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mas Cole – The Voyage of Life

湯瑪士柯爾的「生命之旅」

作者:Wei J C
Thomas Cole,《生命之旅-童年》( The Voyage of Life – Childhood ) , 1842,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 Washington DC, 133 X 198 cm , National Gallery of Art(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872
【字號】    
   標籤: tags: , , , ,

華盛頓DC 國家畫廊長年展出湯瑪士柯爾(Thomas Cole)的四幅大型油畫「生命之旅」(The Voyage of Life)。站在這四幅畫前,腦中不斷湧現許多訊息,非藝術的多過藝術的。都是有關這個年輕國家裡那些開疆闢土的人……

關於湯瑪士科爾

湯瑪士科爾一八〇一年生於英國,十七歲時與家人來到美洲大陸,沒有受過正統繪畫訓練,卻被視為美國哈德遜河畫派(Hudson River School)的創始人,他把歐洲尤其是德國浪漫主義的風景畫畫風與技巧轉換成北美的大山大水。柯爾生於英國卻是像早期典型的美國人自學而成,他與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大衛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 同是十九世紀中葉的超驗主義者(Transcendentalist),他們身體力行用繪畫詩文和宗教信仰傳達了「美國精神」。而英國成長的經歷與教養背景,給了科爾另一種視角。他的人物畫並不像學院派訓練出來的準確,但是風景畫卻能讓人屛息凝神,蕩氣迴腸。

他定居於紐約州哈德遜河谷,科爾是第一個探索這片土地的人,他坐著汽船在山谷中旅行,進入山區,並在那裡繪製令人嘆為觀止、鼓舞人心的風景畫。除了家鄉卡茨基爾和阿迪朗達克山脈(Catskill&Adirondack)的美景,他也用畫筆記錄下美國十九世紀中葉的田園生活。他的風景畫帶著淡淡寓言式的哀愁,在那個時代他已經在繪畫中提出自然將被毀壞的預言,人類的科技文明在破壞著自然界景觀。 柯爾是個有著基督教義信仰的人,他認為這些開發的過程在某種程度上違背了上帝的旨意,他的作品,暗示著一種審判或災難可能迫在眉睫。從另一個角度看,他也是美國最早的「環保」主義者吧!

一八四八年,柯爾逝世於他熱愛的卡茨基爾的家,只活了四十七年。

「生命之旅」(The Voyage of life, 1942)是他晚年的作品,也是他總結一生的信仰之作。四幅畫作分別為人生的四個階段:童年、青年、中年、老年。

Thomas Cole,《哈德遜河上陽光明媚的早晨》(Sunny Morning on the Hudson ), 1827, 90 x 132.52 cm , Oil on canvas, Museum of Fine Arts(Boston)(公有領域)

關於生命之旅的童年(Childhood)

在一座陡峭山峰之側,一條溪流從深深的洞穴中流出,山峰隱藏在雲層裡。從洞穴裡划出一條船,船由天使主導航行。金色的船頭與兩側被雕刻成天使的形象,船頭的雕像手中高捧計時器,船上裝滿花蕾與花朵,船中乘載著一個帶笑的嬰兒坐在天使的前方,航行中的船不論朝哪個方向、哪條路線去,都將受阻於兩岸茂密的牧草和遍佈的鮮花。前方太陽冉冉升起,絢麗的光芒照射著群山與金色的航程。

黑暗的洞穴,是我們塵世的起源和神秘過往的象徵。

有「沙漏計時器」領頭的「船」,描繪了我們在時間裡所承受的流年偷換。「船」在這四張圖裡是不變的主題。童年之船沐浴在清晨的玫瑰色光中,繁茂的花朵植物是兒時生活歡樂的象徵。密集的小沙洲和局限的場景,表達了童年的狹隘經歷及其快樂與慾望的本質。畫中前景是埃及蓮花象徵著人類的生命。歡樂和驚喜是童年特有的情境。

生命之旅的青年 (Youth)

這條溪流來到一個場景,富裕的樹木遮蔽了河岸,青翠的山丘形成了高山。前一個場景的嬰兒已成為一個稚嫩又帶有些男子帥氣的青年人。他現在獨自駕駛著船,並且自己掌舵。守護天使在岸上,跟他揮手告別。男子信心十足和熱切期望的身形,朝向前面上方一座雲氣建造的城堡,那是青年的夢想國度。守護之靈在溪流的岸邊,帶著嚴肅而溫和的神情,似乎正在呼喚浮躁的旅行者「放慢速度」。美麗的小溪帶著船隻向空中的宮殿而去,遠方有個轉彎處,在樹下驚鴻一瞥處,有個迅速直行而下的岩石峽谷。而年輕的旅者卻只顧凝視著上方那雲氣結集的圓頂建築,無視於未知與險惡正在轉彎處等候他。

