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難以預測如何做決定?可愛島實驗的啟示

作者/ 金炅祿 譯者/ 陳采宜

人氣 349

二0一九年一月一日,我在咖啡廳邊回顧儲存在 Google 相簿裡的相片,邊寫下簡單的文字,然後為未來十年構想計劃。在整理希望未來能實踐的事情後,我為接下來十年選出的標題是「Farmer ’ s Dream」,也就是農夫的夢想。當然,我並沒有要成為真正的農夫。農夫按照一定的循環栽種作物。整地、播種、灌溉、除草、收割、加工、販賣,然後再次進行整地。

因為不知道洪水或乾旱等自然災害和外在環境會有什麼變化,所以儘管再盡心盡力地播種及灌溉,也不能隨心所欲地決定收成物的量和狀態。但是,他們仍然為了應付變化莫測的自然環境;為了創造最好的結果而不斷努力。接下來的十年,我也想和他們一樣。為了達成我想要的目標,我要努力耕耘。

無法隨心所欲的外在環境以及無能為力的事太多。但是我不會就此屈服,會努力地去解決,然後一直努力到獲得最好的收成物為止。這就是將我未來十年取名為「農夫的夢想」的原因。

也許有些人會說,未來不知道世界會變成怎樣,甚至連明天的事都無法預測,有必要訂立十年計劃嗎?但是,所謂的計劃是,畫出今後要往前邁進的地圖。

plan, 計畫
未來不知會變成什麼樣,有需要制訂計畫嗎?。(fotolia)

長期計劃的目的是,盡可能想像自己在看不見地遙遠未來的樣貌。然後每年、每月、每天透過計劃應付變化,為達成目標往前邁進。如果你問我是否每天都有條理地過生活,坦白說,並非如此。我有懶惰的時候,也有想放棄的時候,還有無法相信我自己的時候。但是,當我動搖的時候,長期計劃能使我重新回到正軌。

我為了做出人生中的重要決定、選擇,持續整理想法,為了整理自己的內心,不斷地提出疑問。並且在可能的範圍內向人們公開。藉由公開,對我所做的決定形成看不見的約束力。這個約束力就是責任,不管我訂立的計劃有多麼美好,如果我不遵守和自己的約定,不對我的言行負責任的話,那個計劃就只是癡心妄想罷了。

人的一生面臨很多的選擇,當該選擇的時候要如何做決定?(fotolia)

很多有選擇困難的人,並不熟悉責任。就連問他「想吃什麼?」也無法做出決定。當然許多人這麼做是基於體貼對方,讓對方選擇想吃的食物。但是也有不少情況是,因為沒有想法,所以把做選擇這件事推給對方。

德國一名新聞記者用「或許(maybe)世代」一詞來表達在年輕世代中增長的選擇障礙現象,為什麼會這樣呢?鄭在勝博士在電視節目中將這個世代的人容易產生選擇障礙的原因,歸咎為三個要素:

第一,由於選項日益增加,因此對於未能選取的選項,留戀與遺憾也隨之變大。

第二,選擇的經驗太少。「缺乏」才能招來欲望,也就是說,人必須很渴望,才能輕易做出選擇。然而,我們的現實情況是,小時候有什麼需要的東西,父母都準備好了。長大之後也是生活在有人會替我們做選擇的環境中。

第三,是社會環境讓人感受到「只要失敗就完蛋了。」我們生活在一個過於刻薄的世界,沒有所謂的敗部復活賽,因而對失敗產生恐懼。

可愛島的實驗

聽到這裡,讀者是否覺得慶幸,選擇障礙的原因多半在於環境,而不在於我們自己。個人無法輕易改變外在環境,相反的,認同和遵循既簡單又快速。但是,我們不能只是被動地接受。為了改變外在環境,我們必須竭盡所能,甚至有人構想出解決這種問題的商業模式,進而創業,方法實在是太多了。但是,首先我們必須認清自己所處的環境,才能使其變為可能。認同我身處的情況,做我做得到的事情。

