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內置式人工造口裝置 醫學研攜手造福病患

高師大校長吳連賞(左3)與跨研發團隊代表:高雄長庚隊盧建璋(中)、高師大學隊唐硯漁(左2)、金屬中心團隊曾俊傑(右3)。(李晴玳/大紀元)
人氣: 152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0年11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晴玳台灣高雄報導)高雄師大攜手高雄長庚醫院及金屬工業研究中心,跨域合作研發內置式人工造口裝置,榮獲2020年「國家新創獎」。研發團隊今(4日)於高師大發表成果,長庚主任醫師盧建璋稱,新式裝置可望造福造口病患,為台灣創造產值。

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報告指出,自2006年起,大腸直腸癌年發生率已超越肝癌,連續11年高居十大癌症榜首,平均每天約41人確診大腸癌。其中直腸癌友在接受放射線治療後、以及腸道阻塞或穿孔者,在進行二階段手術治療時,常需裝置暫時性人工造口,以避免遠端傷口污染或腸道減壓。

盧建璋表示,傳統腸造口貼袋,在臨床上常見脫落或滲漏,導致患者皮膚潰爛,心生焦慮恐懼,且造口脫垂問題猶未解決,高強度運動也大受限制。因應病患需求,研發團隊開發內置型造口固定器,盼透過特殊的結構設計,搭配環形造口型態,同步達成固定與遠端阻擋的功能。

長庚主任醫師盧建璋,用模型解說內置式人工造口裝置。(李晴玳/大紀元)

他指出,新式內置型設計,係採親膚性矽膠材質,既無排斥問題,且因裝置於造口內側,可根本性解決黏貼處脫落、滲漏及造口脫垂等問題,病人可以從事高強度工作或運動,如騎車、長跑及游泳等。

高師大校長吳連賞賀喜研發團隊創新有成,讓病患擁有更寬廣的活動選項、更好的生活品質來對抗疾病。他表示,這個突破只是開端,期待團隊繼續努力,能為國人帶來更多的驚喜與成果。

高雄師大、長庚醫院、金屬工研等跨域研發團隊,今(4日)早於高師大舉辦成果發表會,分享深耕創新醫療與臨床服務的成果。盧建璋指出,目前全球造口患者,每年約在100-150萬人左右,此項創新專利連結產業商化後,可望造福造口病患,為台灣創造更多產值。

責任編輯:唐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