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人傳系列之九

【佳人傳】閨閣世界的奇偉之才——沈善寶

作者:蘭音
沈善寶的文集以及彙編的《名媛詩話》,從立言角度實現了她的壯志高情,像男兒一樣做出了一番事業。(大紀元製圖)
font print 人氣: 1080
【字號】    
   標籤: tags: , , , ,

若是一位孩童,精通某項才藝,如寫詩、作畫等等,人們就要稱讚他是神童了。而清代這位出身江南書香門第的小女孩,不僅能詩擅畫,甚至能用書畫換取錢財,承擔養家的重任。她不僅是神童,更是才華與擔當兼備的傳奇女生。

她叫沈善寶,字湘佩,號西湖散人。童年時代的她,過著金枝玉葉般的清雅生活。在她的記憶中,家是一座具有池館園亭之勝的宅邸。那是祖父親自布局規劃的園林勝地,他曾憑藉這項才能,承辦接駕工程,並受到乾隆皇帝的賞識。後來,這裡就成了沈善寶成長的樂園。

沈母吳浣素,在每年夏季,便邀請閨友帶著兒女們一同泛舟遊玩,常常吟詠達旦。圖為清焦秉貞的仕女圖(局部)。(公有領域)

宅院中有一座簫引樓,樓前栽一株幾丈高的玉蘭,每逢花開,猶如瓊樹生雪,潔白明媚。樓上,一定是高朋良友滿座,吟賞弦歌不絕。父親沈學琳召集親友、當地名流,在那舉辦了一場場詩文盛會。沈母吳浣素,在每年夏季,便邀請閨友帶著兒女們一同泛舟遊玩,常常吟詠達旦。到了深夜,萬籟俱寂,名媛們或歌詩或奏樂,在山水之中營造出空靈飄渺的意境。

這樣一對高情雅趣的父母,同樣重視子女的詩教。沈善寶不僅性嗜辭章,耽於翰墨,而且從九歲就開始創作詩歌。她現存最早的詩歌,是作於十二歲的《新竹》:

此君風格絕塵侵,個字才分綠未深。玉筍聯班真拔萃,龍蓀轉眼便成林。

初篩幽徑三更月,已抱凌雲一片心。他日冰霜舒勁節,歲寒擬對碧森森 。

小小年紀,詩歌已有剛健自信的筆力,並流露出不同於閨中女子的高遠志向。這首詩,也像極了她的命運。

鬻詩售畫,八棺並葬

幸福順遂的生活,從沈善寶九歲那年開始出現轉折。那年城中大火,數千戶遭焚,沈家的屋宇、藏品盡付一炬,從此家道中落。次年,沈父遠赴江西做官,舉家隨之遷居。沈善寶在十二歲那年遭遇巨變,父親受到奸人讒害,被迫自盡,留下孤兒寡母一家八口,最小的孩子剛滿百日。

沈家立刻陷入進退維谷的困境,沒有生活來源,親朋故舊紛紛遠離,他們在異鄉漂泊無依,沈父停靈不得安葬。從這時起,沈善寶的童年結束了,她一面忍受著喪父之痛,一面幫助母親艱難地支撐破碎的家庭。她有一篇《述哀》詩,其中數句表達出當時悲憤交加的心情:

我思覓吳鉤,願學趙娥技。左揕仇人胸,右抉讒人齒。自恨弱草質,不櫛非男子。況扶病母身,泣血骨欲毀。

十幾歲的女孩,勇敢地表達為父報仇的志向,並希望像男子一樣成為家庭的支柱。

在沈善寶十二歲那年,父親受到奸人讒害,被迫自盡,留下孤兒寡母一家八口,最小的孩子剛滿百日。圖為宋《名流集藻冊十二幀》之蘇漢臣《蕉陰擊球》。 (公有領域)。

三年後,沈母終於帶著孩子們和丈夫的靈柩輾轉回鄉。除了家徒四壁的窘況,沈家簡直是千瘡百孔,沈母日夜操勞,兄弟們皆不成材,在外遊幕僅能糊口,有的自甘墮落,有的還生出嫌隙而反目。沈善寶目睹這一切,突然萌發一個大膽的想法,學習前代那些清貧的才女,出售自己的詩畫以維持生計。於是,沈善寶女兼子職,頻繁奔波於江浙、兩淮之地,做起了字畫生意,以潤筆所得奉養課弟。

那時候,生活的艱辛和坎坷,是沈善寶詩詞的主題。但萬般不幸中也有幸運。沈善寶才華洋溢,其詩畫很受時人青睞,她的收入不僅能維持家庭開支,還有所積攢。詩人李世治讀過她的詩作,特意登門拜訪,收她為弟子兼義女。她的聲名也逐漸鄉里傳開,人們稱讚她孝且賢。沈母也讚她:「爾負奇男志,吾將孝子看。」

