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阿瑟的戰後歲月及臨終前的預言

作者:仰岳
1952年12月,解職後的麥克阿瑟將軍對當時的總統艾森豪威爾提出了結束韓戰的備忘錄,他建議除了要抵抗共黨在全球的滲透外,也要制訂完善的對華政策。(大紀元合成)
font print 人氣: 27925
【字號】    
   標籤: tags: , ,

1950年的韓戰,是傳奇名將麥克阿瑟親自指揮的最後一場戰役,當時希望避免與中共或蘇聯產生直接衝突的美國杜魯門政府不顧一切地將他解職,之後麥克阿瑟到國會發表經典演說《老兵不死》,結束了他五十二年的軍旅生涯。

退居幕後的他一度想自我放逐,然卻因為一個事件而改變了他的想法,也促成了他要為人類歷史留下一段珍貴紀錄的念頭,在臨終前更留下了中華民國將收復大陸的預言……

1952年12月,解職後的麥克阿瑟將軍對當時的總統艾森豪威爾提出了結束韓戰的備忘錄,他建議除了要抵抗共黨在全球的滲透外,也要制訂完善的對華政策。

聽新聞:

(聽更多新聞請至「聽紀元」平台)

他說:「美國現在對華戰略的失策,會引起一連串災難,這將是美國百年來政治的最大敗筆。姑息赤禍,我們未來幾代人要為此付出沉重代價,或許要一百年之久。」

圖為美國總指揮麥克阿瑟將軍,他正在指揮仁川登陸。 (公有領域)

在對當局提出了最後的建言之後,他就逐漸地退出了政壇,這時的他已年過七十,身體狀況也大不如前。他接受好友的邀請,擔任雷明頓蘭德公司的董事的閒職,他與家人住在沃爾多夫阿斯特里亞飯店頂樓的房間,開始了退休生活。

他每天除了到公司上幾小時的班之外,就是去觀看拳擊、棒球賽和橄欖球比賽以及參與教會活動。在退休的最初幾年,他過的是一種內在放逐的生活,幾乎已不參與公眾活動。有許多出版社找上了他,希望幫他撰寫回憶錄,也有好萊塢的電影公司提出以一百萬美元的報酬想要以他的一生來拍一部史詩電影,片名為「我一定會再回來」,但是都一一地遭到婉拒。

神的啟示:我一定會再回來

1960年1月,剛過完80歲生日的麥克阿瑟因為身體不適而住進了醫院,之後歐美各國的政要陸續來醫院探訪。住院期間,他反思自己過去一生的經歷,感覺自己對這世界還有未完的使命。

麥克阿瑟祈禱,懇請神的啟示,不久後,他身體奇蹟似的快速痊癒了,大病初癒後他對身邊的牧師說道:在過去36小時中,我吟唱了《聖經》中的約翰福音第十一章第一節的聖句,之後我感到我的生命又獲得了恩賜,從死亡中產生了新的生命。他又對在旁守候的妻子說道:珍!我一定會再回來。

康復後的麥克阿瑟回到家後,便開始著手寫他的回憶錄,他在前言寫道:這個回憶錄對今後的歷史家或許可以提供參考,探討在這幾個偉大戰爭中所表現出的行動與動機的理由,同時也是對美國下一代的青年,讓他們對自己的國家以及政府,在必要時為理想、為理念而犧牲生命,進而了解生命真正的價值,這才是我所期待的……

當執筆之初,這使我感到困惑的是:在過去的歷史我有何貢獻?我做的一切角色是否都盡善盡美?本書是敘述美國在過去為了捍衛國家、維護自由、追求政治平等所引起的偉大戰爭中,我個人扮演的角色以及我個人的過去,僅將此回憶敬獻於身經百戰的美軍將士,還有對國家有貢獻的同志,並留下作為我妻子兒女的遺產。

1961年7月,麥克阿瑟受邀前往菲律賓出席獨立十五周年慶祝活動,同時了解共黨在亞洲擴張的情勢,回國後又向甘迺迪總統提出國事建言。當時在麥卡錫參議員離世後,共黨對美國的滲透更肆無忌憚了。他對甘迺迪總統說道:「美國所面對的真正危機並不在海外,而是在國內,並不在東南亞的綠色叢林中,而是在美國都市的水泥叢林裡。」

