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瀛觀景臺

日本傳統 卯月賞花尋古道  祭拜賢聖慰今人   

 作者:脩實
每年的櫻花時節,一期一會,櫻花樹下,人流如潮。攝於東京的新宿御苑。(盧勇/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400
【字號】    
   標籤: tags: , ,

在日本傳統文化中,每個月份都有別稱雅號。4月的雅稱有:卯月、鳥來月、花殘月、清和月、下半月、獻梅月、純陽月、朱明月等等。這些雅稱,不但多具時節感,還頗富詩情畫意,給人帶來一絲清雅的審美愉悅。

櫻花綻放,拉開了東瀛4月的帷幕,也給日本人帶來對美好未來的憧憬與祈望。有道是:一年之計在於春,報春櫻花牽人心。卯月賞花尋古道,祭拜賢聖慰今人。

春日賞櫻 以釋吾懷

在日本,言及春日賞花,一定是觀賞櫻花,而非其他。春日賞花,自古有之,可謂歲月人世年年變,賞花雅趣從未改。每逢春暖花開,日本人便三三兩兩,相約出行,踏青賞花。

春日賞花,不僅是爲了擁抱春天,欣賞美景,更是期望藉此陶冶情操,升華人生格調,乃至獲得些許對天地、人生之領悟。這一點,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可謂俯拾皆是,在日本傳統文化中亦不鮮見。

「春之夜,舊疊蓆,萬籟俱寂聞鐘聲。」近代詩人日野草城(1901-1956年)的這首俳句,時與空,巨與細,動與靜相映成趣,被視爲詠春、察世之佳句。

「春宵此一刻,望君倍珍惜。」同代詩人高濱虛子(1874-1959年)的這首俳句,也十分有名。日本雖四季分明,但春天卻較短,而作爲春日象徵的櫻花季節更是轉瞬即逝。此句以直抒胸臆的白描手法,發出人生感悟與殷切呼喚,兼具文學與哲學之雙重美。

日本文化之樓閣,是建立在中華文化基礎之上的。這般詠春悟道的美學思想,嚴格的説,也源於中原。但是,日本在引進、應用中華文化過程中,漸次使其本土化、大和化了。如將杜甫的那句「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登樓』)與東瀛詩作對比,便端倪判然。

杜甫的詩,跨越時空,領悟天地,氣勢恢宏,洋洋大美;而東瀛詩人的俳句則少了些豁達、超越之靈性,狀物、抒情更趨纖細,蘊含著大和民族那種特有的自然感受與審美情趣。

然可貴的是,即便在萬事物質化了的今天,仍有許多日本人持古理舊習來擁抱春天;即便在中共病毒疫情肆虐之當下,仍不乏許多日本人不顧國家的慎足建言,前往櫻樹下,兌現春日之約,以釋己懷。這,或許不僅僅是出於審美情感之需要,還緣於冥冥中對傳統文化的本能眷戀,抑或對人生及未來的某種祈盼。

 區區野櫻  緣何蜚聲

日本人對櫻花情有獨鍾。在歷史上,沒有哪個民族像日本人那樣年復一年的傾情櫻花;在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度像日本那樣在櫻花時節舉國歡騰,萬民喜悅。櫻花,不僅被定爲日本國花,還被視爲大和民族文化特質的一種象徵。

早在平安時代,詩人在原業平(825-880年)便這般詠嘆櫻花:「倘若世上無櫻花,我心春日無牽挂。」(『伊勢物語』)在此,他用了反語式修辭手法,著意强調櫻花與人影響之巨。

同時代詩人紀友則(850-904年),則哀嘆道:「春光和煦這般好,緣何唯櫻匆凋謝?」(『古今和歌集』)可見,早在平安時代,櫻花便具這等令人難以割捨的魅力了。

櫻花,一時閒萬花齊放,旋即又匆匆凋謝。正因爲櫻花駐世時光短暫,也就更顯其珍貴。故此,自古有人便將人生以櫻為喻:櫻花雖美,卻來也匆匆,去也匆匆,華美風流轉盼即空。當然,觀花惆悵哀嘆者有之,藉花參悟人生者亦有之。

西行法師(1118-1190年),畢生喜愛櫻花,平生寫了230首吟詠櫻花的和歌。釋迦牟尼佛舊曆2月涅槃,故此他吟道:「釋迦圓寂圓月時,愿吾終於櫻花下。」(『山家集』)最終,西行法師似乎真的圓了己願,於2月16日故去,為佛主圓寂次日。