然而悲劇接踵而至。在出門賣畫期間,沈善寶的妹妹、母親、弟弟相繼去世,令她傷心欲絕。而更現實的問題是,父母親族無錢下葬,這也成為縈繞在沈善寶心中的大事。於是,她更加勤奮地創作詩畫,以期儘快攢夠所有的喪葬費用。然而「閨閣文章不救貧」,沈善寶時常慨嘆時光飛逝,身為女子無法找到更好的致富之道。

終於,沈善寶終於集齊了足夠的葬資,如願在祖父墓旁,安葬了父親、母親、妹妹、弟弟、一位叔父,以及早先停靈二十多年的伯祖父、庶伯祖母和過世十年的庶祖母,共計八位親人。「八棺並葬心無憾,赤手何期事竟成。」那一年,二十六歲的沈善寶,以孝行壯舉再次震撼了世人。

三十而嫁,翰墨知音

沈善寶長年來為家庭付出的,不僅是金錢,還有寶貴的青春年華。她本是才貌雙全的女子,詩友們多讚她「絕世才華絕世姿」,生得是「豐肌膩理,艷質端莊,皓齒明眸,豐神韶秀」。因忙於養家,她的婚事就一年年耽擱下來,成了當地的「剩女」。古代女子十五及笄待嫁,而沈善寶直到三十歲才得以嫁人,這期間艱難的處境可想而知。

在她二十九歲時,遠在京城的史太夫人邀她入京,準備為她籌辦一樁婚事。早年,史太夫人有緣結識沈善寶,收她為義女。這次,因兒子的同事武凌雲喪妻,老夫人立刻想到了身世淒苦卻堅強不屈的沈家小姐。雖然是做繼室,沈善寶卻得以結束寒雁般的孤苦人生,她在三十歲時苦盡甘來。

武凌雲,進士出身,在京城做官,算不上大富大貴,卻也能夠給予沈善寶一個安穩幸福的家庭。兩人結婚後,感情甚篤,沈善寶曾自述:「自從洗手做羹湯,無意馳名翰墨場」「顧影原鴒縈別夢,和鳴鸞侶喜知音」,儼然一位沉浸於幸福生活的嬌妻模樣。

夫家還有幾個原配夫人留下的孩子,沈善寶作為繼母,也承擔起養育他們的責任。剛過門時,襁褓中的小女兒病得奄奄一息,沈善寶悉心調養,終於讓她恢復健康。她待每個人都如親生子女一般,孩子們也對她十分依戀。有的孩子們不幸夭折,沈善寶也難過得痛不欲生,作長詩悼念。

古代女子十五及笄待嫁,而沈善寶直到三十歲才得以嫁人,這期間艱難的處境可想而知。此為朝鮮畫家金弘道的仕女圖。(公有領域)

在出嫁前,沈善寶就有和閨友吟詩唱和的經歷。來到京城後,隨著生活境遇的好轉,她的社交圈子也逐漸擴大,和京城多位名媛詩詞往來,結社雅集。她和當時的名媛顧太清、許雲林、項屏山等,結成了「秋紅吟社」,時常相約遊賞,聯吟酬唱。京城的名勝之地,四季的百花芬芳,都見證了她們的足跡和才情。

而丈夫武凌雲,既是體貼入微的伴侶,亦是翰墨場的知音。他常與沈善寶一同寄情詩書,元日、種竹、賞秋荷、購大理石,都是他們同題的詩作。可見二人志趣相投,情誼深厚。武凌雲曾說「與偕伉儷定前生」「眷屬神仙自在行」。

沈善寶亦有詩曰:「病勸加餐困勸眠,風霜千里感周旋。新詩唱和尤工敏,伉儷還兼翰墨緣。」不同於一般女子的柔婉,沈善寶的性情中有堅韌、豪爽、激昂,詩風也更為雄渾大氣,有語壯音悲的鏗鏘,志深情豪的激越。這不僅緣於多舛命途的磨鍊,更來自於她自身的志氣與生命力。

後來,武凌雲出任山西知府,沈善寶也隨宦遠行。雖然又是一次奔波之旅,然而這一次夫君在側,生活安定,沈善寶的詩歌也隨其心情變得輕快而從容。她在旅途中,多有吟詠,記述風土人情、歷史古蹟,成了她人生創作中的一個高峰期。在山西住了十幾年後,夫婦倆又回京休養,平靜地度過晚年。

高情壯志,編纂文集

幼年時,沈善寶就有凌雲之志。然而拮据的現實生活,讓她終日為了生存奔波,不免生出理想落空、壯志難酬的慨嘆。不過她憑藉自身的努力,在花樣年華承擔養家重任,以一人之力安葬親屬,又通過自身的才華結識才女名媛,在清代詩壇享有盛譽。她的命運,雖然歷經坎坷,卻闖出了另一番精采的人生。

