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超越世界:中國藝術和神性」特展

假期一遊古中國信仰世界

文/懷特(J.H. WHITE) 翻譯/陳遇
菩提,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菩提葉畫十八羅漢圖》圖冊內頁,全冊共有18頁,佚名,明朝(1368-1644年)或清朝(1644-1911年)。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Public Domain)

font print 人氣: 505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

聖誕假期基本上圍繞著耶穌的生日,很自然的,每年的這個時節總是特別讓我想到神。但是聖誕假期同時也讓我想到了東方的神傳文化。每年在這個時節去觀賞神韻藝術團的演出——一場中國古典舞的表演——已經成為我的假期傳統了。

不過今年我特別幸運。在觀賞神韻演出之前,我有機會到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一探「超越世界:中國藝術和神性」(Another World Lies Beyond: Chinese Art and the Divine)特展,雖然兩場活動本身並不相關,卻好似為後續這場中國古文明饗宴拉開了序曲。這場特展展到2020年1月5日。

展覽海報立刻吸引了我的目光。七位僧人披著色彩明亮的粉紅和紫色色調的袈裟,整幅畫精巧地畫在一片葉子上。他們站在林木蔥鬱的小峭壁旁,看起來好似有神奇的能力,能夠打開連接天上世界的通口。

菩提,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菩提葉畫十八羅漢圖》圖冊內頁,全冊共有18頁,佚名,明朝(1368-1644年)或清朝(1644-1911年)。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Public Domain)

像這樣精美繪製的菩提葉總共有18個,奇蹟般地承傳並保存了三個世紀之久。這項收藏叫作《菩提葉畫十八羅漢圖》。「羅漢」是修行者放下了所有世俗慾望所得到的初級果位。

「這些故事描繪的是羅漢們創造的各種奇蹟」,展覽策展人約瑟夫·謝爾·多爾貝格(Joseph Scheier-Dolberg)致電郵解釋道。

菩提葉源自於一種榕屬喬木,外型為黑桃型或倒立的心型。由於西元前五世紀釋迦牟尼佛曾在該樹下開功開悟,因此在佛教中把它視為神聖之樹,命名為菩提樹。「在過去,中國的畫家就是用菩提葉當畫布製成這種畫冊,在菩提葉上描繪佛陀證悟的故事賦予其更殊勝的意涵。」該展覽網頁寫道。

這些不具名的藝術家們想要以更「殊勝」的方式表現畫作,不僅反映了古代中國藝術家們的思維,也反映了整體社會的觀點。「現代化之前的中國人一直是非常重視精神層面的」,策展人謝爾·多爾貝格接著說:「從對祖先慎終追遠的傳統,到年復一年的佛教節日,再到道教的占卜儀式,每個人每日、每月、每年的生活韻律都和精神信仰環環相扣。」

佛家的核心思想:慈悲

「修到高層次的佛教徒會選擇延遲自己的開悟時間,以便致力於讓更多眾生能夠獲得救贖」,展覽的解說牆寫道。在羅漢之上的果位是菩薩(第三個層級則是如來,有些學者認為在這層以上才算真正的佛陀,因為他們擁有自己的天國世界,管理並能救贖更多眾生)。儘管過去普遍認為菩薩的象徵就是慈悲和無我,但其中的觀音菩薩卻被視為是最仁慈的,總是「在信徒最需要幫忙的時候給予協助。這種完全的慈悲是不分種族階級、不分地區,也不分時間的。這也就是「觀音」這兩字的由來,意即「可以聽到世人的聲音」,導覽牆如此解釋。

展覽中還有一幅17世紀明朝的懸掛卷軸,叫作《千手千眼觀音圖》,上面描繪了一位菩薩,祂的身體垂直而上連接了十個頭。而祂的上千隻手臂和手——每隻手掌中心都有一隻眼睛——分別拿著不同的法器並指向四方,像是戰斧、蓮花、弓箭、草藥等。在十個頭之上,坐了另一個小觀音,盤著腿坐在一座蓮花上。在觀音的周圍則有無數的生靈,也有非佛教徒的神,像是雷公和電母,他們都是菩薩的隨從。

千手千眼觀音圖
周邦彰(Zhou Bangzhang)的作品《千手千眼觀音圖》,1629年。卷軸,水墨設色、絲綢,221 × 101公分。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Public Domain)

觀音的千手多頭隱喻著神變化自如的特性,有著變化成各種形象來幫助眾生的能力。有時候變成男人、有時候變成女人,可以變身為修行者抑或誘惑者,全取決於觀音想要如何考驗或引導信徒,最終幫助信徒在精神上獲得昇華以度過難關。

「這是少數保存至今仍具有如此高藝術水平的畫作」,謝爾·多爾貝格說道。此外,這幅作品還有兩項非常獨特之處,它上面有畫家的簽名(周邦彰,Zhou Bangzhang)和日期(1627)。