這幅畫描繪的風景是——清澈的溪流,高聳的樹木與山脈,無限的距離和透明的氛圍——青春的浪漫之美。但什麼是真實的?華麗的雲朵宮殿,其最輝煌的圓頂也只有一半顯露出來,在青年眼中它卻真實而高大,是青春追逐的夢想。雲中水晶般的圓頂是嚮往榮耀和名望的標的,然而在名利的追逐過程中,往往忘記了時間是如此的快速,當時間之流一掃而過,只能隨著急流流向永恆的大洋。

Thomas Cole,《生命之旅-青年 》(The Voyage of Life –Youth), 1842,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 Washington DC, 133 X 198 cm , National Gallery of Art(公有領域)

生命之旅的中年 (Manhood)

風暴和雲層籠罩著崎嶇而沉悶的景觀。在令人驚悚的光線中,船身正趨近即將到來的懸崖。湍急的溪流猛烈地沖向黑暗的峽谷,捲起層層浪花,飛向薄霧籠罩的海洋。船在湍急的水域中浮沉,航行者已是一個中年人,正在懇求上天施予援手幫他擺脫險境。烏雲中隱現的惡魔在空中盤旋,守護天使卻平靜地坐在雲端,看著這位受到驚嚇的航行者。

「麻煩」是成年時期的特徵。在童年時代,沒有掛念與責任;在青年時代,沒有絕望一詞。只有當經驗告訴我們世界的現實情況時,才能領會到早期生命的金色面紗,以及人到中年的深刻而持久的悲傷。在這張圖畫中,陰沉黯啞的音調,相互衝突的元素,被暴風雨撕裂的樹木,都是寓言;依稀可辨的海洋,描繪了航行者正在接近生命的盡頭。生活中的各種誘惑使人陷入了困境。旅行者謙卑的向上蒼祈求,表明他依賴一個高級生命的援助,信仰使他相信能免於近在咫尺的災難。

Thomas Cole,《生命之旅-中年》(The Voyage of Life – Manhood), 1842,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 Washington DC, 133 X 198 cm , National Gallery of Art(公有領域)

生命之旅的老年(Old Age)

茫茫雲彩在浩瀚的午夜中肆虐。在世界最後一片陰霾的海岸中,可以看到幾塊貧瘠的岩石。這些形成了河口,被風暴打碎的船,破碎了的沙漏計時器在深水中滑行。航行者現在是一位老人,雲層中有一個開口,老人仰望著一道從雲層中直射出來的輝煌光芒,天使們看著下方陰深的地界,彷彿是歡迎老人來到不朽生命的避風港。

生命之流現在已經到達了海洋,所有的一切都將在這裡安歇。到了晚年,對世界缺乏興趣,畫裡的周遭不再有任何綠意生機。破碎的船隻和沉落水中的計時器,顯示時間將結束。肉體存在鏈正逐漸消失,心靈卻瞥見了不朽的生命。天使的現身,直到航行者失去知覺,向他顯露出來是滿臉喜悅的面容,老人終於到達從未見過的奇異場景。

Thomas Cole,《生命之旅-老年》(The Voyage of Life – Old Age), 1842,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 Washington DC, 133 X 198 cm , National Gallery of Art(公有領域)

結語

看這四幅畫讓我想到南宋蔣捷的《虞美人‧聽雨》:「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短短幾句就把人生三個階段的情境說完,只是說得太透了,少了留給讀者的想像空間。在我看來,柯爾的四幅畫表現的也是一種對生命的感嘆,人來到塵世中的一種糾結過程,最終仰望與安息在神的救贖中。

十九世紀中葉的美國無疑是個蓄意待發的年代;在麻州(Massachusetts)有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詼諧的演說與詩文;康科爾(Concord)的華爾登湖畔(Walden)有大衛梭羅 (Henry David Thoreau )在那裡種豆子;哈德遜山谷中則有湯瑪士柯爾埋頭畫著新大陸的錦繡山川,為這年輕的國家創造出一種有別於歐洲的新的視覺語言。柯爾的哈德遜河畫派一直影響著後來的美國風景畫家。雖然他從來沒有以什麼畫派自居過。@#