文才非凡的沈善寶,自然也留下許多著作,有文集《鴻雪樓詩選初集》《鴻雪樓詞》等,而最能代表她的成就的是一部彙編的歷代才女詩集——《名媛詩話》十五卷。她見南宋以來,各家詩話雖然載有閨秀作品,但是記述太過簡略。而且她同為女子,更深切地感受到才女文學流傳的不易。

沈善寶的文集和《名媛詩話》,從立言角度實現了她的壯志高情。此為《雍親王體書堂深居圖屏》之「觀書沉吟軸」,清人繪。(公有領域)

她在詩話中提到,閨秀之學與文士之學頗為不同,閨秀作品的流傳較之文士也更為不易。「非聰慧絕倫者,萬不能詩。生於名門巨族,遇父兄師友知詩者,傳揚尚易;倘生於蓬蓽,嫁於村俗,則淹沒無聞者不知凡幾。」懷著這樣的慨嘆,沈善寶不遺餘力地蒐集、採編,將歷代、特別是清代道咸年間的才女佳作整理成冊。

這部詩話,涵蓋了唐宋至清朝的女詩人七百餘位,她們不僅來自名門氏族,還有方外、乩仙、外邦等群體。沈善寶以客觀而細膩的語言,為才女們述生平、記事蹟、錄作品、品風格,將清代女詩人的創作活動、家庭生活、結社交遊等狀況作了全面描述,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資料。

從某種意義上說,沈善寶的文集以及彙編的《名媛詩話》,從立言角度實現了她的壯志高情,像男兒一樣做出了一番事業。她的義父李世治認為她是閨閣世界中的奇偉之才,她的詩友顧太清,也作詩盛讚她:「平生心性多豪俠,辜負雄才是女身!」

參考資料:《鴻雪樓詩詞集校注》《名媛詩話》

點閱【佳人傳】連載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宋一代風雅無雙,才子才女更是風華絕代。即使在動盪的末世,仍然出了一位濁世佳人張玉娘,其文采可與清照齊名,其德行遠追班昭遺風。她如幽蘭白雪高潔,在韶華芳齡仙逝,走過了短暫卻才情雙絕的傳奇人生。
  • 美要眇兮宜修,是湘水女神飄逸綽約的風姿,也是一位晚明閨秀的芳名。沈宜修,究竟是什麼樣的妙人,擔得起神仙一般的美好形容?
  • 晚明時期,若論文學燦然之鄉,首推江南形勝;而江南詩書風雅之家,又以「午夢堂」文學家族為代表。情深意篤的沈宜修、葉紹袁夫婦,詩意地棲居塵世,撫育了眾多才華橫溢的兒女。葉家的三小姐葉小鸞,更是一位神仙般的妙齡才女。
  • 天啟年間,大明國運走向沒落。仕宦書香之家,尚能享有片刻閒適安寧的天倫之樂。在大學者王思任家中,聰慧婉麗的三小姐正無憂無慮地成長著。
  • 蕉園詩社的成員,皆是來自書香世家的才女。由於血緣或姻親的關係,她們時常來往、交際,相同的愛好和品味,又促成她們結社的機緣。她們或是母女、姐妹、密友,更特別的是還有兩對婆媳。她們不僅僅是親人,更因為詩詞成為彼此的知音。
  • 西湖之畔,段家橋頭,有一處小攤格外引人矚目。攤位上擺著一幅幅頗具元人筆法的淡墨山水,畫作上題著娟秀的小楷——「黃媛介」,攤主恰恰是位布衣荊釵的少婦。一旦賺夠一日的生活費,她就匆匆收攤,不肯再作畫。
  • 「天地英靈之氣,不鍾於世之男子,而鍾於婦人。」明清以來,許多文人認同這一論點,重視女子才華,因而這一時期才女大量湧現,才女文學之繁榮,也大大超越以往的朝代。
  • 明清時期,江南才女如群星閃耀。其中有一位傳奇閨秀席氏女,因擅長畫蘭而以「佩蘭」為號。她不僅能教丈夫寫詩,雙雙結為人間詩侶;而且驚世駭俗,成為「乾隆三大家」之首袁枚最推崇的女弟子。
  • 椒丘訢一聽,沉默片刻後,嘆了口氣,扔下了手中的劍,對要離說,「過去,從來沒有人敢輕視我的勇猛。要離,你的勇敢超過我之上,你才是真正的天下壯士。」
  • 岳陽大觀
    從明朝永樂三年開始,鄭和7次奉命下西洋,航程橫跨十萬餘里,時間跨越28年。在海上,鄭和的船隊風帆高張,日夜不停穿越於狂濤之間,他們為何能夠如履平地般一次又一次完成歷史的大使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