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話趣聞】一字之官

魚又不是牲口 怎麼稱「頭」呢?

作者:宋寶藍
郎世寧,魚
清郎世寧畫魚藻 軸。(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1627
【字號】    
   標籤: tags: , ,

清朝時,一位州長官獻魚,留下字條「百頭鮮魚」。旗人張自用看了很不理解。魚又不是牲口,怎麼稱「頭」呢?經差吏介紹後,他才恍然大悟。而這名差吏由此晉身官場,留下了「一字之官」的傳說。

清朝時,陳州(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陽區)一帶到處都有河流環繞流淌,盛產上好的鯽魚。

康熙初年,旗人張自用巡撫河南,陳州長官向張自用饋贈了很多鯽魚,留書曰:「鮮鯽百頭」。張自用一見字條,感到很驚訝。於是召見中軍,拿起紙條問他:「人們送魚都稱『尾』,惟獨這上面獨稱『頭』。陳州的長官是進士出身,登科及第入仕為官,必當有什麼說法。」

中軍回答說:「卑職有一掌理案卷、文書的差吏叫白謙,熟讀詩書,可讓他進來回答。」

不一會兒,白謙進來了,跪在地上回答說:「小人常讀《詩經》,有一篇是《魚藻》,其中第一章第一句曰:『魚在在藻,有頒其首。』第二章第一句曰:『魚在在藻,有莘其尾。』所以,魚可稱尾,也可以稱為頭。今日陳州長官稱魚為頭,不稱為尾,正是表示他尊敬上級的意思。」

「魚在在藻,有頒其首」,藻就是水草,頒(音焚),形容頭很大的樣子。在中國古代,「頒、墳」二字雖不一樣,但讀音和意義相同,都是大的意思。魚兒依賴於水草,猶如人臣依賴於賢明的國君。魚兒依附在水草處,搖擺著肥大的腦袋,快樂安然地暢游。國主賢明的時候,人臣亦然。「魚在在藻,有莘其尾」,是說魚兒依附在水草處,搖擺著長長的尾巴,自由自在地暢游。

看來,陳州長官也是位飽學之士。以一首《魚藻》的典故,一字表達自己的心裡對上級的尊敬。

張自用聽了他的解釋後非常驚喜,急忙扶白謙起身,對他說:「你有如此大的學識,怎能屈居為卑下的差役呢!從今以後,你就即刻到我的幕府,專掌書記文案工作就行了。」

在清代,幕府是將軍、貴族等為處理政務、庶務或軍務所開設的府署,主事者可遴用指揮管理軍事、糧草、軍餉等人才作為幕僚。

從此以後,張自用遇到不解的事情,必會向白謙諮詢。白謙說可行,他就實施;白謙說不行,他就會停止。不到一年,白謙被拔為本省提塘(官職,清朝時各省設於京城,負責往來遞送公文),又改回為文職。

白謙後來官至同知,是知府的副職,官秩正五品,負責地方鹽、糧、捕盜、江防、水利以及清理軍籍、安撫百姓等事務。他免官後,位居開封官紳之列,成為地方上有身分地位的人。

(據《觚賸續編·事觚》卷三、《毛詩正義》卷十五)@*#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梁廷佐遵奉母命,在居丁莊買下三百畝沃田,供給往來的寒門子弟應試所需。諸生感念馮氏的恩德,於居丁莊之左為馮氏建立生祠。
  • 清朝康熙年間,有一人官期屆滿,帶母親回到家,發現父親已經另娶了一個小妾,還生下孩子。此人的父親非要休掉正妻,即他的母親。面對家庭變故,他是如何做的呢?
  • 馮夢龍一生科考都未能考中,依然奮筆疾書,留下不少傳世著作。他的人生能贏得如此聲譽,遭遇困厄時幸遇貴人慷慨相助,這般境際也羨煞今人吧。
  • 清 孫溫彩繪《紅樓夢》插圖。(公有領域)
    在寶玉挨打的那一回,寶玉因為記掛黛玉,想讓人去看看她,書裡寫得十分直白:「滿心裡要打發人去,只是怕襲人,便設一法,先使襲人往寶釵那裡去借書。」襲人走後,寶玉便讓晴雯去看看黛玉,說,你去看看林姑娘在做什麼,她要問,你就說我好了。
  • 躺在襁褓中的嬰兒能夠幹什麼?如果說,他能夠聞聲辯人,張嘴講話;能夠詢問前世的友人;能夠安排埋葬前世肉身,妥善安置前世老妻的歸宿……聽起來是否讓人匪夷所思?剛出生的嬰兒,帶著前世的記憶和能力,不可思議的古今奇聞,揭曉著人身的祕密。
  • 北宋時期,一名悍婦害死了二個懷孕的婢女,卻為她的三個女兒帶來巨大的不幸。清朝時,有一富家太太妒恨成性,動輒打罵婢女,她的女兒因此也遭到了同樣的磨難?北宋名相張齊賢,清朝大學士紀曉嵐為後人娓娓道來這幾個故事。
  • 海市蜃樓,又稱海市、蜃樓、蜃景等,它是來自另外空間的真實景觀?還是所謂的大氣折射形成的幻景?一個神祕的現象,饒有趣味的話題,等待世人探索,揭曉它的祕密。
  • 九品官人法的出現和存續,是適應了當時的社會要求。皇帝把士族看作人才庫,猶如對待御苑裡的寶馬良駒,既給予高規格優寵,又得備好鞍轡、打上馬釘兒,以保證能駕馭馳騁。朝廷不斷加強管理規範,以保證士族的精英優品不墮。
  • 明清時,有一位傳奇的水月老人。他曾精準預言「門內大蟲」「耳後火發」。直到以吳三桂為首的三藩作亂,人們才明白其中的意思。這場磨難中,大臣范承謨被囚禁二年後,應難殉國。康熙皇帝御題「忠貞炳日」,賜予范家。
  •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句詩文眾所周知。然而,在清人的一個夢境中,「玉壺」被改成了「玉衡」。一字之別,預示著怎樣的人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