽節」,中國人自古以來都重視重陽節,反映中國人相信天人合一。

重陽節起源

傳說在東漢的時候,有一個人叫桓景,家鄉發生大瘟疫,傳聞是由瘟神所引起,他的父母也因為染上瘟疫而死亡,所以他到東南山拜仙人費長房學藝。當他學有所成的時候,一日,師父對他說:「九月九日,瘟神又要來了,你可以拿著這把青龍劍回去降魔伏妖。」師父除了給他一把青龍劍,還給了他一包茱萸葉去辟邪、一瓶菊花酒去消毒。

桓景聽完師父的吩咐就不敢怠慢,立即下山返回家鄉。到了九月初九,他帶領著家人、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分給大家帶在身上,瘟神就不會上身,然後將菊花酒分給各人飲,防止感染瘟疫。當他將各人安頓好之後,就去跟瘟神搏鬥,最終,瘟神就死於青龍劍下。當家鄉父老落山,返到家園的時候,發覺所有家禽、家畜都死去,他們真的避了一難。這個故事記載在南北朝的南梁吳均之的《續齊諧記》裡面,一直流傳至今,以後,逢九月初九,家鄉父老一齊登高、喝菊花酒、婦女插茱萸去辟邪、避禍、消災,就成為了中國人的傳統習俗。

重陽節歷史發展

漢朝

重陽節在漢朝中葉以後,民間就漸漸將重陽節的消災、解難、辟邪、避禍的意義,改變成為秋遊、登高的郊野活動,因此,重陽節又稱為「踏秋節」或者「登高節」,是郊遊、遠足的好日子。

唐朝

唐朝詩人白居易在《閏九月九日獨飲》中有這幾句:「偶遇閏秋重九日,東籬獨酌一陶然。」寫出了在重九當日輕鬆自在的在飲酒,可見,到了唐代,百姓除了郊遊、遠足之外,飲酒慶祝重陽節已經成為了習俗。

三國

三國魏曹丕(西元187年~226年)《九日與鍾繇書》裡面有這樣的記載:「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這篇文章記載:九是陽數,九月初九當天太陽和月亮都屬於陽性,民間寓意長長久久,因此需要慶祝一番。因此,到了三國之後,百姓除了郊遊、遠足、飲酒助慶之外,家家戶戶一家人還聚首一堂吃晚飯,慶祝一家人團聚一起。藉著重陽節慶祝一家人團聚這個習俗反應出中國人重視家庭、家族、宗親的關係。

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1127年)有這樣的記載:「九月重陽,都下賞菊。」「都人多出郊外登高。」「宴聚。」可見,到了宋代,百姓除了登高、郊遊、吃喝宴聚之外,文人雅士還發展到在重陽節「賞菊」、飲酒、吟詩作對的雅興。

重陽節詩詞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詩人墨客對重陽節也有一些情懷。唐朝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可謂膾炙人口。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維十七歲的時候,遊學至長安,故鄉的兄弟都在蒲州,蒲州在華山東部,故此「山東兄弟」是指在蒲州故鄉的兄弟。題目《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意思是指「在重陽節當天懷念起故鄉的兄弟」。

這首詩的內容是說:王維他獨自一個人在異地,每逢到節日就更加思念故鄉的親人。遙想起家鄉中的兄弟,在重陽節當天一起登高,身上插滿了茱萸來辟邪,但是唯獨少了他一個人。

各位讀者:正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作為子女的,如果與父母同住,就好好的去孝順父母,如果不與父母同住,就抽多一點時間回家探望父母,正所謂「父母恩,海樣深」。

《登高》

唐代詩人杜甫的一首詩作《登高》是這樣子寫的:「風急天高猿嘯哀,渚(粵音「煮」)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白話文譯這篇詩應該是這樣的:風吹得急、迅速,萬裡無雲顯得天份外的高,加上猿猴淒厲的吼叫,這樣的情景顯得十分淒慘、悲哀,在河中的小丘和河邊的沙石被河水洗得清清白白,引得那些候鳥都飛回來歇腳、覓食。一望無際的樹木的樹葉都已經靜悄悄的飄下,環境顯得分外的肅殺、蕭條,辦事,一望無際的長江、川流不息的長江水仍然是滾滾的奔騰而來。在這個勾起悲涼的秋天裡,我經常在遠遠的地方作客他鄉,在我的一生當中,經常是體弱多病,今天我也就是一個人單獨的登上高臺。一生中歷盡了艱難苦恨,現在已經滿頭白髮、雙鬢斑白,處境潦倒之餘,加上心境頹喪,又碰又剛剛戒酒,不能再借酒消愁。

各位讀者:如果你們身處他鄉,有否思鄉情切呢?有沒有回想起家鄉的點點滴滴呢?要珍惜能夠成為一家人的緣分啊!正所謂「百年修得同船渡,千歲修得共枕眠!」

《醉花陰》

關於重陽節的詩詞,宋朝女詞人李清照的《醉花陰》是其中表表者之一,是李清照作為趙明誠的妻子在重陽佳節表達思念丈夫趙明誠的感情。《醉花陰》的詞是這樣子的:「薄霧濃雲愁永晝,端老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粵音「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捲西風,人比黃花瘦!」意譯這首詞的大概內容是這樣的:整個日間的天空都彌漫著薄霧和濃密的雲層,天空黑沉沉的,我的心情整天亦都非常愁悶,龍涎香一直都在金色的、獸形的香爐中燃燒著,以解開我的鬱悶。適逢這個佳節又是到了重陽節,我獨自一人睡在有玉枕和紗帳的床榻中,在半夜,初起而清涼的秋風吹透了我的身軀,使我感到陣陣的涼意。我在東籬飲酒直到黃昏之後,淡淡的菊花的香氣充滿了我的雙袖。這樣的情景難道不會讓人傷感,西邊吹來的秋風吹得窗簾都捲起來了,從表面看來,我就比那黃花更為消瘦呢!

各位讀者:重陽節應該是一個一家團聚的日子,你們有沒有珍惜呢?

從樂曲中反思

劉曉主唱中國西北民謠《九月九的酒》

歌曲表達了:「九月初九重陽節夜,與心想的人難聚首,思鄉的人漂流在外頭,回家的打算始終留在心頭。」

與其他經濟富裕的國家比較,中國人算是流離到其他國家比較多的民族,有些尋求好的生活,有些尋找自由的空氣,落葉歸根,人都希望回到自己的家園,有的可以,有的不能,不禁要問一句:中國人究竟做錯了什麼?

陳星《思鄉酒》

歌詞是這樣寫的:「獨自捧著一碗思鄉酒,轉眼又是重陽九月九,想給爸爸媽媽一聲問候,我呀祝福你們健康長壽!想起我的愛人還在等候月缺月圓,望穿幾度春秋,不知何年何月能出頭。孤孤單單一個人走,盼望明朝能出頭!」

重陽節應該是一家團聚的日子。但願中共政權能夠早日釋放不同政見、不同信仰的人士,讓他們能一家團聚。但願這個日子很快來到!

責任編輯:高義

 

相關新聞
我有話說:重陽節 華人話敬老崇孝
九九重陽節 傳統習俗之養生功效
唐詩中的重陽節
【文史】重陽節 古人如何樂活享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