為了從選擇障礙中跳脫出來,開始練習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如果害怕失敗的話,心裡就想著,即使失敗也沒關係,從這開始循序漸進地慢慢往前。人不可能一步登天,如果一直以來都是交給別人做選擇的話,從現在開始,試著依照自己的意志去做。並將自己做的選擇告訴大家,創造看不見的約束力,對自己負責。若發現自己無法遵守約定,也不要有太多的愧疚感。試著訂立更具體的計劃、找出自己可以做到的方法,也可以徵詢其他人的意見並尋求幫助。在自我放棄之前,失敗不存在。

想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就必須相信自己。位於夏威夷附近的可愛島,因為景色優美,而成為電影《侏羅紀公園》的拍攝地。然而大約在七十年前,島上有十分嚴重的社會問題。失業者太多,到處都是酒精成癮者及賭博成癮者,使得不良少年和未婚媽媽等問題嚴重。

心理學家艾美.維納(Emmy Werner)與其團隊,在島上進行了一項實驗,想找出產生社會不適應者的關鍵因素。他們將一九五五年出生的八百三十三名嬰兒全數納為調查對象。為了找出更確切的原因,還額外觀察成長環境特別嚴苛的二百零一名孩子。這項實驗總共進行了四十年,生活在最惡劣環境的二百零一名孩子當然被預期會成為社會不適應者。

然而,艾美.維那博士發現了奇怪的地方。在被觀察者當中,有位孩子他的母親十六歲,父親十九歲。出生後沒多久,父親就去當兵了,母親扔下孩子離開了小島。父親退伍後,雖然回到家中,卻每天和祖父爭吵。在這樣家庭環境下長大的他,出乎大家的預想,成為了非常優秀的人。不但充滿自信,美國學測SAT的分數也很高。同時身為學生會長,具備優秀的領導能力,拿獎學金就讀加利福尼亞大學。

艾美.維那博士心想這名學生或許只是個例外,於是再深入研究。隨後他發現二百零一名的高危險群學生中,具有自我效能感且茁壯成長的孩子有七十二名。在實驗開始二十年後發現的這個結果,使研究團隊改變了研究方向。到底是什麼讓這七十二名孩子即使身處逆境也能堅持下去?

給孩子支持的力量,孩子就有往上爬的韌性。(Fotolia)

這些孩子即使遇到艱辛的事,也會像掉落地板的橡膠球一樣再次往上彈起,這種力量被稱為「韌性」。那麼,這些孩子共同擁有的重要因素是什麼呢?就是人際關係。

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這些孩子都至少有一個全面支持自己的人。不管是父母、爺奶、朋友還是老師都好,總之,即使身處逆境也能往上爬的力量泉源,就是相信自己的那個人。

選擇的責任應由本人承擔,然而能夠持續往前邁進的力量,則是來自於和「相信我的人」的關係。我也深切地感覺到那力量。一直為了看不見的目標往前邁進,必定會有感到孤單、疲憊及不安的時刻。但是因為有相信我的人,所以無論結果如何,我都沒有放棄,並且繼續往前邁進。

萬一我覺得沒有半個人相信我呢?絕對不會那樣。雖然相信我的心意是對方給予的,但是要怎麼接受那個心意是由自身來決定。只有自己先去相信別人,才能接收到他人完全相信自己的心意。當我們開始相信別人後,環顧一下四周,將感覺到自己也被深信著。

本文摘自<讓思緒清晰、工作有條理的大腦整理習慣:扔掉不必要的思緒,簡化整理每天的工作與生活,采實文化>

· 會讓你後悔的五種決定
· 選擇障礙?3方法掌握正確資訊 做對決定
· 把老闆當家人 自己就是職場上值得被愛的人

責任編輯:陳真◇

相關新聞
【從職場看世間】謠言的可怕
用運動克服職場7種心理障礙
常做這八件事讓你職場生涯更成功
什麼時機該換工作? 換職前先評估三件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