外貌並不決定一切

當然,在談論古中國的神傳文化時,一定少不了道家思想,也就是由老子創立的本土信仰體系。道家以陰陽符號著稱,象徵相生相剋的理。

「道家提出氣(能量)遍布於宇宙空間的思想非常有力且廣泛地被傳統的中國人接受」,謝爾·多爾貝格說,「這個信仰體系認為宇宙中所有事物都是相互連結並且一直是動態地相互作用。在這樣的世界觀下,人與自然並非獨立的,而是同處於一個系統之內。」

這幅15世紀畫作《問道李鐵拐圖》表現了當時修煉者對於朝見道人是多麼地慎重。有這麼個傳說,八仙之一的李鐵拐常常會深度入定,然後靈魂離開身體出去漫遊。有一次他的靈魂離開太久了,以致於徒弟以為他真的死了,就把他的身體火化了。等到李鐵拐回來後,發現自己的身體不見了,只好借了一個拄著鐵拐杖、跛腳乞丐的身體還魂。

問道李鐵拐圖
《問道李鐵拐圖》,作者佚名,明朝(1368-1644年)。卷軸,水墨設色、絲綢,131.7 × 74.8公分。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Public Domain)

在畫中,李鐵拐跛腳、邋遢且豪放不羈的形象和穿著正式整齊向他鞠躬致敬的官員在一起顯得特別突兀。不過,這也回到了我們一開始的主題——聖誕佳節最好的禮物或許不是最閃耀的那一件,精神上的昇華才是最可貴的。

原文撰寫於2019年12月27日

作者簡介:

懷特(J.H. White)是藝術、文化和男性時尚專欄作家,目前居住在紐約。

原文 Make Your Holiday Season Divine at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刊登於英文大紀元。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尋找國寶新感動!」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推出「沉浸故宮數位展——捕捉靈光:尋找新感動」新媒體藝術展,結合投影、互動科技與沉浸式劇場等創新體驗,全新演繹故宮《谿山行旅圖》等經典文物。故宮歡迎民眾闔家蒞臨參觀,感受藝術的靈光。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表示,四月春暖花開,正是春遊好時節,故宮北部院區推出第二季「國寶聚焦」等珍品,邀請民眾品味書畫雅趣,共享春日美好時光。
  • 「情」字是描述心的距離,舉凡君臣、師生、親子、手足、夫妻、知己及陌路、神凡,都有情的展現空間。故宮南院「翰墨空間–故宮書畫賞析」12月30日起以「情為何物」為題展出26(組)件書畫,呈現人世間不同情感的面貌。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院正在展出「愛硯成痴」特展,一百多件硯石各具風格,件件值值細細品味。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院即起推出年度大展《無界之涯──從海出發探索十六世紀東西文化交流》,集結北院及法國、荷蘭、日本等12家國內外館所的珍貴典藏,呈現16世紀亞洲、歐洲、美洲經由航行所展開的交流故事。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即起推出「祀與戎:古代兵器攻略」特展,讓民眾在近距離欣賞青銅兵器精湛工藝的同時,走入三千多年的歷史長河,認識古代「冷兵器」與「熱血戰爭」交織出的權力故事,感受故宮版的「冰與火之歌」。
  • 無論古今,藝術家創作常以自然為師,像不像「幾」分樣,活靈活現的動物更是藝術家們汲取靈感的泉源,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人氣國寶展11月起由郎世寧〈百駿圖〉領軍,搭配清代〈肉形石〉及明代〈貼金鴨薰〉等6組件器物精品,邀觀眾品味藝術家們出神入化的「寫真」技巧。
  • 現在,公眾可以參觀米開朗基羅的密室。1530年,米開朗琪羅擔心自己的生命安全,所以像逃犯一樣躲藏在那裡,以逃避教宗的憤怒。
  • 近年來,韓國流行文化透過影視多媒體的傳播,在世界各地掀起波瀾,連帶也帶動探索韓國文化與藝術的風潮。故宮南院10月6日起推出「朝鮮王朝與清宮藝術的交會」特展,以朝鮮與明、清兩個帝國使節往來的紀錄,開啟敘事脈絡,通過書畫、文獻與器物等不同質材展件,呈現18世紀朝鮮王朝(1392—1879)的黃金時期,及其先後與明、清帝國交會的經過。
  • 呼應秋的色彩繽紛,故宮南院「翰墨空間–故宮書畫賞析」常設展9月19日起以「色彩魔術師」為題展出30件作品,包括宋代張即之〈上問尊堂太安人尺牘〉、五代南唐巨然〈秋山圖〉及元代馬琬〈喬岫幽居〉等3件重要古物,展期至12月10日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