然而他的苦勸未受到當局的重視,1962年高齡82歲的麥克阿瑟回到西點軍校做了《責任、榮譽、國家》的經典演說,在這長達一小時的公眾演說中,不斷重複西點軍校的校訓(即責任、榮譽、國家),他提及美軍的將士是最高尚的人物,在與敵人作戰的過程就是生命的歷史,未來不論世局如何的變化,但是爭取勝利的意志是無可取代……

講完之後整個會場一片寂靜,許多人頻頻拭淚,麥克阿瑟留下的精神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

臨終前的最後預言中華民國將收復大陸

1963年底,麥克阿瑟在紐約的寓所接見了以行政院政務委員身份訪美的蔣經國,這是他們第3次見面。兩人第1次會面是麥克阿瑟在韓戰期間,當時他率團訪問台灣,與蔣介石總統共商反共大計,對隨侍在側的蔣經國有著良好的印象。第2次則是在蔣經國擔任國防部政治主任訪問美國期間,他在寓所中與蔣經國談到美蘇問題、中國問題、以及世界的局勢,蔣經國曾在傳記中讚揚麥克阿瑟的見解極正確,有遠大的眼光。

第3次會談則是在蔣經國訪美期間,當時中共勢力逐漸強大將有取代蘇俄之勢,之後陸續發生越南戰爭、古巴飛彈危機、伊塔事件,中共與蘇聯關係不斷交惡,美國政府內部不斷出現要拉攏中共的聲音,雙方接觸不斷,而台灣與美國的外交關係也逐漸出現危機。

為此蔣經國以行政院政務委員的身分前往美國訪問10天,他會見美國總統甘迺迪及國務卿魯斯克,尋求美國繼續支持台灣,別忽視台灣在亞洲的重要性。在公務之餘他又到紐約拜訪麥克阿瑟,當天是星期天,麥克阿瑟得知蔣經國來訪的訊息後放棄出遊的計劃,在寓所中接見了蔣經國,他們各自坐在10年前兩人談話的椅子上。

麥克阿瑟離開軍職後,一直不斷地利用過去的影響力請求美國政府支持台灣,會談中,他鼓勵蔣經國要堅守台灣這塊反共復國的基地,他對蔣經國說道:

今天台灣的存在,不僅是中國反攻復國復興的根據地,而其最大的意義在使世界各國了解中國問題並沒有解決,台灣只要在一天,共匪就不能安寧。

我堅信中華民國有一天能夠收復大陸,成為亞洲的安定力量。」

1964年初,麥克阿瑟的健康狀況急轉直下,3月初,詹森總統派出醫療小組將他送至華盛頓華爾托里特醫院救治,在經過幾次大型手術後仍未見好轉。此時政要們紛紛來探訪,詹森總統也親自來探病。臨終前,麥克阿瑟握著詹森總統的手,懇請他在越南戰場外,也別忘了支持在台灣的中華民國,他一直深信中華民國將在反共戰爭中獲得勝利。

4月5號下午,麥克阿瑟病逝,享年84歲。詹森總統下令全球美軍基地鳴炮十九響致哀,之後在紐約為其舉行國喪,全國降半旗哀悼直至下葬當日,依遺願,麥克阿瑟下葬於母親的出生地弗吉尼亞州諾福克市。

麥克阿瑟過世後,西點軍校也為他立起了銅像,他留下的軍事思想影響了無數美軍的官、士、兵,他在亞洲戰場的功勛卓著,後世戰史家普遍地將他與歐洲戰場的巴頓將軍並列為美軍近代最偉大的將領。麥克阿瑟過世的消息傳出後,全球政要無不為他致詞哀悼,台灣總統蔣介石親自為他寫了《哀悼美國已故麥克阿瑟元帥詞》,內容如此說道:

麥帥是太平洋對抗暴力「以勝利保障和平」的勇者,是提供解決共產災禍、拔本塞源主張的智者,也是使人類免於納粹極權暴力、免於奴役、饑餓、恐怖的仁者。這一個巨大的光輝,是美國的光輝,也是所有捍衛自由正義的世人的光輝。

中正感念故交,感念知己,對其與我們安危相仗、患難相依的真摯友情和偉大道義,永誌不忘;對其於病榻彌留時,猶拳拳以「目睹中華民國再度獲得勝利」為言,深為感動;對其夙夜在念,消滅共產的素志,及其身經百戰,維護太平洋安全的事功,更表示崇高的景仰!