Thomas Cole,《失樂園》(Expulsion from the Garden of Eden ), 1828, 100.96 X 138.43 cm, Oil on canvas , 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Massachusetts(公有領域)

——轉載自《藝談ARTIUM》 https://artium.co/zh-hant/node/141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年四季,天道循環。從二十一歲那年起,我的四季循環中多了一季特別的存在——神韻季。第一次邂逅神韻是在渥太華,那天我遲到了。看到的第一個節目是精忠報國。大幕揭開,我的眼淚跟隨而下。
  • 歷史上的今天,徐悲鴻:生命本是天上來,卻撒彩墨在人間。得失去留只一念,重返畫中神仙卷。
  • 提起杜莎夫人,人們很自然地會想到蠟像館。的確,她的一生跟蠟像有著不解之緣,命運多舛,她的坎坷經歷又締造了她的傳奇。是什麼原因使她開始學習製作蠟像?她又是怎樣與法國王室結緣?她最恐怖的經歷是什麼?她又為何背井離鄉遠赴英國?第一個杜莎夫人蠟像館是什麼時候成立的?……
  • 2023年4月中旬,經好友推薦,喜歡藝術的我認識了旅居瑞典的中國畫家范一鳴先生。4月23日,受他和他夫人的邀請,我們到他家做客,觀賞他的畫作,聽他聊創作靈感和中國文化。我也順便採訪了他在中國時的遭遇。
  • 漆器珍貴與耐用之特性,發展出獨樹一幟的漆工藝,是東方文化的精髓之一。「台灣茶文化與漆工藝結合,是翻轉、是重生」,於是黃佳隆開設了「漆器茶道具製作教學」課程傳承這項古老技藝。
  • 對文藝復興藝術感興趣的人很快就會熟悉喬治‧瓦薩里(Giorgio Vasari)這個名字,他不但是佛羅倫斯的建築師、藝術家,還是藝術史學家。1568年瓦薩里彙編的《藝苑名人傳》(Lives of the Most Excellent Painters, Sculptors, and Architects)是文藝復興藝術史上最重要的著作。16世紀意大利許多頂尖的藝術家都是他的友人或熟識。朋友圈裡也有很多人認識15世紀的藝術前輩。
  • 列奧納多的離去讓所有認識他的人都無比悲痛,因為從未有人給繪畫帶來如此高的榮耀。他俊美奪目的外表能為每一個憂慮的靈魂帶來寧靜;他辯才無礙的言辭可以折服最為頑固的頭腦。他的體力可以壓住爆發的怒火;他能用右手擰彎門鈴鐵環或馬蹄鐵,就像它們是鉛製的一樣。他是如此寬宏大度,身邊聚集了眾多朋友,只要其擁有智慧和才能,就不論貧富予以支持。他的一筆一畫讓最卑微平凡的處所熠熠生輝;因此,他的降生真的讓佛羅倫薩得到了一件非常棒的禮物,而他的辭世則給這座城市帶來無量的損失。
  • 列奧納多新聖母大殿(S. Maria Novella)「教宗大廳」(Sala del Papa)的牆上繪製《安加利之戰》(Battle of Anghiari)的草圖,以表現米蘭公爵菲利波手下大將尼古洛‧皮欽尼諾(Niccolò Piccinino)的故事。他構思了一群騎兵爭奪軍旗的場面,他設計這一場面時的奇思異想,公認此畫為技巧高超的傑作。
  • 那些看到列奧納多製作的巨大黏土模型的人發誓說,他們從未見過比這更優美、更精湛的東西;這件模型一直保存到法國人跟隨法王路易開進米蘭、將其打成碎片。他為這件雕塑做的一件公認完美無瑕的蠟製小模型也佚失了,同時丟失的還有他通過研究創繪的一本馬匹解剖學圖冊。
  • 達·芬奇這位天才的想法非同尋常:為了使畫作具有最強的浮雕感,他在陰影的暗度方面致力探索,尋找可以畫出更深陰影、比所有黑色都暗的黑色,以襯托光的明亮。最終,這種方法讓畫面如此深暗,以致沒留下一絲光亮,更像是為表現夜晚的效果,而不是白晝清晰分明的特點,這一切都源於對更強立體感和藝術完美極致的探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