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民曝北京信訪局萬人上訪 打卡成網紅語言

人氣 6128

【大紀元2020年11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新安報導)中國大陸冤案頻發,北京信訪局長年人滿為患。近期,網民爆料稱有上萬人上訪。當局對訪民圍追堵截,甚至以疫情為名,把訪民趕出信訪局。

江蘇無錫訪民周小鳳告訴記者,去年她在北京信訪局劃卡劃了四十多次,每天去排隊登記。不管颳風下雨,氣溫只有零下十幾攝氏度,訪民都半夜就去排隊,「要不進不去,人太多了呀!」

多位訪民介紹,這個卡就是指身分證。去國家信訪局就是把身分證刷一下,訪民的案件信息就全出來了,也是一種應付了事的接待方式。

訪民說,「就是上訪人的案件與身分證綁定在一起,無論上訪人到哪裡,只要有身分證,一切信息一目了然,公安好定位掌握上訪人員的情況。劃卡多了就罰當地政府政績扣分,當地政府就抓(上訪)人去坐牢判刑。」

近年來,訪民打卡已經成了網紅語言,表示自己在信訪局來了多次問題還是沒解決。

網友新近提供一段視頻顯示,北京信訪局大排長龍,十分擁擠,旁白稱「得(有)上萬人在上訪」。另一段視頻則顯示,天津的訪民不許進入信訪局。視頻拍攝者稱,「天津有疫情了,排完隊又把我們趕出來了。」

訪民在排隊時經常被地方截訪人員抓走,還有不少人在安檢口被抓走。如,近日江蘇南通的夏明禮在北京國家信訪局安檢口前,被信訪局保安和地方政府人員攔住了,是「通過信訪局的保安攔下來的,說我們(當地)政府交待他們的」,夏明禮說。

公民代理馬志文告訴記者,到國家信訪局過安檢口,先要排隊,是在外面大道邊的鐵欄桿裡。如果地方買通了北京,訪民連信訪局的安檢都過不去。

據介紹,國家信訪局的大門朝南開,東邊約30米是安檢口的門。是把原來住宅樓外面樓根的鐵護欄加高加固,在外面2米處又加上鐵欄杆,形成2米寬的通道,這就是訪民在裡面不分白天黑夜排隊的地方。

馬志文說,「有的人上午8點多鐘到國家信訪局排隊,到天黑都接談不上,就是白排隊一天,第二天還得重新排隊。」「在這裡排隊,不能上廁所,否則就回不來了。在這裡排隊,不能卡倒(絆倒),若是卡倒了是站不起來的,可能活活地被踩死。」

訪民半夜排隊,等待的是第二天七點鐘進入安檢口。在院外排隊過了安檢口後,還得像百米衝刺似的,衝向國家信訪局門口,或者是朝中央紀委國家監委舉報中心門口奔跑,在鐵欄杆裡排隊,等待再安檢,才能被接待。

國家信訪局接待站院裡,有三個接待站,即國家信訪局接待站、中央紀委國家監委舉報中心接待站和全國人大接待站。都是登記一下,有的轉交地方信訪部門,就不管了。

「就是簡單地問幾句,訪民想再敘述,就讓接待室內的保安把人拖到院子裡不管了。敢吵鬧就直接抓人。」馬志文說。

「法律早都死了!」

遼寧訪民劉華表示,現在她基本都不去上訪,上訪也沒有用,去了就被抓。「北京那個信訪口那你去了就是在人家手裡。」

「法律早都死了!誰給你主持公道啊?你上訪,地方官員就整你,抓回去強迫(勞動)教養、拘留你。(現在)教養(制度)沒有了,現在就是判刑,一起限就三年,少則三年多則五年,瀋陽的林明潔哪兒都沒去,就在北京一出頭就給抓回去判了五年。」她說。

劉華指出,根源都是國家信訪局違法,他們互相勾結,「才讓我們去坐牢」。

她指證,2009年8月5日下午,蘇家屯鎮有個叫蓋紅(音)的截訪人員,與北京國家信訪局二樓的202接待員勾結,她剛出信訪大廳,四個彪形大漢就把她綁架回去,直接送馬三家勞教所了。

劉華和丈夫岳永進因為舉報村幹部非法賣地,帶領村民維權,被迫離家在北京流浪近20年,艱難度日,還多次被勞教、驅逐。

她表示,「希望有一天我們也有選票,也有自由。我們第一是給我們自己爭得自由和權利,也是給我們的後代孩子去爭,不能一代一代都去做奴隸,都去做韭菜,讓他們割來割去。」

「過去土匪在深山,現在土匪進機關」

中國的訪民,憑著自己的上訪經歷和所見所聞,就能寫成上訪歌、上訪詩、順口溜等,講述腐敗的現狀和自己維權的苦難。

一段視頻中,一個老漢在信訪局院裡用打油詩述說自己的遭遇,大意是他被陷害受冤,上訪27年無果,被逼無奈討過飯。他說:

有手砍柴不缺腳
為啥「和諧」社會把飯討?
過去土匪在深山
現在土匪進機關
欺壓百姓是好漢
吃喝嫖賭偷搶全都幹
百姓有冤不敢喊
喊冤就把牢坐穿
貪污油田占地款
占地不給一分錢
******
不畏虎狼和貪官
千里進京把冤喊
拘留教養判刑家常飯
兒子兄弟受牽連

僱凶殺手
跟蹤祕密把我殺
七刀砍殺沒追究
栽贓陷害最拿手
公檢法保護的是罪犯
辦的是金錢關係人情案
高檢糾錯定了性
終審撤消撤不消
總理批示如廢紙
省長督辦都不辦
27年上訪無結果
沒有收入哪有錢
貧困交加討人生

責任編輯:林琮文#

相關新聞
【一線採訪視頻版】訪民五中全會被抓:中共行徑引警民反彈
指賓州違憲 美共和黨州檢察長名單增至16人
一場村委選舉致20年流亡 劉華:我們要選票
習參加浦東開發紀念會 訪民慘關黑監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