現在麥帥與世長辭了,我們懷著無限的哀思,表示由衷的悼唁,麥帥雖溘然而逝,但麥帥的功業,將在人們的敬慕中長存不墜,麥帥的精神亦將在全世界反共鬥爭的勝利中永垂不朽!

參考資料:

◎《老兵不死:麥克阿瑟新傳》高佛瑞·皮特 原著  許綬南譯  麥田民國87年出版

◎《麥帥回憶錄》麥克阿瑟原著,王家出版社 民國57年出版

◎《經國先生的故事》 唐興漢編著 黎明文化 民國67年出版

◎《哀悼美國已故麥克阿瑟元帥詞》中正文教基金會@*#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隆美爾元帥,是二戰時期德軍最著名的將領之一,也是極少數受到同盟國陣營尊敬的將領。他雖然效忠希特勒,但卻從未加入納粹黨,並且多次抗命,拒絕執行希特勒的屠殺令。
  • 橫嶼之戰後,戚繼光又陸續在平海、仙遊等地取得大捷。戚家軍緊緊追擊倭寇餘黨,直接將他們逼到了海上。倭寇殘部無處可逃,只得搶了漁船出海逃竄。
  • 戚家軍名聞天下,行動迅猛,猶如電掣雷霆,令倭寇聞風喪膽。鴛鴦陣、狼筅在蕩平倭寇中,大顯奇效。戚繼光創下九戰九捷、連克六十大營的輝煌戰績。倭寇直呼戚繼光為「戚老虎」,稱戚家軍為「戚虎兵」。
  • 明朝經過洪武、永樂兩朝後,漸失偉烈雄風。蒙古瓦剌侵犯邊關,大明皇帝英宗親征,卻在土木堡被俘,明軍死傷過半。到了明憲宗時,朝廷頒布了明朝第一部《武舉法》,選拔天下武官。由於當時重文輕武,天順八年武舉開科,竟都無人應試。到了正德三年(1508年),兵部頒布了《武舉條格》,進一步完善了《武舉法》。戚繼光在武舉鄉試中大顯身手。
  •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朝廷頒發襲官文書,十七歲的戚繼光得以世襲父親官位。他本想多留些時日,照顧生病的父親。戚景通則催促兒子趕緊奉命北上。戚景通為官清廉謹慎,家裡平日並無積蓄。為了給兒子籌集進京的路費,他變賣了隴右別墅。
  • 明朝倭亂肆虐,戚繼光創戚家軍,布鴛鴦陣、三才陣,把海盜倭寇驅逐到海上。戚繼光南掃倭亂,北鎮蒙古。論武,他是戚大將軍;論文,他是詞宗先生。其人文韜武略,謀勇雙全,既省天時,又察地理。
  • 一般認為,麥克阿瑟將軍軍旅生涯的顛峰,是韓戰中的「仁川登陸」戰,這一戰也是他的謝幕之戰。這場經典的作戰計劃波折不斷,屢遭質疑是不可能的任務,在事前普遍不被看好。但在最後的戰前會議中,麥克阿瑟以演說的方式進行了約十分鐘的簡單報告,讓與會的高階將領們一致信服,最後決定支持他,使得仁川登陸戰最終得以順利進行…...
  • 《獨立宣言》的作者托馬斯·傑弗遜,作為人類歷史上最智慧的,同時也是最不愛開口說話的那個人,他說出的話多是金句,他是這樣表達對法國的情感的——我們美國人都有兩個祖國,一個是美國,一個是法國!
  • 1944年冬季,對二戰時期的美軍而言是一段最為煎熬的日子。雖然納粹德國已逐漸走向敗亡,但是這個時期美軍面臨著歐陸數十年來最艱苦的寒冬,前進的每一步都艱苦萬分。12月希特勒為求最後一搏,集結30個師發動了突出部之役,初期讓美軍遭受重大損失,其陣亡人數接近2萬,是美國在二戰所經歷最血腥的一役,堪稱是在勝利黎明前最黑暗的一段。
  • 圖為美國畫家William Trego的油畫《進軍福吉谷》(The March to Valley Forge)。(公有領域)
    1777年的冬天,華盛頓率領部隊來到費城附近的山谷——福吉谷(Valley Forge),以期讓軍隊休養生息,渡過美國東部漫長的寒冬。後來的史書傳記都說,這個冬天大陸軍處境最為淒慘,日子最不好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