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受虐」 華裔移民老人不堪承受之重

圖:虐待老人,很多人習慣以為對老人實施暴力才算是虐老,其實,虐老包括身體虐待 丶精神虐待丶侵吞財產丶性虐待丶疏忽照顧丶遺棄長者。由於文化差異,不同的族裔會有不同的解讀。(Shutterstock)

人氣: 856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0年02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伊鈴多倫多報導)「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是中國的傳統觀念。但隨著社會風氣的敗壞及人口的變遷,當今社會,虐老並非罕見,而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嚴重影響老人的身心健康。

在華人社區,老人受虐是個很敏感而隱蔽的話題,很難擺到桌子上來談。儘管大部分華人家庭和睦,子女孝順,長者慈愛,但虐老現象仍然存在。

2011年數據顯示,加拿大65歲以上華裔人口總計近13.8萬,占全國華裔人口10.5%,其中僅3%為本土出生華裔,高達97%為移民。華裔老年群體龐大,其中隨之而來的老人受虐問題,一直被外界忽視。

停止虐待老人。(Shutterstock)

耆暉會客戶服務總監梅羅妙玲表示,在大多倫多地區,耆暉會每年接受華裔老人受虐案例大約120例。由於受「家醜不可外揚」及諸多現實因素影響,來求助的受虐老人很少,絕大部分受虐老人沒有求助。但工作人員通過其它途徑了解到,老人受虐情況比統計數量多得多,該數字只是冰山一角。

什麼是虐待老人

多倫多大學華裔社會人口學教授張偉國(Weiguo Zhang,音譯)研究中國老年人口問題長達20年。他所做的研究發現,華裔老年人受虐問題上的理解,和西方老年人受虐概念,有些是一致的,有些不一致。華裔老年人談到最多的是情感上的虐待,尤其是有些詞、動作或行為對他們來說非常不敬。

有些華裔老人覺得,爭論和言語攻擊很難分清,很少有人覺得對老人吼叫、嘲笑、諷刺和取笑是一種人身侮辱和虐待。有些行為在加拿大文化中可能是一種侮辱,但在華裔老人眼中可能不是,其中文化差異起了決定作用。

在西方文化中,不尊重他人自主權是一種虐待。但在華裔老人眼中,家人阻止老人參與賭博等不利老人自身身心的危險行為,並非虐待。華裔老人認為,成年子女不盡子女本分孝敬父母,是對老人的虐待和不盡職。

受訪華裔老人認為,子女將父母送養老院是虐待老人和不盡職,只要子女親自照顧他們,就是盡孝和盡了本分。子女如不照顧他們,就被視為不孝、虐待和忽視。尤其是一些年輕時為子女付出太多,年紀大了很難融入加拿大社會的老人,這一觀點尤其根深蒂固。

2002年世界衛生組織界定義,任何以不正當的行為造成老年人的利益或身體和精神方面受到不同程度傷害的行為稱之謂"虐老"。包括身體虐待 丶精神虐待丶侵吞財產丶性虐待丶疏忽照顧丶遺棄長者。由於文化差異,不同的族裔會有不同的解讀。

梅羅妙玲表示,在華人社區,有時很難分辨到底是家庭矛盾還是虐待。從經歷的案件看來,發生在華裔老人身上的主要是疏忽照顧和精神虐待,肢體虐待很少見。因為打老人,可以報警,身上有瘀青,容易被定罪,施虐者有可能進監獄。而情感虐待是隱形的,即使報警,很難證明被虐待。因此很多人用這種形式虐待老人。

形形色色的虐老現象

金錢、財產虐待

這是近年發生的故事。一對70多歲的中國老人,來多倫多給女兒帶孩子。女兒說:你們在中國,老了反正沒人照顧,我們也不可能回去了,你們乾脆移民過來吧。老人當然樂意,這幾年中國房價瘋漲,老人變得越來越有錢。他們賣了房,把錢匯到女兒的賬戶上(因為老人剛來沒有銀行賬戶),就移民過來了。

財務虐待老人。(Shutterstock)

女兒又說,錢放在銀行也會貶值,乾脆去買個房子吧。老人不懂英文,在買房過程中,都是由女兒、女婿辦理手續,父母只是糊裡糊塗簽字,結果房產證上就沒有老人的名字。

在女兒家,老人除了帶孩子,還包攬全部家務。一段時間以後,開始產生了很多矛盾、摩擦。後來孩子帶大了,老人一些重活幹不了,女兒、女婿不高興。之後矛盾越來越深。有一天,女婿說:我們擔保您的10年期已經到了,請搬出去自立生活。