西行法師鍾情櫻花,是基於櫻花之高貴、聖潔,不僅展現了其個體美,更呈現出整體美。從他詠櫻的歌中,可體味到他對櫻花品質的稱頌與向往,以及對人生之感悟。

人們爲了追悼西行法師,便在他墓地周圍種植了上千株櫻花,整座山皆被櫻花覆蓋,花開時節,此地便化爲櫻花世界,蔚爲壯觀。

到了武士時代,花開即謝的櫻花,也成爲武士精神的象徵:不執於現世,為義可捨命。日本有句俗語:「花魁乃櫻木,人傑為武士。」此言便道出了櫻之美與士之義的關係。

在論及日本人應具備的精神品格時,江戶時代大學者本居宣長(1730-1801年)用一首和歌如此詮釋:「何爲敷島大和魂,且看朝陽映山櫻。」值得注意的是,宣長所言大和魂,即大和之真心,乃去除一切後天形成的私我與觀念之先天。宣長將櫻花提到了一個更高的境界。

故此,即便今日,在影視中也會看到:當武士捨身取義時,多配有櫻花隨風凋謝的背景。這一藝術手法,并非只是烘托主人公的悲劇結局,更是在暗喻生命之高潔,道義之壯美。

和式祭孔 承古啓今

孔子過世次年(前478年),魯哀公在孔子舊宅立孔廟,按時祭祀,此為祭孔之始。皇帝祭孔始於漢高祖,武帝以後,皇帝每年祭孔,延至清代。民間祭孔,雖因戰亂、改朝等變故偶有間斷,但卻傳承至今,並弘揚海外。

儒學及儒教較系統的傳到日本,是在繼體天皇時代。公元513年,五經博士爲傳授四書五經,來到日本,儒教也一并被帶到東瀛。其後,孔子思想對日本文化影響之大、之久、之深,是不言而喻的。為感恩先哲教化,繼承賢聖思想,日本、韓國、東南亞等深受儒學影響的國家、地區,也效法中原禮制,每年祭拜孔子。

近世以後,儒學再興,日本也開始築建孔廟,較有名的有以下幾座。琉球那霸市的「至聖廟」,始建於1676年,現廟為2013年新建;長崎市的「孔子廟」,建於1893年;櫪木縣足利市足利學校的「孔子廟」,建於1668年;岡山縣備前市閑谷學校的「孔子廟」,建於1684年;佐賀縣多久市的「多久聖廟」,建於1708年;東京的「湯島聖堂」,建於1690年。

在日本,不但祭孔時間不一,祭孔方式也不甚相同。祭孔禮儀可大分爲兩類:中式的和日式的。琉球、長崎等深受中華文化影響、並多爲華人掌控的孔廟,建築風格皆爲中式,其祭孔活動也基本效法中國傳統方式;而東京的「湯島聖堂」等由日本儒學家建起的孔廟,其建築多具日本風格,其祭孔活動也更多體現出日本文化特點,實爲日式祭孔。下面,僅就「湯島聖堂」的祭孔情況做一簡介,並與長崎孔廟祭孔做簡單比較,以窺異同之一斑。

元祿3年(1690年),德川第五代將軍綱吉爲振興儒教,創建了「湯島聖堂」。其實,是將原來朱子學家林羅山建於上野忍崗的先聖殿,作爲儒學學校移至湯島(現東京御茶水)。次年,在此舉辦了首次孔子祭禮。此後,每年春秋兩季各舉行一次。明治時代,曾一度中斷,明治40年恢復,並延續至今。「湯島聖堂」現爲公益財團法人斯文會管理,每年4月第4個星期日上午10點開始舉行祭孔儀式。今年本為4月26日舉行,因中共病毒肆虐而取消。秋季祭禮時日亦尚未確定。

