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爸媽必修課】(31)

【爸媽必修課】小男孩求抱抱 分離焦慮有解嗎?

小男孩對母愛的需求家長千萬不可忽視,而且經常地擁抱、說話可以減輕分離焦慮的產生。(Shutterstock)
人氣: 491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20年05月24日訊】作者:陳彥玲博士 / 整理:余亨之・大紀元
為什麼許多華人孩子5~6歲、甚至更大的時候,還纏著媽媽要抱抱摸摸,希望得到母親的愛撫?孩子缺乏了什麼?此時家長該如何回應孩子呢?如何處理好孩子的「分離焦慮」?

小男孩也喜歡討擁抱

小女生黏媽媽、撒嬌,人們不會感到奇怪。如果男孩子這樣,大家就會說「這麼大了,你還這樣」。事實上,這樣的男孩在他的童年沒有得到充分滿足。我們的肌肉皮膚本身是每天都在成長,每一寸的皮膚都有感覺的,像有生命一樣,必須隨時接受東西進來,(人體)那麼大一片面積,他就是要這種很強烈的接觸(擁抱),而且要足夠。當這種接受的信息進來、安全性足夠時,他就能成長的安穩一點,尤其是男生。

男生從他被認知的社會角色開始,就是不能哭的,有壓抑性的,難有知心朋友的。在他被壓的很重的情況下,他其實需要很強烈的、頻率很高的、很柔順的愛撫,去解開壓抑他的很強烈的力量。

所以當5-6歲孩子還需要抱抱的時候,媽媽就要先去想一想他以前缺少了什麼,我們給了他什麼樣的壓抑?如果孩子童年得到的愛撫是足夠的,到了5-6歲就不會太黏著媽媽,爸爸可以帶著他去騎腳踏車,在戶外大風景中,迎著風唱歌,對著遠山呼喊。

男孩的「分離焦慮」

這有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對非常富裕的父母,把8歲的獨生子送到一家非常昂貴的貴族學校裡住宿學習。後來學校發現這個男生喜歡女性內衣等東西,這時男孩已經13歲了。他的媽媽非常痛苦,她說:我雖然沒有文化,但是我可以花錢請最好的老師、最棒的教練來教育孩子。可是,再好的老師也代替不了母愛。男孩形成這種癖好的時候,是不是他缺少了什麼?

首先,他對自己的性別認知上有沒有出偏?如果他是這一類的,我們也有專門的治療方式,這類的(傾向)我們先不談。如果他不是這一類的,孩子這麼小就跟媽媽分離,他就會有一種焦慮存在;如果他的「分離焦慮」沒有被處理掉、沒有被照顧到的時候,他是反其道而行的,就會出現一般社會的認知概念中不應該出現的事情。

比如說,他是男生的身體,可他不喜歡穿男生服裝,可能特別喜歡某個女老師,就拿了她的東西,從而滿足一點自己擁有的慾望。

這對小小孩來說,是很正常的;如果媽媽在旁邊摟摟抱抱他,就沒事了。那麼小的孩子,到寄宿學校去,他是很弱小的「民族」,那些哥哥們都比他大,也玩不到一塊去,那他的寂寞可想而知。

我們以前研究過資優生,他們很多人上了大學以後,狀況都不太好,甚至還有的在博士班讀了十年才畢業;還有的人成績很好,可是生活能力很差。所以平衡發展,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

大老闆的堅強後盾

古人云:「女子本弱,為母則強」。當你成為母親的時候,你會願意吃很多的苦,為了孩子的成長打下很好的基礎,所以別瞧不起身為人母的位置,這個位置不是任何人可以取代的了的。不管你有沒有知識、錢財,你給孩子的這種安全感、自強不息是非常重要的。

有一個很棒的董事長,他的員工非常多;他曾經歷過兩次世界性的金融風暴,他都爬起來了。他說:我能爬起來的精神指導,來源於我那個不認識字的、在鄉下種田的母親,她的身影、她的身教、她對我真正的付出,讓我學習到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你的意志力可以不被打倒,只要你的心裡擺著是別人的時候。」

因此,在他經營這家大公司的時候,他心裡擺著是他的客戶,而不是他的業績,所以他能安然度過兩次世界金融危機。

媽媽抱孩子是無法取代的

有一個朋友去照顧一個5歲的小男童,他的媽媽工作實在太忙,每天男童早上起來的時候,媽媽已經上班去了,男童就會委屈地不住地哭。照顧男童的這個朋友,也是一個男孩子,他就問他能不能去抱這個男童呢?

抱小孩的方式是有講究的,抱他什麼部位、抱多久、用多大力……這些不是隨便就來的。比如大一點的孩子(4-5歲),如果他穿的衣服是帶有英雄偶像的(超人),或者在家裡經常毛巾一披擺「超人」架勢的,這樣的孩子你不要把他抱得太緊,你可以拍拍他的肩膀,跟他像「哥們兄弟」一樣。

如果是想媽媽會哭的這類男童,這種現象絕不是一天造成的,可能是更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就無暇照顧他,是長期處於不安的情況下造成的。因為在孩子更小的時候有一個階段,就是眼前所見的東西不見了,他就認為是永遠不會回來了。因此,他會害怕緊張。

在我們的生活中,到了5-6歲時,不論男孩、女孩,有的時候爹媽不在身邊的時候,他會覺的永遠的失去了,孩子的這種焦慮,家長會不會解讀呢?抱孩子是有講究的,媽媽的抱與別人是不一樣的。父母的角色實在太重要了,不是任何人用錢或借助資優專業的人士能替代的,也不是靠幾個技巧能解決的,而是體現了父母的那顆心。#(待續)
視頻:陳彥玲博士【爸媽必修課】(31):5~6歲小男孩「求抱抱」時怎麼辦?如何處理好孩子的「分離焦慮」?

本文刊載於舊金山5月23日教育版

每週為您獻上舊金山最新消息

責任編輯:李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