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絮語:側門

作者:青松

偶爾擺脫一下習慣的路線,是不是經常會發現驚喜呢?(iStock.com)

  人氣: 142
【字號】    
   標籤: tags: ,

我們的辦公大樓有三個入口,一個正門、兩個側門。這些年來,只有正門打開,側門一直緊鎖,我們都是從正門出入。

習慣了走正門,每次從停車場出來,下意識地就往正門拐去。走正門其實繞路,需要上一段臺階再拐彎。冬天下雪的時候,特別不方便。相比之下,走側門會節省路程和時間,不需上臺階,直接就進到樓裏。但側門關閉久了,沒有人氣,彷彿被廢棄一般。前段時間,看到側門施工,我也沒多想。

前天下午開會,我從停車場匆匆往辦公樓趕。時間算得剛好,我坐下後,還有一分鐘就要開始。旁邊是同事Cathy,她一臉壞笑地看著我,說:我原本在你後頭的,但趕到你前面了。我先前只顧趕路,沒注意後面,很奇怪Cathy是怎麼做到的。

原來,她走的是側門。以前單位為了節省開支,側門不開,不設保安。現在側門加了門禁,樓裏的工作人員都可以刷臉直接進入。我問Cathy側門已經開了多久,她說有幾個月了,不過她是昨天剛剛發現可以通行。若不是Cathy告訴我,我肯定還是不知道。

我忍不住思考一個問題,側門施工完畢後,我們都看到旁邊多了一個小螢幕,但到底是什麼阻止我們上前嘗試一下呢?沒有人說過不可以走側門,但我們卻把自己給局限在了正門。

要說起來,居然是習慣。我們習慣了走正門,哪怕繞路、麻煩,也會去走。可笑的是,我們繞路走正門,其實是從側門旁邊經過的。只要我們離開習慣的路線,往旁邊走三五步,就會發現可以打開側門。側門通行那麼久,卻沒幾個人注意到,說明邁出那三五步的人真的很少。

倘若我們時時反思一下,琢磨一下已經習慣的種種生活方式,偶爾擺脫一下習慣的路線,是不是經常會發現驚喜呢?@

責任編輯:方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 而今人們的生活較過去變得複雜了,大多數人日常都要處理與工作、人際、家庭、鍛練、睡眠等方方面面的事,然而,我們真正能掌控的事可能並不太多。近日,美國健康教育專家凱瑟琳‧戈德伯格(Catherine Goldberg)就撰文與讀者分享說,識別出七個「自主事項」並學會把握它們,使她的生活大為改觀。
  • 師父把一塊尺把長的木頭交給我時,看著我的就是這種眼神:「想刻什麼就刻什麼,怎麼刻可以問問師兄們,也可以來問我。」後來我才瞭解,師父盼著徒弟們快快進步,什麼都要給你,師父說:「要自己去領悟,那才是真正自己的。」
  • 天安門是明清皇城的正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最初的名字是「承天門」,寓「承天啟運、受命於天」之意。清朝順治八年(1651年)更名為「天安門」,一方面包含了皇帝是替天行使權力、理應萬世至尊之意;另一方面,又寓有「外安內和、長治久安」的含義。
  • 科技創新領域的發展,帶動當今世界處於不斷變化中。一年前還很熱門的東西,今天可能已不再適用——從臉書創建後湧現了多少社交媒體平台就可見一斑。變化誠然帶來諸般好處,但你必須跟上它,不然在人力市場上就可能掉隊。而保有優勢的最佳途徑,就是培養一些可幫你快速掌握新技能的習慣。
  • 隋朝時期,大將軍韓擒虎臨死之前,得知自己將做閻羅,留下一句「生為上柱國,死作閻羅王」,人生能夠如此,足矣!
  •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自覺自願地做好人,不畏艱辛、不求回報。這些平凡而可貴的同胞如濁世中的清泉,滋潤著乾涸的大地,為社會帶來光明和希望。
  • 刑部。昭雪暫押大牢,鐸克齊連夜審訊。昭雪心思駭然,不言不語,一心求死。
  • 在現代生活中我們很多人都漂泊在外,很多時候人們會感到身如浮萍,那麼在中國傳統當中,我們到底丟失了哪些文化讓自己身心難以安頓呢,今天我們和大家聊聊姓氏,姓氏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 山巨大、安靜、吸收著。你可以將你的心靈拋給一座山,山會保存它,將它摺疊起來,不會將它擲回,如某些溪流那樣。
  • 丈夫說家裡伙食費還是其次,我們有車貸、房貸、保險費、稅金、水電費和一些基本的開銷,這些花費就佔了我們其中一個人的薪水,所以沒有撙節開支、量入為出是不行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