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300問】

為何以國器、掌珠敬稱人子?

作者:容乃加
不論是國器或掌珠,神采奕奕,被用來做什麼敬稱呢?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氣: 606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明代的啟蒙書《幼學瓊林‧卷二‧祖孫父子類》:「國器、掌珠,悉是稱人之子。」傳遞了古人敬稱別人家的子輩為國器、掌珠的謙良傳統文化。

國器棟樑才

「國器」是國家重器,用來比喻可以擔當重任、有才幹,能為國效勞的人。《漢書》顏師古註:「國器者,言其器用重大,可施於國政也。」《史記‧卷三九‧晉世家》記載:「晉公子賢而困於外久,從者皆國器。」記述春秋時代追隨晉公子重耳出奔的都是才能傑出、能為國效勞之士,像是為天命輔助賢君又不愛名利的介子推就在其中。

後來人們借用「國器」來敬稱他人出類拔萃的兒子。例如唐朝名相張九齡一門代代傑出,曾孫張仲方生的兒子歧秀也很優秀。有一日張仲方的朋友高郢見到他的兒子歧秀,讚歎道:「是兒必為國器。」歧秀在貞元中擢進士,後來拜御史大夫。(《新唐書‧張九齡傳》)

另外成語「房謀杜斷」也包含了兩個「國器」的光輝歷史。隋代的吏部侍郎高構(字孝基)以知人善鑒知名,房玄齡(房橋,諡文昭)和杜如晦(字克明 )兩人都是他舉薦的國器。房玄齡年十八舉進士,授羽騎尉,在祕書省校書。隋煬帝時,中原亂事剛起,他慨然有憂天下志。當時高構見到了房玄齡印象深刻,驚為異人,就告訴裴矩(字弘大 )說「我看過的人很多,從未有如房玄齡的,他當為國器」。

高構舉薦的國器棟樑才還有杜如晦。到了唐代,房玄齡、杜如晦都成為秦王李世民府中的重要智囊。唐太宗貞觀三年二月,房玄齡拜為尚書左僕射,杜如晦拜為右僕射,成了唐太宗的左右手。房玄齡多謀,杜如晦善斷,妙的是兩人對治國之策,常有不約而同的默會,同心輔政,傳為佳話。

世傳太宗曾經找房玄齡商量大事,而後房玄齡說「非如晦莫能籌之」。太宗就找來如晦商量,結果房、杜兩臣的計策竟然同出一策(《舊唐書‧卷六十六列傳》),「房謀杜斷」的成語典故就是這樣來的。房、杜二公皆是命世國器、將相之才。 杜如晦比較早逝,房玄齡則官至司徒,秉政三十餘年,輔佐李世民實現了貞觀之治。

房玄齡是輔佐唐太宗成就貞觀之治的「國器」。(公有領域/大紀元合成)

掌珠家中寶

「掌珠」也叫掌上珠、掌中珠、掌上明珠,用來比喻極受鍾愛、珍惜的人,無論男女。後人用「掌珠」敬稱他人的兒子、愛女,後來則多指稱他人的愛女。

晉代傅玄《短歌行》:「昔君視我,如掌中珠。何意一朝,棄我溝渠!」作者在傷悲中以「掌中珠」自況,述說昔日受到君主的鍾愛,對比今朝受到冷落如棄置溝渠。

南朝梁江淹《傷愛子賦》,以掌珠比愛子,以「痛掌珠之愛子」述說痛失愛子的哀傷。唐代白居易《哭崔兒》詩:「掌珠一顆兒三歲,鬢髮千莖父六旬。」也是以掌珠比喻他人的愛子。

清代《紅樓夢》第二回以「掌上明珠」比喻林家之女林黛玉:「如海年已五十,……雖有幾房姬妾,奈命中無子,亦無可奈何之事。只嫡妻賈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歲,夫妻愛之如掌上明珠。」這種以「掌上明珠」比喻他人的愛女,就是現今最常見的用法了。

不論是國器或掌珠,神采奕奕,彰耀人間,或為棟樑才,或為家中寶,但都是敬稱他人或他人的子女。反之,如果是提到自家女兒,就稱「小女」,提到自家兒子,則多以小犬、豚兒謙稱。若用來自稱自家兒女,就貽笑大方了。@*

──點閱【中華文化300問】系列──

責任編輯:李梅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中國古代,「畫麟閣」或「入麟閣」代表著作為臣子的卓著功勳或最高榮耀。李白詩云「功成畫麟閣」,杜甫抒懷「志在麒麟閣」。這一典故因何而來?這要從漢宣帝甘露三年說起。那年,漢宣帝因匈奴歸降,回憶起輔佐有功之臣,於是命人在未央宮麒麟閣繪製了十一名功臣的圖像。
  • 本世紀罕見日食,世界唯一的全日食記者對日食如此反應?科學研究表明,觀看日食可以強烈影響人的心理,使人敬畏,激發原始的歸屬感。
  • 「年」的古字寫作「秊」,從古來字形的演變中可以看到「年」的本意。「年年有餘」,老百姓期待,天子也期待——他們共同的祈願是什麼?這個成語典故的本事起源於夏朝末年,源遠流長。
  • 門楹上掛上春聯,將冬天的氣氛一轉成新春,千門萬戶立即煥然一新。除夕前,什麼時候換上新春聯好呢?在中華文化史上,當前的這種遍及百姓家的紙春聯是何時開始黏掛的呢?
  • 時間飛逝,轉眼間我們就送走了溫順可愛的玉兔,迎來了瑞氣萬千的祥龍,這兒先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裡龍騰虎躍,好運連連。
  • 冬至:夜從今夜短,日從今日長!冬至日陽光達到南至點將要北返,陽氣從地底升起。你對「冬至」的內涵文化知多少?在此盤點冬至的重要的文化光彩與典故。
  • 漢宣帝是史上有名的中興之君,而他第一道詔書流露的「深情」更是史上流芳。於公於私,漢宣帝都顯露了真摯又深刻的仁愛之心。
  • 月到中秋分外圓!黃曆八月十五日圍繞著月亮的許多民俗傳說,尤其是中秋節的神奇事兒紛紛湧上記憶的時空,讓人回味中秋節的神奇時空!它們跨越了幾千年的記憶,搭起仙凡之間的橋梁。
  • 秋天多變的風貌往往容易觸動人心,詩人詠秋的詩篇很多,其中有些在詩情畫意中對應了秋天的季候典故,讓秋的印象更深深印入人心田。我們來看一篇詠早秋的詩,體會其中簡單二十個字中蘊含的豐富文化意境與深永的意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