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居家隔離 樂當城市農夫 (上):新手指南篇

【大紀元2020年04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陳霆綜合報導)在面臨居家隔離、限制外出時,如果能在窗台或陽台上,種植一些容易生長的蔬菜盆栽,不僅能舒緩身心,也是全家人可以安心食用的食物來源。

隨著中共病毒(武漢肺炎)的大流行,孩子們紛紛停課,家人們也團聚在一起,生活的各方各面都被迫暫緩下來。這時,很適合重新觸摸泥土,讓園藝療癒你的身心。下次出門購買生活用品時,不妨就買些花盆與種子,嘗試當一個城市農夫吧!

城市農夫的新手指南

只要掌握基本技巧,提供適當的光照和水份,許多香草植物都可以種在花盆裡,並在一整年裡健康茂盛地生長。(shutterstock)

種植蔬菜、水果或香草盆栽,可帶來生活中的情趣,並讓房子充滿綠意,還能提供令人安心的食物。此外,室內園藝也很適合孩子們,讓他們學習生物和知識的同時,也能了解到餐桌上的食物,究竟是從哪裡來的?以下,我們會列出第一次在陽台種菜時,會想要了解的問題, 希望能讓你的農夫體驗之旅更加順利!

1. 我該準備多大的盆子?

通常葉菜類根系較短,生長快速,高度15~20公分的盆器就足夠。growing radish and salad in container on balcony. vegetable garden.(shutterstock)

很多人第一次用盆栽種菜,都會擔心盆器大小不夠。其實,只要依照生長期,讓收成期短的植物搭配小盆器,收成期長的植物搭配大盆器即可。

通常葉菜類根系較短,生長快速,高度15~20公分的盆器就足夠。像是6、7吋的花盆,或是長方形花槽都是適合的選擇。如果是根莖類的植物、需要支架的豆類,或是需肥性較強、可連續採收的作物,如茄子、甜椒、大番茄等,大概需要30~40公分深的盆土,才容易長得茂盛。

當然,如果你不想在家中放太多花盆,也可以考慮種植菜苗類的作物。菜苗可以直接用淺塑膠盒,甚至是家中的鍋碗瓶罐來種植。

2. 不同材質的花盆,有所影響嗎?

市面上常見的盆器有塑膠、木頭、陶土等材質。種植時,並不會因為材質影響蔬菜品質,只要底部有排水孔,不會讓根部積水都可使用。建議先從家裡現有的容器著手,使用美觀的盆器也能增添一些種菜的樂趣。

不過,因為陶土比較透氣,需要更頻繁澆水。另外,深色的花盆易吸熱,到了炎熱的夏季時,需要注意遮陰。某些處理過的木材,可能會含有一些化學物質,應避免拿來當作蔬菜的容器。

3. 該使用什麼土

種植蔬菜時,最好使用有機土壤,才能得到更好的風味。(shutterstock)

種植蔬菜時,最好使用有機土壤,才能得到更好的風味。一般來說,選用市售的蔬菜有機培養土是最方便的選擇。若要自己調配用土,可依照「壤土4:堆肥4:砂礫2」的比例來調和,這樣的土質適用大部分的蔬菜。不過,要避免使用未發酵完全的堆肥,否則會傷害蔬菜的根部。

4. 盆土可以重複利用嗎?

收成後的盆土可加進堆肥箱,也可以倒出來整理後再使用。從盆栽倒出來的土壤,須先將殘留的根莖和蟲子清除,再鋪開讓陽光曝曬3~5天 來消毒,或是可以放進烤箱,用 90°C(約195°F)烤 45 分鐘,再加入一些基肥攪拌一下,就又是一份營養又乾淨的盆土了!

5. 我家的光線夠嗎?

蔬果盆栽需要充足的光照,最好選擇南向、東向的窗台或陽台,以確保一天有4~6小時的明亮陽光。(shutterstock)

大部分蔬菜都需要充足的光照,最好選擇南向、東向的窗台或陽台,以確保一天有4~6小時的明亮陽光。如果光線不足,也可以加一些人工光源來補光,或是種植耐陰的蔬菜(如:洋蔥、菠菜、韭菜、茼蒿、萵苣、小白菜等)。

6. 蔬菜如何澆水?

盆器中的土壤有限,應定期檢查。如果土壤表面乾了,就該替植株澆水,澆水時應輕柔和緩,土壤才能吸飽水份。(shutterstock)

澆水是照料蔬菜的最重要的事項。盆器中的土壤有限,應定期檢查。如果土壤表面乾了,就該替植株澆水,澆到水從盆底排水孔流出為止。且澆水時應輕柔和緩,快速大量的水流,土壤吸水不易,很容易直接流出來。

如果是在育苗,則不能等到土壤乾才澆水,需要維持土壤濕潤,且澆水時不要澆在植株上,才不會傷害到幼苗。

7. 需要除蟲與施肥嗎?

蔬菜盆栽也需定期檢查,移除雜草和其他害蟲。儘管蔬菜盆栽通常不像種在田地裡容易遭受病害,但若有任何植物,看起來遭受病蟲害,則應及時移除或處理,以免感染其他蔬菜。若有害蟲,你可先噴上自製的蒜頭辣椒水,用辛辣的氣味驅除害蟲。如果無效,可以使用有機農法專用的農藥,來對抗病蟲害。

大部分的葉菜類植物,靠著盆土中的養分就可以生長良好。如果是瓜果類,則須視生長情形適時施肥,才能有好的收成。◇

責任編輯:茉莉

相關新聞
六種室內植物 淨化空氣又紓壓
新手也養得活 10種容易照顧的室內植物
5種好栽種又好吃的香草植物 還能美化窗台
居家隔離悶得發慌! 線上動物園好療癒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