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陳緯霆:馬克思的「共產主義」 行騙術(下)

作者:陳偉霆

在烏克蘭的去共產化當中,馬克思和其他共產主義者的雕像,被扔棄在樹林中的垃圾場。(rustamank/Shutterstock)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0年10月31日訊】從一份聲明,到成立跨國組織,然後染紅半個地球,再造就中國共產黨。馬克思是「無人能及」的「行銷大師」,他提供的不是產品或服務,而是「概念」。憑藉行銷及至行騙的概念,他妄圖把整個世界握於掌中。那麽他究竟是如何包裝空洞的理念,用虛假的未來換取現在的權力和財富的呢?

下面我們就來解析「共產主義」的設計原理,看看馬克思是怎樣成為玩弄概念的高手。

「共產主義」偷換概念的技巧

馬克思的「共產主義」理論,為極權政府量身定製了一套政治經濟制度。其中應用了各種偷換概念,以致很少有人明白這套理論的極權本質。

首先,「共產主義」一詞,是從日語中照搬而來。其中文的準確翻譯,是「社區化理論」。

德語:Kommunismus
日語:共產主義
英語:Communism
中文:社區化理論

什麼是「社區」(Community)?居住在同一地區的人們,因為某種共性而聚在一起,進而形成了一定的組織形式和管理機制。但是,在社區之外,每個人又有自己的家庭生活和獨立思想。

而馬克思的「社區化理論」,是要推而廣之,讓全人類在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上,形成「社區式」的統一管理和統一運作,取消一切個體差異、思想差異、文化差異,最終讓全人類像一架機器一樣統一運轉。

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麽呢?很簡單,這樣可以讓全人類的生活變成一條工業流水線,高效生產。

偷換概念(1):混淆了「生產」與「滿足需要」的關係

傳統意義上,生產財富是為了滿足人類的更多需要。而馬克思的社區化理論,是要遏制人類的需要,以進行高速生產。

爲了把全人類「社區化」,首先要取消家庭。為什麼?因為家庭是構成正常社會的最小單位。每個家庭都是獨立的、穩固的,有著自己不同的生活方式與需要。只有消滅家庭,才能把所有人安置到一架統一的社會機器之中。

家庭制度是在人類繁衍中自然形成的。「共產主義」試圖消滅人類自然形成的這種機制,建立一架像「流水線」一樣的高效運轉的社會機器,這或許是受到工業革命的啟發。但是人類傳統的價值觀正是以家庭為核心的,這是自由社會一直視「共產主義」為洪水猛獸的原因之一。

在偷換概念後,馬克思把生產效率提高到至高無上的地位,鼓吹生產能解決一切社會問題。

但是這套理論,在實踐中卻碰到了難以解決的問題。這就是人類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多樣化,使得「共產主義」無法達到理想化的高速生產。「共產主義」理論沒有去考慮政權要如何服務於人類的多樣化,相反,所謂「馬克思主義」研究的重點之一,就是如何消除人類的多樣化,以實現「共產主義」制度,這其中也包括「計劃經濟」。

在經濟活動中,當「生產」和「消費」都服從計劃之時,就意味著民衆的需要也必須服從計劃。任何共產政權從一開始,就在經濟領域扼殺著民衆的自由、扼殺著民衆的個體需求、讓民眾習慣於「被分配」。

但是,直接取消家庭,衝擊了全人類的價值觀,一定會遭到抵制。馬克思同時提出,要取消「私有製」,目的之一,就是瓦解家庭存在的基礎。

偷換概念(2):混淆「私有」與「自私」的區別。

在馬克思看來,一個極權的世界政府,既要支配所有財富,也要支配所有人。然而財富私有,會導致極權政府無法支配所有財富。

家庭,即私有生活空間,會導致極權政府無法像軍事管制一樣控制人的所有行為。

「財富私有」和「生活空間私有」,使人可以有自由追求和自由活動的空間,而這卻是極權的障礙。所以馬克思既反對「自由化」,也反對一切「私有」。

取消「財富私有」,同時也瓦解著「生活空間私有」,因為生活離不開消費。當人的一切消費都由「社區」來支配的時候,一切生活內容也必然得服從「社區」支配。這樣才能實現「社區化」的世界——「共產主義」。

對於一個道德高尚的人來說,私有財富越多,意味著他可以為人類服務越多;而對於一個自私的人來說,即使再富有,他也會處處想著怎麼利己、佔便宜。所以「私有制」跟人類的「自私」不是一回事。

在包裝概念的時候,馬克思強調「私有制」是人類「自私」的原因,忽略了人類道德、文明、教育在其中的決定作用。同時,參照「為私」與「為公」的區別,他推出了「公有制」概念,來取代「私有制」。

偷換概念(3):混淆「所有權」和「支配權」的區別。

「公有制」又一次成功地偷換了概念。因為財富對人的意義,在於「支配權」,而不在於「所有權」。如果給你一億美元,但讓你這輩子只能看著這個數字,一分錢也不能用,那麽這對你而言,沒有任何意義。所以,誰能擁有這一億美元的支配權,誰才是這筆財富的真正享受者。

而馬克思把財富的所有權交給「全民」,卻暗暗地剝離了相應的支配權,這就造成了財富的高度集中。當「共產主義」這架掌控人類的社會機器形成之時,誰成為機器的操縱者,誰就掌握了所有財富的支配權。

偷換概念(4):「人民」與「代表」,誰聼誰的?

