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成賢主宋仁宗 駕崩後連敵國也舉國哀痛

文/周曉輝
清 陳士倌《聖帝明王善端錄(宋元明).冊.宋仁宗一》(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3372
【字號】    
   標籤: tags: , ,

喜歡看戲和聽評書的人大概都知曉《狸貓換太子》的故事,這故事部分借用了歷史上真實的人物關係,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因此在民間流傳甚廣。史書上記載的其實沒那麼複雜:深得宋真宗喜愛的劉修儀(修儀,後宮嬪妃的封號)無子,曾是劉修儀侍女的司寢李氏為宋真宗生下一子,由宋真宗做主將孩子交給劉修儀撫養。李氏被封為崇陽縣君,沒有被陷害,之後她還為宋真宗生下一個女兒,晉封為才人,後來又晉封為婉儀。

李氏生下的這個兒子,於天禧二年被立為太子,宋真宗駕崩以後,太子即位,是為宋仁宗。宋仁宗在位時間42年,是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獲得「仁宗」廟號的皇帝,其諡號是「神文聖武明孝皇帝」。「廟號」是中國古代帝王在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起源於商朝。除了廟號,皇帝駕崩後,朝廷還會依據其生前所為另起一種稱號,或褒或貶,這種稱號為「諡號」。在稱呼時,廟號常常放在諡號之前。

習慣上,唐朝以前對駕崩的皇帝一般簡稱諡號,如漢武帝、隋文帝,而不稱廟號。唐朝之後,由於諡號過長,所以改稱廟號,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儘管廟號的選字並不嚴格參照諡法,但是也有褒貶之意,如太祖、高祖指開國立業;太宗指發揚光大;世祖、聖祖、成祖指開創了一個新時代;仁宗則是仁愛賢德之君……

宋仁宗像(公有領域)

作為宋朝第四位皇帝的宋仁宗,的確是位仁愛賢德之君。他對人仁慈寬厚,崇尚節儉,還能嚴格約束自己。

仁宗的仁慈寬厚體現在他心存天下百姓、體現在他對待以下犯上的臣子和讀書人身上、體現在對侍臣的態度等方面。他曾下詔,對於天下孤獨患病的人,當地官府要送醫藥慰問他們。當某地出現水災、地震、蝗災等災害時,他除了祕密向上天禱告或赤腳立在大殿前外,亦下詔採取賑濟貧民、掩埋死者、賞給家屬緡錢、減稅、清理官吏中貪暴不撫恤百姓之人等措施。

在一個暮春時節,仁宗在御花園裡散步。走了一段時間,身邊的人發現仁宗頻頻回頭,卻又什麼也不說,不知道是什麼意思。等回到宮裡,他急忙對宮女說:「渴死了,快幫我端水來喝。」宮女問他為何不在外面喝水,而要忍耐這麼久呢?仁宗回答說:「我回頭找了多次,沒見掌管茶水的當值太監,又不便詢問,因為我要一問,他必然受到責罰,所以忍渴而歸。」

一日,仁宗正吃著飯,突然咬到一粒沙子,牙齒一陣巨痛。他趕緊吐了出來,還不忘對身旁的宮女說:「千萬不要跟別人說我吃到沙子的事,這可是死罪啊!」

當時,四川有一個舉人給成都知府寫了一首詩「把斷劍門燒棧道,西川別是一乾坤」。這是一首鼓吹獨立的反詩,知府馬上將人捆綁進京,上表陳述此事。仁宗看了大笑,認為這是一個老舉人急於做官的一種表達方式,不需要治罪,可以讓他在一個小地方做司戶參軍。據說,這個舉人到任不到一年,就羞愧而死了。

圖為清 陳士倌《聖帝明王善端錄(宋元明).冊.宋仁宗三》。(公有領域)
圖為清 陳士倌《聖帝明王善端錄(宋元明).冊.宋仁宗三》。(公有領域)