祭祀的主要儀式如下:(1)祭主(斯文會名譽會長)、祭官(神官)、司儀、伶人(演奏雅樂者)及來賓入場,落座。(2)祭官為與會者及來賓驅邪,稱爲「修祓」。(3)伴隨著伶人演奏的雅樂,祭官低唸「警蹕」,告知孔子聖像到來,將安放孔子像的櫥櫃打開。(4)祭官獻上「奠幣」、「奠饌」等。「奠幣」原本為5匹4丈長的絹帛,現用和紙替代;「奠饌」原本為牛、羊等,現主要有蘋果、柑橘、和式點心、酒等。(5)祭主誦讀祭文。祭主、來賓、與會代表行禮拜祭。來賓致辭。(6)斯文會理事長、理事、會員(多爲漢學家、儒學學者。)講經等。二松學舍大學附屬高中學生和與會者一道,唱誦「歌頌孔子聖德之歌」。(7)斯文會理事長致辭,宣佈閉會。

長崎孔子廟由在日華僑於明治26年(1893)創建,是日本本土唯一一座具中式建築風格的廟宇。祭孔時間為孔子誕辰,今年是9月14日舉行,形式與内容基本上繼承了中華古習舊禮,主要依照明代祭禮。其儀式概略為:在大成殿前供上三牲(牛、豬、山羊個一頭),伴隨著雅樂,50餘名祭官身著古裝,手持祭具,依照傳統祭禮舉行相關儀式,等等。除了傳統儀式外,還加入備受日本人喜愛的舞龍、舞獅、變臉舞等文藝表演。

長崎孔子廟的祭奠,除了少許現代元素外,著漢服,奏雅樂,行古禮,可謂煌煌一派漢風;「湯島聖堂」的祭禮,參祭者則身著平安時代古裝,奏和式雅樂,舉和式祭禮,莊嚴、神聖,綿綿一派和風。二者對照,同爲祭孔,卻大不相同,展示出文化傳承、應用之不同路徑。

值得注意的是:在日本,雖然儒學業已本土化了,但東瀛重視的不僅僅是中原文化的華美形式,更珍惜其閃光的精神内核,揚儒以宜和,承古以啓今。

責任編輯:盧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京都是日本的千年古都,也是日本人心靈的故鄉。看到了古都之美你就看到了日本之美…
  • 經歷了一個特別漫長、寒冷的冬天,紐約的春天姍姍來遲。孔子大廈周圍種植的櫻花有的已經盛開,有的還含苞待放;孔廈旁艷紅及淡黃的鬱金香、白黃的野百合也都爭先恐後的展開笑顏,杜鵑花也蓄勢待發,為華埠增加了花季的彩色。4月25日中午,華埠孔子大廈廣場前人潮湧動,由紐約中華總商會和孔子大廈董事會聯合主辦的2015年「華埠櫻花節」拉開了序幕。
  • 海外華語熱延燒,對中華文化更是興趣濃厚,因市場廣大又屬於初步開拓階段,中共設立「孔子學院」,台灣華語教育在近幾年觸角更向國際伸展;當兩岸紛紛爭奪主導權,搶食這塊大餅之際,中國學者卻提到,「若華語世界教育要出一個典範,台灣理應擔當此任」。
  • 明代萬曆年間的《增廣賢文》有句名言:「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古書《壽康寶鑑》中的「福善案」記載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報的故事。讓人看到「拼功業」和「道德實踐」的密切關聯。古人講的「積德」、「積陰德」,其言不虛,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話啊。
  • 「為政以德」的內涵是很深、深廣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講的「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本章,孔子沒有具體解說什麼是「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個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極星一般安居其所,別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環繞著它。
  • 紅樓夢這本書成書的緣起,是聖主康熙皇上賜的這一場富貴。紅樓夢這本未能完成結局的書,這本自傳性質的小說,對應的康熙雍正年間江寧織造府的興衰景況,都是有史料可查的。榮國府,寧國府最早的主人,榮國公和寧國公,從小說內容「焦大跟著太爺出兵」這一細節,結合歷史背景來看,應該是清兵入關時,隨著滿洲人一起入關的那批漢人,類似於大清的開國元勛范文程(范仲淹後人)這樣的漢人。
  • 明代《耳談》作者王同軌的街坊林廣兒的殺妻事件,鑽法律漏洞逃過刑罰,在當地引起不平的鳴冤聲震天價響,而最後的結局,更讓人心震動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體現了孔門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求諸己」, 即向內求,所謂「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在處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慍」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養,在寂寞中成就事業。
  • 在無神論者看來,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實在傳統文化裡,披露了很多人死後的去向,有的人甚至還去了天堂擔任神職。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間新城(現杭州市富陽區一帶)秀才姚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