馬克思的邏輯看上去天衣無縫,因為任何財富都是有形的、有限的,因此不可能被全民共同支配,只能由個體代表全民來支配。但是,這個「代表」的概念,再一次被偷換了。

正常情況下,如果一個人代表你去做事,那麼這個人的行為,必然是要符合你的意願的。

而「馬克思主義者」創造了「人民代表」這個語匯,徹底改寫了「代表」的意思。

因為人類思想和需要的多樣化,一個「代表」不可能同時根據所有人的意願去行事。於是「馬克思主義者」提出了另一種概念:即「人民代表」的意願,等於所有「被代表者」的意願,所有「被代表者」必須接受「人民代表」的想法成為自己的想法。

所以「統治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內容。在實踐中,其往往被表述為「統一思想」,實際是把民衆思想統一成「人民代表」所需要的。這樣,「人民代表」無論做什麼,都與人民的「需要」相一致了。

到這裡,你是否看出來,所謂「人民代表」,才是掌控「共產主義」社會機器的那一小群人?在共產政權國家,基層共產黨員是社會機器的零部件與螺絲釘,而大多數民眾被這架機器所駕馭著,其生活的核心只有一個,按照「人民代表」的意願,服從社會分工,進行高效生產。

所以,一旦接受了「公有制」的概念,接下來就只有順理成章地被「人民代表」所奴役。

「統治思想」,意味著馬克思想要建立的世界極權,不僅要取代各國政府,還要取代所有宗教、文化、道德、哲學與法制——這些其實已經寫在《共產黨宣言》中。

而「統治思想」最好從孩童時期就開始灌輸,所以再看到《共產黨宣言》中提到的「義務教育」時,你會不會對馬克思構想的精密感到毛骨悚然呢?

到這裡,馬克思已經遠遠不止是政治家或社會活動家了。構建出這麼龐大的藍圖,需要抱著宗教一般的狂熱與信念,才能獲得堅持不懈的動力。馬克思信仰什麼呢?反正他自己說了不信上帝。而如此全面深層地控制人類,這更像是魔鬼的意願。

偷換概念(5):「黨員」還是「群衆」?

在共產政權國家,本質上只有兩個階級:「流水線」與「操作者」。說共產黨裡有多少好人,這沒有實質意義,因為這兩個階級,不是按照「黨員」和「群眾」來劃分的,而是「共產黨的統治精英」與「其他所有的黨員和群眾」。

這種階級劃分,是偷換概念的又一次「經典」。對於大多數共產黨員而言,在美化「共產黨」的統治合法性時,他們被迫跟群眾一樣「吃苦在前」。而對於「共產黨統治精英」而言,黨員和群眾是一回事,普通黨員就是永遠「吃苦在前」的群衆,而且同樣是被一茬茬收割財富的韭菜。

【小結】

到這裡,我們簡單分析了「共產主義」的設計原理。通過不停的偷換和包裝概念,極權制度可以被描述得光明美好,讓人心生嚮往。

馬克思不愧為「概念高手」,歷代「共產黨統治精英」也都是「包裝大師」。

回到開頭,爲什麽馬克思要消滅人類的個體差異,來進行高速生產呢?這就觸及了「共產主義」理論的本質。這套制度不是爲了滿足人類需要而設計的,反而要消除人類需要。那麽,其「高速生產」的產品,必然只服務於掌控「共產主義」社會機器的少數統治精英。

所以,「共產主義」是一套精心設計的極權制度。它最大的謊言之一,就是似是而非的「公有制」。在承諾「所有權」公有之後,再提出「支配權」無法公有的事實。於是,原先只是代表民衆提議的「人民代表」,就可以偷梁換柱地代表民衆去支配財富和權力。接下來,以政府力量去計劃一切,消滅各種不同需求、不同思想、不同文化、不同聲音。這樣,就完成了穩定的專制極權。

【後記】

中共爲什麽總喊「維穩」,而不叫「維護社會治安」呢?因爲它維護的是「政權穩定」。按照上述的「共產主義」設計原理,是要實現少數人的理想國——「共產主義」專制極權。但是事實上,尚無一個共產政權成功完成全過程,反而在實踐過程中,不停地遇到危機。

馬克思顯然低估了人類對普世價值的堅定程度,所以面對所謂「執政危機」,中共只有年復一年的「維持政權穩定」。

至於中共爲何搞「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這其實是剝削中國人口紅利的一次「以退爲進」。共產黨仍然叫「共產黨」,其追求全球化極權政府的理想也沒有變化。這些,我們下次再談。

責任編輯:李欣然

陳偉霆:馬克思「共產主義」行騙術(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