還有宋朝大名鼎鼎、剛正不阿的清官包拯,在仁宗推辭不掉張貴妃的提拔娘家伯父任宣徽使的請求並上朝宣布任命後,他極力反對,而且慷慨激昂。因為他與仁宗距離近,還把唾沫星子噴到仁宗臉上。最終仁宗收回了任命,而且對其沒有絲毫的怪罪。

諫官王素勸諫仁宗不要親近女色,怕陛下為女色所惑。於是仁宗命令太監給那些被送進宮的女子每人三百貫,然後馬上送她們離宮。仁宗四年,其先後兩次將宮女放出宮,人數分別為214人和236人。

宋朝著名的「三蘇」之一的蘇轍在參加進士考試時,僅憑藉道聽途說,就抨擊仁宗坐擁千名妃子,每日歌舞飲酒,尋歡作樂,不理朝政。考官以皇帝並無此事而蘇轍妄言,想要將其罷黜查辦。仁宗卻說:「朕設置科舉考試,目的就是接納敢言之士。蘇轍雖然官職低微,但如此直言,還是應予錄取。」

仁宗還多次告訴大臣不得濫用死刑,一旦判處死刑,都要上報皇帝,仔細斟酌。這樣,每年都有千餘人避免被判死罪。

對他人仁慈寬厚,對於自己,仁宗卻嚴格要求,時時自我約束。他常常穿浣洗過的衣服,寢帳衣服的面料也多用棉布。曾經有大臣建議以玉清舊地作為御苑,仁宗卻說:「我繼承了先帝的苑囿,尚且覺得地方很大,為什麼還要這樣做呢?」

一天晚上,仁宗突然餓了,他本想吃燒羊肉,但沒有現成的,於是作罷,也沒有傳御膳房起火。仁宗的想法是,如果開了這個頭,那麼以後御廚就會每晚殺羊,以備不時之需,這樣過於奢侈浪費了。而且,「怎麼能因為一時的飢餓,而開始無止境的殺戮呢?」

《帝鑑圖說》插圖《夜止燒羊》。(公有領域)
一天晚上,仁宗的肚子突然餓了,他本想吃燒羊肉,但沒有現成的,於是作罷,也沒有傳御膳房起火。圖為《帝鑑圖說》插圖《夜止燒羊》(局部)。(公有領域)

還有一天夜裡,仁宗在宮中聽到絲竹和笑鬧之聲,便問宮女「此何處作樂?」宮女告訴他是來自民間酒樓,並有點埋怨道:「外間如此快活,都不似我宮中這般冷冷清清。」仁宗說道:「你知道嗎?正是因為宮中如此冷清,外邊才能如此快活。我若是快活了,外邊就冷清了。」

這樣的仁宗在對外關係上,也是推行溫和的政策。西夏人侵擾邊境,宋軍只是將他們趕出國境。遼國人協助西夏攻打宋朝,仁宗派大臣富弼去談判,自願被「敲詐」,獲得遼國反助宋朝攻打西夏。契丹人背叛盟約,仁宗任用范仲淹率軍將其打敗後,為了保持雙方的和平局面,仁宗同意給其增加歲幣。

宋仁宗常說:「好戰者亡,忘戰者危,不好不忘,天下之王。」那就是不喜好戰爭,但也不懼怕戰爭,才可以於天下稱王。在其看來,戰爭是為了拯救,是出於仁義,而不是為了帶來災難。

在宋仁宗42年的統治期間,國家相對安定,群臣上下皆懷惻隱之心,經濟繁榮,科技和文化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這一時期,出現了唐宋八大家中的六位: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誕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官交子」,還出現了活字印刷術……史學家稱宋仁宗為「守成賢主」。

圖為清 陳士倌《聖帝明王善端錄(宋元明).冊.宋仁宗二》。(公有領域)
清 陳士倌《聖帝明王善端錄(宋元明).冊.宋仁宗二》。(公有領域)

公元1063年,宋仁宗駕崩,時年54歲。其駕崩的消息傳出後,舉國哀痛。「京師罷市,巷哭數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燒紙錢哭於大內之前。」而洛陽焚燒紙錢的煙霧飄滿了洛陽城,以至天日無光,就連偏遠地區的人們也戴孝帽哀悼。

