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措」與「時氣」

――淺談古漢語詞組的一詞多義
作者:朝暉

十三經註疏(圖片由朝暉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347
【字號】    
   標籤: tags: ,

在傳統文化的研習中,我發現古漢語詞組不僅經常出現一詞多義現象,還與單字的讀音有關。比如「舉措」一詞,由於《漢語詞典》對「措」這個單字詞義標注的遺漏,使得現代人對「舉措」一詞的理解上有缺失。(《漢語詞典》對「舉措」的主要釋義是「舉動、行為」)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說文》:「措,置也。」也就是「措」這個字的主要字義是「放置」或「擱置」,比如《論語·子路》:「則民無所措手足。」其中的「措」是指「放置」;《史記·周本紀》:「成康之日,政簡刑措。」其中的「措」是指「擱置」,「刑措」意即「刑法擱置不用。」這個字義目前沒有爭議。

但是,很多人沒有注意到《康熙字典》對「措」其中一個字義的標注:「《漢書》亦作厝。通作錯。」也就是說「措」這個字由於跟「錯」讀音相同,所以可當「錯」的通假字,表示「錯誤、過失」。那麼「舉措」的詞義就變成了「行為舉止有過失」或「舉出其錯誤之處」。

例如:《漢書·宣帝紀》:「蓋聞上古之治,君臣同心,舉措曲直,各得其所。」其中的「舉措曲直,各得其所。」大意是「指出施政錯誤的地方,分辨是非曲直;讓事物或人都得以適當地安置。」古代的好皇帝都很重視官員的勸諫,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因此筆者認為這樣理解「舉措(找出錯誤)」一詞,更符合原文的內涵。

又如:《荀子·天論》:「政令不明,舉措不時。」其中「不時」是「時常、經常」的意思。這兩句的大意是「(君王)政令不賢明,(朝廷官員)行為會時常犯錯誤。」這是一個因果的句式,「舉措(舉止錯誤)」的詞義一目了然。但是,《漢語詞典》卻將這個句子中的「舉措」釋義成了「措置,措施」。如果真是「措」通作「錯」,那「措置」應該理解成「錯誤的處置」,「措施」應該理解成「錯誤的實施」吧。

「時氣」一詞《漢語詞典》的注釋是:(1)氣候、天氣;(2)時疫;(3)氣運(古代的典籍中沒有這種用法,詞典中所舉的例子也有可能是現代的作家誤用詞彙,因此我們在閱讀古代典籍時要把這個釋義排除)。據筆者考證,「時氣」與「時疫」就是古人說的「瘟疫」。例如,《漢書·鮑宣傳》:「歲惡飢餓,六死也;時氣疾疫,七死也。」宋·歐陽脩《與王發運書》:「尋而入夏,京師旱疫(乾旱加瘟疫),家人類(家人大多都)染時氣。」 宋·蘇軾《聖散子敘》:「若時疫流行,平旦於大釜中煮之,不問老少良賤,各服一大盞,即時氣不入其門。」不知為什麼《漢語詞典》不直接註明。

筆者還注意到中國古代的大醫學家對「時氣(瘟疫)」有獨特的見解,例如,唐代的大醫學家孫思邈《千金方》記載:「凡冬月,忽有大熱之時;夏月,忽有大涼之時,皆勿受之,有患天行時氣者,皆由犯此也。」孫思邈認為,冬天發熱,夏天著涼,剛好遇到瘟疫流行,就容易被傳染。

在古代的醫書上經常看到「天行時氣」這個詞,它的意思是「天降瘟疫」,換一句話說,古代的醫學家認為,瘟疫是上天安排的。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木部·降真香》還記載一種避開瘟疫的薰香材料:「(降真香)燒之,辟天行時氣,客舍怪異。小兒帶之,辟邪惡氣。」李時珍認為燒降真香[1]可以避開瘟疫;而上述蘇軾所描述的「聖散子」藥方也是說「即時氣不入其門(讓瘟疫不入自己的家門)」,這說明「天降瘟疫(天行時氣)」,古人沒有想要去消滅它或戰勝它,只是提供了避開它的方法;歷史上出現的瘟疫從來沒有被人類戰勝過。

結語:通過我們對「舉措」及「時氣」的詞義分析,筆者認為,在閱讀古詩文遇到不認識的單字或詞組時,字典裡的釋義只能當參考,實際領會詞組的意思還是要結合上下文的內容;並且兼顧單字的讀音,注意是否有讀音相同的通假字,以免出現理解錯誤。如本文所舉的例子「措」、「厝」都可以當「錯」的通假字。

附註:

[1]降真香是唐代文人及道家的真人很喜歡的一種香料,唐.·白居易《贈朱道士》:「醮壇北向宵占斗,寢室東開早納陽。盡日窗間更無事,唯燒一炷降真香。」其中「醮壇」即道家的祭壇。唐·張籍《和左司元郎中秋居十首》之六:「案頭行氣訣,爐裡降真香。」宋朝時期著名的道士、金丹派創始人、詩人白玉蟾甚至將他的丹房命名為「降真室」,有同名詩傳世。

筆者認為,現在整個世界的大環境正處於陰陽反背、陰盛陽衰的天象之下;植物也不例外,即使是山南邊日照很充足的陽木,其中的陰氣也很重;不管是降真香還是其它香料,如果不嚴格地進行去陰氣處理,都達不到「辟天行時氣」的效果,而且還有可能會起反作用。@*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主持人: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您收看《熱點互動》節目,我是主持人林曉旭。在漢語熱在全球發燒的過程中,也引發了應該是學「正體字」還是學「簡體字」的這樣一個爭論。同時對於學習方法也有爭論,因為有的人主張要學習漢語拼音;有的人主張學習注音符號,對於很多大陸人來說注音符號是一個比較陌生的概念。
  • (大紀元記者童昕綜合報導)近來陸續出現一些研究結果,認為中國人的大腦結構比西方人更發達與漢語有關。拼音文字只使用左腦,而漢語則左右腦同時使用,實驗證明有漢語文化背景的國家普遍智商高於周邊地區。而且右腦發達還能使人達到性格開朗,心胸寬廣,心平氣和,更能寬容別人。
  • 編者按語﹕國內學者岳建一先生的“愧痛漢語危機”一文,雖然說的是漢語的危機,和我們這幾代中華兒女對我們自己民族語言現狀所應該抱有的慚愧和痛惜,但是,編者認為﹕當代海內外華人,凡自稱文人、作家者不可不讀。凡御封的精英、大師者不可不讀。凡自號改良家、革命家者不可不讀。凡要做文壇領袖、神鬼教主、政治豪強和懷有各式各樣“偉人夢”者不可不讀。眼下,凡高唱民族主義、愛國主義卻又民族風骨喪盡者,尤其不可不讀……。當然,要讀懂它,讀通它,也頗不容易。因為,多少年來,早已在靈魂和人格上折腰於“紅色匈奴”,在思想和文化上背離了的民族傳統,近年來在學識和風采上又“但知有歐美、不知有秦漢”, 特別是在精神上實已成為“孤魂野鬼”的形形色色中國人,還有那些滿嘴“愛國愛族”、卻一心“風流兩岸”的海外所謂華人學者,今天,當真要想讀懂、讀通這樣一篇真實,真誠,在語言上、文思上和心靈上都含蓄著卓犖不群之做人風骨、政治膽量和民族豪氣的文章,確實也不是一件輕易的事情。既然如此,那就讓我們把閱讀該文當作一個開始,一種沉重的開始,並讓我們在這樣一個沉重的開始中,將我們的心緊緊地貼著我們民族的命運,然後再在驀然回首之間,感受一次中國人的靈魂震顫吧……。
  • 漢語熱正在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逐步升溫。西方人以及不懂漢語的華人如何能較容易地學好漢語,以及漢語教師如何有效地教好漢語,成了人們越來越關注的話題。
  • 「漢語中從來不用像其他自然語言那樣尋找令人厭煩的詞根或者派生詞。她的詞根就是單詞,單詞也就是詞根--他們也從來不用考慮人稱的變格、動詞變化、數、性、語氣、時態以及其他語法上的細節。除了大自然帶給她的光線以外,她沒有任何規則,也完全不需要擔心會發生任何混淆和困惑。因此,他們的語言樸實、簡單和容易,就像大自然在說話時應該的那樣。」--李約瑟《中國的科技與文明》(卷七,P13)
  • 通過上文的介紹我們知道,多音節語言最基礎構成單元是Word(詞)。「Word」的表意思路是一一為每一具體事物單獨賦音;因為世界上的事物是無限的,所以Word的數量也是無限的。
  • 三)語法與表現力--無招勝有招
  • 古漢語的發音四聲為平、上、去、入。它是齊梁時期由陸厥、沈約、謝朓等文人創立的;「平」即平聲,「上、去、入」為仄聲。從那之後特別是唐代開始,文人寫詩都是依四聲的發音來創作。
  • 「前音後定」是現代漢語中個別詞組的讀法,也就是說一個詞組中前面字的讀音,是由後面的字決定的。
  • 唐詩中格律詩的對仗句子,巧妙地運用了古漢語詞組的構詞法和平仄讀音,自格律詩在唐代出現後,古人創作了大量的名篇及對句,這些都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值得我們代代相傳及誦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