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什麼是保持社交距離?專家解釋

廣告牌上寫著:與他人保持距離,洗手,清潔表面,是三種基本的防疫措施。(Shutterstock)

人氣: 1311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20年03月19日】(大紀元記者李平多倫多報導)中共病毒(COVID-19)蔓延全球,加拿大未能倖免。各級政府和專家紛紛敦促,降低病毒傳染概率和速度的關鍵是保持人與人之間的社交距離,即與他人保持距離。

從字面上理解,人們都知道社交距離的涵義。但日常生活人際接觸中,哪些能夠做,哪些不行,許多人並不清楚,各國專家和政府給出意見也大相徑庭,而且說法似乎一天一個樣。

與他人保持距離,是否表示整天只能宅在家里,不見朋友和家人?是否可以出門徒步或騎車?喜歡社交和戶外活動的加拿大人,能自覺遠離人群多久?保持社交距離到底能起多大作用?專家是這樣解釋的。

如何保持社交距離

社交距離包括:儘量減少與人接觸;與人接觸時,儘量不要靠太近,人際距離儘量保持在2米以上。曼省還建議,外出時,儘量減少10分鐘以上的外界接觸。

多倫多大學Dalla Lana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穆利根女士(Kate Mulligan)強調,目前疫情控制關鍵時刻,減少與外界接觸同時,與外界隨時保持聯繫也很重要。

保持社交距離不是自我隔離

穆利根表示,保持社交距離是每個人為他人考慮的一種公民責任。在社交距離標準上,說法太多,不能走極端。社交距離中,自我隔離最嚴格,是指出門買菜都不行,日常生活用品由他人代買並送到家門口。

要求自我隔離的人,必須是以下4種情況中的一種,包括感冒或流感症狀;中共病毒確診人士;最近剛從海外回國;曾與確診病例接觸。老年人和有慢性疾病等高風險人群,自我隔離措施可能更嚴格。

與此同時,健康人群仍可正常外出工作、坐公交和外出日常購物。「正常日子還得過。」穆利根說。

完全可以外出

衛生官員建議民眾,除外出購物或必須外出時,其他時間儘量待在家中。穆利根表示,非居家隔離人群不能只摳字眼理解上述建議。專家要求大家儘量待在家中,是指不要外出接觸人群,單純外出辦事完全可以。

渥太華市府解釋,人們仍可以外出散步,到公園遛彎或遛狗,或到超市買菜等。只是外出時,儘量避免人群聚集,保持與他人1至2米的距離。澳洲政府甚至建議,外出本身就是保持社交距離,如不要在辦公室開會或吃午餐,儘量到外面做。

各地社交距離標準為何差異大?

各地社交距離標準定義,均由政府確定,而非個人。奇怪的是,有些省府仍未關閉學校,有些則命令所有餐廳關門。穆利根表示,各省定義和標準不統一,民眾不僅混亂,而且很惱火。

卑詩大學人口與公共衛生學院傳染學與臨床學教授凱恩(Stephen Hoption Cann)表示,各省府也是參照其他國家成功經驗,儘量提供合理有效建議,同時又要考慮極端嚴厲措施帶來的經濟影響,嚴厲措施肯定會波及某些行業。

凱恩認為,有些省府是在鄰省壓力下而收緊措施,哪個地方政府都不希望今後確診病例上升被民眾指責。

穆利根認為,聯邦政府對社交距離定義標準一直都很嚴格,各省是後知後覺。各地方政府都在等專家發話說已經出現社區人傳人了才開始行動。

健康人群如何保持社交距離

很顯然,民眾得遵守政府規定,其他則只能靠個人自覺性。凱恩說,作為個人,應盡最大努力減少病毒傳播,會議或者小型聚會,能避免就避免。

穆利根是在社區健康中心工作,主要擔心邊緣人群服務如何保證,因此立場更嚴厲。她建議,日常生活中,就得嚴格遵從保持社交距離字面意思,儘量避免不必要的外界與人群接觸。

多倫多綜合醫院(TGH)疾控專家波哥齊(Isaac Bogoch)醫生對環球新聞表示,保持社交距離能堅持多久,完全取決於個人。如果人人都能嚴格聽從建議,說不定能很好控制疫情波峰,不出幾個月人們就又能外出了。最後形勢如何,完全取決於所有人是否能做到。

哪些社交活動可行?

專家建議是,可以外出散步、徒步或到人群稀少的公園遛彎等戶外活動。穆利根建議,可通過視頻聊天、打電話或發短信與外界聯繫。其中最重要一點是,自發組織起來為年長鄰居或親戚提供日常幫助,如此既能保持自身社交需求,又能幫助他人,做到鄰里或社區守望互助。

可請人看孩子嗎?

受疫情影響,全國許多學校和日託機構關門。有些家長,沒法在家工作,加上目前老年人是高危人群,也沒法請老人看孩子。凱恩建議是,如實在需要請人看孩子,請人前一定要做好篩選,確保對方沒有任何感冒或類似症狀。

疫情持續多久難說

總體來說,目前誰都沒法預測。目前許多學校現有停課措施是停課2或3週。凱恩建議,未來1到1個半月內,儘量避免大規模的人群聚集。目前政府的建議每天都在變,規定一天比一天嚴格。作為個人,應密切關注政府公共衛生建議,因為政府公共機構每天都在收集各國好的經驗數據,每天都有新變化。

麥吉爾大學傳染病、生物統計與公共衛生學教授巴科里奇醫生(David Buckeridge)曾表示,要一切恢復正常,可能得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時間。

曼尼託巴大學新生病毒學副教授金德拉楚克醫生(Jason Kindrachuk)對環球新聞表示,現狀可能一直得持續到確診病例開始減少時。屆時即使新增病例開始下降,也要注意不能歡喜太早,過早放鬆警惕,否則疫情會再次爆發。

金德拉楚克透露,此前疫情預測模型均預測:此次疫情大爆發可能得持續12個月以上,也有人認為,這一預測沒有考慮目前各國政府實施的疫情控制措施。但無論哪種說法,疫情每天還在快速變化,照目前全球疫情形勢看,短期內沒法準確判斷。

他認為,如果每個人都能聽從專家建議,儘早採取措施遠離人群,疫情就能越早結束。在目前沒有疫苗或有效治療方法情況下,只能靠所有人儘快行動起來,切斷病毒人傳人的這一途徑。尤其是還在染疫人群不太大的情況下,很容易做到這點。

控制疫情 人人有責

特魯多總理和加拿大首席衛生官譚詠詩均表示,將病毒擴散控制在現有醫療系統能力範圍內的大門已經開始合上,至於剩下的時間還有多少, 金德拉楚克表示「大家都不知道」 。

他說,現在大家只知道病毒已經傳遍全國,不知道的是會發展到什麼程度。現在唯一能做的是,人人從自我做起與人群保持距離,加強病毒檢測和跟蹤,減緩疫情擴散速度和感染概率。

滑鐵盧大學公共衛生與衛生系統學教授簡斯(Craig Janes)認為,有些人覺得,周圍也沒見什麼人感染,疫情似乎沒那麼嚴重。但根據中國大陸和意大利疫情嚴重程度來看,加拿大也很危急,一定要從現在起重視起來,嚴格遵守所有防疫措施。即便如此,現在能做的也只能是減緩疫情散播速度,減少死亡人數,減緩疫情一下子爆發給醫療系統造成的壓力。

波哥齊認為,控制病毒傳播,人人有責,個人、企業和政府都應承擔各自的職責。◇

責任編輯:文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