更令人驚詫的是,在其訃告送到北方的敵國遼國時,「燕境之人無遠近皆哭」,遼道宗耶律洪基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其還「驚肅再拜,謂左右曰:『我若生中國,不過與之執鞭持蓋一都虞侯耳!』」

清代的乾隆皇帝曾說:「平生最佩服的三個帝王,除了爺爺康熙和唐太宗,就是宋仁宗了。」《左傳》中說:「為人君,止於仁。」宋仁宗,就是這樣一位皇帝。@*#

參考資料:

《宋史》
《東軒筆錄》
《北窗炙錄》
《曲洧舊聞》
《澠水燕談錄》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紛繁亂象中,神的安排從未偏離,神掌管著一切,巨細無遺地查看著人的一思一念。瘟疫是對每個人是否公義的檢驗,在自救無效的當下,離神太遠的我們,是不是應該歸正對神的敬畏?我們是不是要真心懺悔:我們享樂縱慾的生活,是否早已背離神為我們做的安排?「政治正確」與道德相對主義是否讓我們喪失了原則與道義?我們的文化藝術是否越來越不辨善惡美醜,越來越墮落變異?我們的商業貿易裡有多少傷天害理、不可告人的祕密?在與倫理道德不符的科學領域裡,我們是否扮演過反神的角色?我們是否迷信神靈,卻從不遵守戒律?
  • 劉伯溫是浙江青田人,輔佐明太祖朱元璋平定天下,官至御史中丞,封誠意伯,因此後世也稱他為「劉青田」、「劉誠意」。清人計六奇《明季北略》筆記裡曾兩處記載著崇禎皇帝在密室中親見劉伯溫所繪圖畫一事,畫面的內容竟是一位和崇禎聖容一模一樣的人懸梁自盡。
  • 漢宣帝是史上有名的中興之君,而他第一道詔書流露的「深情」更是史上流芳。於公於私,漢宣帝都顯露了真摯又深刻的仁愛之心。
  • 康熙初年,學士孫芑瞻(名在豐)擔任皇帝身邊的侍講。他跟眾人說了自己親見的康熙皇帝的幾件事。在正史和史料中,有許多康熙帝謙虛勤學、敬天愛民、仁愛寬容賢臣的故事。
  • 商湯對人、對萬物都能作到「網開三面」。夏桀失政在鳴條這地方被商湯打敗了。當時,商湯並沒有馬上取代他的王位。他對夏桀說:「我將為君王恢復道德,復明人心。」夏桀對商湯說:「君有人,這是君的國。」就是說夏桀看到商湯擁有民心,也就擁有了這片國土。於是夏桀帶著五百個追隨者離開。他從中野遷徙到不齊又遷徙到魯地,結果如何呢?
  • 唐宣宗崇尚文雅的小故事。他為何自比鄉貢進士呢? 他怎樣選博士?為何他「大中之政」被史學家給與「有貞觀之風」的評價?
  • 清朝四大謎團之一,世祖順治皇帝是死於天花,還是出家為僧?董鄂妃為何能成為順治帝的摯愛,她到底是誰?
  • 康熙帝在位期間廣施仁政,布恩德於四海,使得天下出現了「萬民康寧、天下熙盛」的盛世景象。而作為中國帝制後期最為聖明的君主,康熙對後代的教育亦是歷代帝王中最為勤謹的一位,故其後代皇子王孫多文武全才,實為中國歷史上極為成功的教育家。
  • 清聖祖康熙皇帝的聖德神功、千秋盛業給人類留下典範。同時,康熙皇帝是一個孝思、孝行逾恆的聖君。康熙皇帝怎樣重視孝道?又是怎樣實踐孝道的呢?
  • 漢靈帝即位的元年,黨錮之禍剛剛過去一年,名列「三君」的大將軍竇武、太尉陳蕃相繼遭宦官毒手,隨後無數清流名士慘遭迫害,第二次黨錮之禍再掀腥風血雨。 「武等正直,而見陷害,奸邪盈朝,善人壅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