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英國能源公司不能「算舊帳」

政府的規定是能源公司不可以「算舊帳」。(Matt Cardy/Getty Images)

人氣: 744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0年03月13日訊】(大紀元英國記者站報導)如果你突然接到能源公司發來的帳單,要求你支付兩年前的電費或者煤氣費,你可以理直氣壯地告訴他們,政府的規定是能源公司不可以「算舊帳」,所以你不必付錢。

突如其來的500鎊電費單

近日,一位婦女對BBC表示,她突然接到了能源公司發來的要求她補交五年前的電費的通知。

克里斯普(Clare Crisp)表示,去年11月,她接到Shell Energy發來的電子郵件,上面說她每個月的電費直接借記(direct debit)費用從72鎊上漲到130鎊。這讓她感到很驚訝,因為此前她的帳戶上還有148鎊的餘額。

於是她檢查了自己在Shell Energy的帳戶,發現這家公司竟然檢查了2014年5月開始的一些帳單,然後要求她補交這家公司計算錯誤的帳單。

當克里斯普向Shell Energy表示,能源公司已經不再可以要求顧客補交超過一年前的帳單,這家公司立刻認錯,並且把追討來的512鎊全部退還給了她,還修改了直接借記的每月付款額。

顧客被威脅討債

《每日郵報》的一位記者更是親身經歷了被「算舊帳」的經歷,還被威脅會有討債公司上門討債。

這名女記者表示,她在2018年7月突然接到Co-operative Energy的帳單,讓她支付一筆三年前的費用。

這讓她感到很氣憤,因為那些煤氣根本不是她用的,而且她在收到信的時候,甚至都不再是這家公司的用戶了。

2015年的時候,她出售了被追討費用的那棟住宅。搬走之前,她查了煤氣表,接到了最後一張帳單, Co-operative Energy在扣除這筆費用後,退還了她帳戶上的餘額。

但是,2018年5月,她突然接到一封來自Co-operative Energy的電子郵件,題目是「你的帳單已經準備好了」。她想自己已經不再是這家公司的用戶了,這張帳單一定是搞錯了,於是沒有理會。

但是兩個月後,她接到了另一封電子郵件,發送郵件的人是購買了那棟房子的人,對方告訴他,有一封來自Co-operative Energy的信,收信人是她,要求她支付拖欠的36.42鎊,否則會採取法律行動。

信中還說,如果她不立即付錢,就會把這件事交給討債公司,她的信用紀錄也會受到影響。

儘管她知道自己不必付這筆錢,但這些威脅讓她感到有些緊張,因為信用紀錄對任何人都很重要。

於是她立刻給Co-operative Energy打了電話,告訴他們這些煤氣不是她用的,而且對方也不可以向她討要這筆費用。對方跟同事商討之後,同意取消這筆費用。

為了讓這件事萬無一失,她要求對方提供書面確認,說明這筆費用取消了,她的帳戶關閉了。

2,500名顧客被追舊帳

BBC從能源仲裁部門獲得的數字顯示,2019年全年有2,539名顧客因為被能源公司「算舊帳」而提出投訴。2018年5月至12月,有1,903名顧客提出此類投訴。

慈善機構Citizens Advice表示,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他們幫助2,691名英格蘭和威爾士的居民應對被「算舊帳」的問題。

此前Ofgem的調查顯示,涉及的舊帳單平均費用是1,160鎊,最高的一筆帳單甚至超過一萬鎊。

規定怎麼說?

能源公司不能跟居民用戶「算舊帳」的規定其實早在2018年5月就實行了。此前,這條規定是自願執行的,但是自從兩年前的5月開始,它變成了能源公司必須遵守的規定。

不能「算舊帳」是指能源公司要求顧客補交的費用不可以是一年之前的,這包括能源公司沒有立即收取的費用或者計算錯誤的費用。

但是,不能「算舊帳」的規定在如下兩個情況下不適用:拖欠能源公司超過一年的費用;由於居民故意不讓能源公司的雇員查看煤氣表或者電表造成的費用單被耽擱。

2018年11月起,能源公司不可以向小商家追討12個月前的費用。

算舊帳的情況比較容易出現在通過直接借記付款的用戶身上,因為他們每月的費用都是根據估算的數字支付的,當他們提供了實際使用的數字後,如果實際使用量超過估算,能源公司可能會要求他們補交費用。

如何避免被「算舊帳」

1.檢查電費或者煤氣費帳單上的日期。

2.如果你突然接到能源公司的信件,要求補交超過12個月前的費用,應該聯繫這家公司。

3.聯繫這家公司的過程中,提醒對方,他們不可以追討超過12個月之前的費用。

4.如果能源公司沒有在八個星期內解決問題 ,可以向一些獨立的投訴機構或者仲裁機構尋求幫助。比較常見的包括投訴服務機構Resolver和仲裁機構Ombudsman Services。

5.還可以通過英國政府能源監督機構Ofgem的網站ofgem.gov.uk以及慈善機構Citizens Advice的網站了解更多信息。◇

責任編輯:陳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