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緣筆記:青龍之境

作者:塵埃
青龍之境散發著柔和的光芒與溫暖,使人們的心漸漸敞開,放下防備,互相幫助,有著真心的信任。(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849
【字號】    
   標籤: tags: , , ,

青龍之境,像是一塊瑰寶,人心純善,真心相待,就像羅浮宮珍藏的藝術品能帶領人走回正統藝術的道路般,當紅貙禍亂人間,青龍之境的人們,也就像有醫療能力一般,能夠或多或少,或深或淺的醫療被紅貙傷害的人們,幫助人們走回正道之門。

青龍保存了悠遠文明的最後一支血脈,使青龍之民不會質變,在紅貙侵蝕威脅的黑暗中,青龍之境散發著柔和的光芒與溫暖,使人們的心漸漸敞開,放下防備,互相幫助,有著真心的信任。青龍之民總是怕別人過得不好,總想讓他人好一些,這對被紅貙傷害過的人,簡直不可思議,無法置信。

這哪有可能是真的。

而幾經相處,幾經打量,才知道這世上還有這麼溫暖的地方,於是,那受傷的心房也願意慢慢的、真心的與人對待,試著也學習為他人著想,不帶一點虛妄,不帶一絲目地。一年半載,那想像中的彼此傷害沒有發生,膽突的心放下了害怕,逐漸溶入了這相親與互助的環境,在這被理解的境地中,心的傷口在不知不覺中合上,都忘了紅貙當年,是怎麼殘酷的對待,可怖的記憶在此慢慢淡去,遺忘在山風吹過草綠,林蔭滿谷的青龍之境,再回來已是能,站在他人立場著想,容易理解他人的人。

因為青龍之境的神奇,紅貙是害怕的,它控制了許多地方使大地變得黑暗,世界變得陰沈,青龍之境的存在對它而言,彷如芒刺在背。紅貙之邪,使得剛開始不知它邪的人慢慢沾染了邪氣,心生鬥狠,漸漸無法擺脫它的控制,遺忘了良心與道德,當世界正負失衡,負的因素大過正的因素時,它便蠶食鯨吞了大地;紅貙之惡,使它控制的人們,總是用各種手段批鬥別人,每個人生活得惶惶不可終日,覺得自己不好,又不知如何才能變好,從而害怕他人說自己不好,深深受傷的心脆弱而敏感,在他人無意的舉動中覺得自己的感情被嚴重傷害,只能把所有人往下拉,反復批判,讓所有人都去除道德與良知,沆瀣一氣的人們就不用面對自己不好的事實,外表戴上強悍的面具以掩蓋脆弱,逃避了隱藏於內心最深處的覺得自己不好的羞愧。

而這,都是紅貙所希所望,人們愈是這樣,愈能被它制約,在看似無盡的黑暗中,它獰笑著。

而青龍之境,抑制且拆解了人心中的黑暗,為此,青龍得到了創世主的眷顧,一直幫助從天而來的眾神們。紅貙派了多少它控制的民想要瓦解青龍之境的溫暖,對青龍之民而言,這也是一種考驗,是變還是不,變的是誰,是將紅貙來人變好,還是被拉下去,端看青龍之民的耐力、堅毅與智慧。

紅貙啊,紅貙,它為什麼一定要將人們變壞呢?因為它依靠人心中的邪念與恨而存在,但是,一群好勇鬥狠,恣意傷人,包括自己人,互鬥且互相殘殺,到最後,依舊什麼都不剩,大地變得極度荒蕪,包括它自己,也都不復存在。

最後,紅貙來人與紅貙之民認識到了這點,許多人離開了紅貙,重歸天神的懷抱,踏上尋回良知與正道的旅程,而青龍之境留存的文化,依舊做為輔助性質,或多或少,幫助離開紅貙的人們,在他們心中那塊文化沙漠中,注入一股清泉,清泉成了綠洲,生長出真心相待,讓人們放下心防的果實。@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湖面再也聽不到小天鵝淒涼的嘎嘎哭喊,小天鵝也不再悲傷,眼神慢慢慢有了生氣。它多了新朋友,而且一次五隻,都關心牠。
  • 走過嚴寒的肆虐,湖中死去的魚兒以袋計,而春來了,在高堤旁,驚喜地發現小小的漣漪不停的出現,是魚苗!為數眾多的魚苗,在春神的眷顧下長成於湖中,展現了生生不息的生機!
  • 從草原往左看,還有那一片黃花,偶見蜜蜂採蜜,而另一座木質涼亭立在哪兒,提供了另一個人們體悟與聆聽自然詩篇與樂章的歇腳處。
  • 我們一起出生在無垠的宇宙中,一起遊戲、玩耍,在漫長數不盡的歲月裡一同成長,如同同一個體生命上的不同細胞,像是同一身體的左手右手般存在。
  •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見一些做小生意的人,處在社會的各個角落,他們或許沒有很高的學歷,卻生命力強韌;他們多數有一些好手藝,做吃的、做一些手工藝品,以服務人群順便換取生活所需。有人曾說,我們上上代的人,大部分靠的是手藝;我們上一代的人,靠的是文書,而到了我們這一代,好像……什麼都不會。
  • 這其實是位好客人,一次跟雲訂了20個擺飾。雲在一個大節日開始時遇到他,因逢節日開始,雲想請客人直接去煉土廠和前輩訂做,客人覺得麻煩,要從雲這裡訂。因訂做數量多,客人也殺價,雲便也接受了殺價,認為有賺就好,就當幫客人多服務一下。
  • 話說,在某個朝代、某個皇宮中,有個清秀美麗的大宮女,她很得皇后信任,皇后待她很好,讓她掌管宮中很多事情。她雖非國色天香(如果是這樣就不會只是宮女了),卻也深深迷倒了掌管宮庭倉庫的大總管。
  • 這是一個日漸國際化的時代,人間由處處是鄉村,在幾十年間轉變為處處是城市。一個女學生生長於這樣的轉變中,因父親的關係,她是少數能從鄉村至遠洋留學的人,在那個稍早的年代中,在西方學習了一門古典學科。數年後,成為一名女教授。女教授有一位十分愛護她的先生,眾所周知,在她被排擠、被中傷、被妒嫉時,總能默默地在身後支持她,她在國際間小有名氣。
  • 約莫七八年前,接觸到撥弦樂器,清麗的聲音,讓我慢慢往弦數更多的樂器尋去,最後停在了豎琴。我在網路搜尋一切關於豎琴的資料,聆聽著豎琴演奏,如詩般溫柔,如夢般溫潤細膩,腦子中一直有個畫面,一個穿著長裙的氣質美女,演奏著好聽的豎琴曲。
  • 「國家」也希望境內百姓都是善良的,善良的百姓慧眼清明,會扶持善良的執政者與官員們,政令善良利益百姓,「國家」會活得比較長久,如果選到不善的執政者與官員們,那「國家」就頭大了,因為不善的執政與官員,就像一個個毒瘤,侵蝕著它、腐蝕著它,預告它的死亡,「國家」可不想死啊!如果「國家」沒有清除這些毒瘤的能力,那它不就死了嗎?它不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