老人聽了很震驚,錢已全部給了女兒、女婿買房。他們想回中國,希望女兒、女婿能給回一少部分錢帶回去做生活費。但女婿說:哪有給人家的東西又拿回去的?再說,你們在這裡這麼多年,我也帶你們看病,算抵消了。這個房子是我的,你沒辦法證明這錢是你的。

耆暉會社區服務工作者胡坤說,老人財務虐待不限於家人,還可能是社區人士,甚至是照顧他們的護理員。有一位老人很孤單,兒女忙於工作,沒時間管他,他經常去社區參加活動。遇到各種人,誰對他好就相信誰,甚至把對方當成最信任的人,委託買東西。結果對方並沒有買老人家想要的東西,而是用老人的錢去辦自己的事。

有的年輕人找父母要錢,如果父母不給,就威脅不給老人看孫子;或者說送父母去老人院。有的老人隨便簽受權書,子女或者其他人就可以去他的賬戶取錢,賣房子,結果遭受財務虐待。

疏忽照顧

有位中國老人跟兒子、媳婦住一起,幫忙帶孫子。由於對孩子教育理念不同,老人和兒子、媳婦不時發生矛盾。後來孫子長大了,老人也年老體衰,有些活幹不動了,媳婦嫌棄他,時不時的罵他「蠢」、「沒用」等。後來,媳婦不給老人做飯,也不跟他一起吃飯。

這位老人只好等媳婦出去了才做飯。一天只做一次,早飯和晚飯一起做。媳婦回來看見廚房弄臟了,很不高興,給老人臉色看。有時老人想吃煎魚,兒媳不允許,嫌有味道。

平時老人的兒子出去上班,兒媳就將電話線拔掉,還將老人的平板電腦打破,讓他無法上網。也不讓他申請手機,老人無法跟朋友交流,完全陷於孤獨無援的狀況。

耆暉暉社區服務工作者梁佩玲經歷的一個案例,來參加老人支持小組活動的一個老人,從來不說家庭的事,只說在加拿大像坐監,不能在住宅周圍行動,也不能出去見朋友。

後來了解到,這位老人10年前從中國來加拿大,給兒子媳婦帶孩子,孫兒長大以後,他成了多餘的人。家庭開始矛盾、摩擦不斷。媳婦限制他的活動範圍,不能出去,他只能天天待在家裡。沒有朋友,家人也不理他,老人完全處於孤立狀態,經常獨自哭泣。

一天,梁佩玲接到這位老人從機場打來的電話,說他的兒子買了機票送他回中國,他的兒子堅決要送他走,連孫子都沒辦法阻止,老人很無奈。因為哭的太多,回中國時,老人的視力已經嚴重受損,幾乎看不見了。

情感冷落

一對來自上海的退休老人,來加拿大為獨生女兒幫忙看小孩。後來女兒離婚了,孩子隨父親去了美國。離婚後的女兒心情不好,整天關在房間裡工作。吃飯時,她只拿自己的飯菜回房間吃,吃完洗自己的碗,基本不搭理父母,家庭氣氛十分壓抑。

老人在這裡人生地不熟,沒有社交圈,有苦無處訴,偶爾在附近公園遇到能說中文的老鄉,就開始數落女兒的不是,抱怨女兒不通人情。想當年辛苦把女兒培養成人,上大學、讀研究生、出國,如今女兒如此冷漠,很傷心。

女兒也是滿肚子苦水:婚姻破裂,兒子不在身邊,本來心情不好,獨自工作還房貸,還要承擔父母的全部開支。父母是探親身分,每月要負擔一筆數額不少的保險費,感到經濟壓力很大。她希望父母回中國,但是老人不想回去。他們只有一個獨生女,回國會被鄰居、朋友笑話,沒面子。

一位來自東北的老人,兒子的經濟條件不錯,住的房子也大。但老人習慣節儉,廚房裡堆滿各種塑料袋,外面撿來的舊家具堆在後院。兒子對此很不高興,多次溝通無用。後來兒子常常不歸家,甚至幾個月都不跟父母照面。

老人進退兩難

胡坤說,一般來講,老人移民的前5年是「蜜月期」。剛來時,孫子孫女才出生,需要照顧,老人起很大的作用。到小孩5、6歲,開始進幼兒園、上學時,老人的作用已經消失,兒女就要求父母回中國。

這時,老人往往不願意離開加拿大,原因多方面:第一,加拿大有老人福利,住了10年之後就有老人金,離開以後時間就不算了。第二,老人與親手帶大的孫子孫女有感情,回去會感到孤獨。第三,老人在這裡已經生活一段時間,也建立了自己的小圈子,跟中國那邊沒有聯繫了,再讓他們回去,無疑是一個很痛苦的決定。

管教孩子中採用的方法不同也是老人於子女產生衝突的原因之一。(Shutterstock)

胡坤說,華人還有個特點,認為出國到加拿大,回國應該是衣錦還鄉,光宗耀祖,很有面子,好吃好喝,很富貴的。如果被子女趕回來,面子過不去。因此,寧願在這邊受苦,也不願意回去。

也有的老人實在受不了,乾脆回國,放棄移民。有一對70多歲的夫妻,來加拿大將近6年多,再等3年多就可以辦移民,拿老人金。因為跟兒媳婦的矛盾,實在受不了,老兩口買了機票回中國了。

有的老人不想放棄移民,在兒女家又住不下去了,怎麼辦?就借錢,想辦法搬出去住,找一間月租300、400元的地下室,等拿到老人金以後,再想辦法搬到老人公寓。

如果老人跟家人相處不好,申請老人公寓更好。但現實往往令老人難以如願。申請老人公寓要等差不多10年;在外面租間房子很困難,很多人都不想租給老人家;老人多數經濟條件不好,沒錢去租公寓;庇護所全是說英語,老人感到恐懼,更不想去;又不想回中國,左右為難。

許多老人過去在中國有自己的房子,有些還是社會上有頭有臉的人物。如今老了投奔子女,語言不通,交通不便,處處要依靠子女。可是兒女很忙,他們也有自己的問題,沒有太多時間管老人。一旦發生矛盾,老人面臨很大的壓力,處於更加無助的狀態,很多老人患有憂鬱症。

文化衝突及價值觀差異

一家人,又都說中文,怎麼會存在文化差異?胡坤表示,其實,移民家庭存在文化差異。年輕人離開中國很長時間,有些西化了;而父母還是傳統的觀念,兩代人生活在一起必定有觀念上的矛盾、衝突。

胡坤說,在中國,老人隨便把人帶回家很平常;而西方注重個人隱私,交朋友去外面的咖啡廳,不會隨便把陌生人帶到家裡來。有些兒女不願意父母社交,就怕他們今天領回來一個,明天又領回來一個。老人還覺得很有理:這是我的朋友,為什麼不能領回來?

老人生活的年代比較貧窮,而年輕人生活的時代比較富裕。因此生活習慣、價值觀都有很大的不同。有的老人喜歡管兒女的事情,事事都要插手,影響年輕夫妻的關係;和兒女養育孩子的方法不同,老人往往很固執:你得聽我的,我把你養大了,難道我會害你的兒女嗎?而年輕人比較獨立、自由,於是家庭矛盾就產生了。

雙方都要學習

梅羅妙玲強調,儘管大多數華人年輕人很孝順,發生的虐待老人案例只是很少部分。但這一小部分,數量也相當大,應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很多家庭矛盾往往有兩面性,「一個巴掌拍不響。」雙方都要學習。因此,在社區多一些宣傳教育很重要。

梅羅妙玲建議,作為子女要知道,照顧老人其實是一種責任。老人家來到一個新地方,面對很大挑戰,有一個適應過程,要包容他們的一些習慣,彼此要有一些溝通。如果沒有一個良性溝通,就會出問題。

作為老人來說,來到一個新地方生活,要開放自己,學習新的生活習慣和方式,改變過去一些固有的想法和觀念;要理解兒女在這裡打拚並不容易,他們要面臨方方面面的壓力,包括經濟、情緒等方面的壓力,作為老人要有一些擔待。

針對財務虐待,律師建議:老人家給錢讓兒女買房,可以讓子女寫一份收據,萬一將來有問題,還可以通過法律途徑拿回錢。但很多老人家都不願意這樣做,認為:我們都是一家人,寫收據顯得生疏。因此失去法律保障。

華人在加拿大佔了很大人口比例,在多倫多,華裔人口佔70多萬,但目前沒有一家專門照顧華人的庇護中心,都是各族裔住在一起。因為華裔老人大多不懂英文,生活習慣也不同,他們會比在家裡更恐懼。當發生受虐時,他們沒錢去租房子,或者即使有錢,也沒有人願意租給他們,又申請不到老年公寓,老人面臨很大精神壓力。梅羅妙玲認為,政府應該出台政策,解決華裔老人的問題。

求助

耆暉會提供「保護長者」 華語熱線服務,協助受害者、老人、服務提供者及普羅大眾解決有關老人虐待疑難及資源提供。 服務範圍包括:提供「何謂虐老」及「防止長者被虐」資料;支援服務查詢及轉介;基本情緒輔導;有關問題咨詢;致電者資料將完全保密。

「保護長者」華語熱線: 416-502-2321。

責任編輯:岳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