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本斯筆下的聖洛克——無懼瘟疫的慈悲

文/埃里克·貝斯(ERIC BESS) 翻譯/陳遇
彼得·保羅·魯本斯的作品《基督任命聖洛克為瘟疫守護神》(Christ Appointing Saint Roch as Patron Saint of Plague Victims)細部,約1623—1626年。油彩、畫布。聖馬丁教堂,阿爾斯特,比利時。(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167
【字號】    
   標籤: tags: , , ,

近幾個月以來,世界籠罩在疫情肆虐的恐懼下。新聞媒體不間斷地報導,政府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商店的生活用品被搶購一空,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全球大流行病。

然而,這並不是西方社會第一次遭受瘟疫之苦。早在14和17世紀,歐洲就經歷過黑死病,一種由鼠疫引起的大瘟疫。黑死病在歐洲爆發(14世紀)的五年之內,估計就有超過2千萬人喪命,是當時歐洲三分之一的人口。黑死病之後便消失了,但300年後又再次捲土重來。

那時候的歐洲人是如何面對黑死病的恐懼呢?很多人在信仰中獲得了慰藉。雖然有部分人錯誤地利用了這種超自然力量來合理化對猶太人的迫害,不過,還是有很多人因為信仰而能正向面對瘟疫。

在天主教傳統中,藝術不僅是傳授宗教道理和故事的媒介,更為身處困境的信徒提供了慰藉。

藝術史學家路易絲·馬歇爾(Louise Marshall)博士表示:「透過建立起圖象和信徒之間在宗教上恩義的關係,那些身處瘟疫時期的人們並非神經質或徬徨無助,相反地卻採用了相當正向的——而且在他們眼中是——有效的手段來重拾對他們周圍環境的掌控。」「瘟疫期間,很多城鎮的第一道超自然防線仍是當地的守護神。在天庭上,地方上的守護聖者可以受市民之託為當地社區的疫情求情。」

換句話說,在黑死病期間,人們對著守護聖者的畫像禱告,守護聖者則能作為患者和天堂之間溝通的橋梁。這些守護聖者包含聖塞巴斯蒂安(St. Sebastian)和聖羅薩莉亞(St. Rosalia)。在對抗瘟疫上,聖洛克(St. Roch)則尤為重要。

聖洛克的故事

根據《黃金傳說》(原名聖人傳說),洛克出生於法國和意大利邊界的蒙彼利埃(Montpelier)。他的母親是一名女貴族,因為不孕而向聖母瑪利亞禱告。洛克出生時就有一個紅色的十字胎記,在很小的時候就非常虔誠信奉基督。

聖洛克
聖洛克常被描繪為拄著拐杖的旅者形象,伴隨著一隻獵犬。圖為法國穆蘭馬熱聖母院的彩繪玻璃。(Fagairolles 34/Wikimedia common提供

在洛克20歲時,他富有的雙親便去世了。隨後,洛克放棄了全部的財產,前往意大利幫助患有瘟疫的病人。他四處遊走,奇蹟般地驅走了瘟疫:方式是透過禱告,做出十字架的手勢,然後用他的手觸摸。

在拜訪幾座城市後,一位天使告訴洛克他將會染上瘟疫。他當時在意大利的皮亞琴察(Piacenza),當地的市民將他驅除出境;他便住在附近的一座樹林中,在那裡用樹枝和樹葉搭了一間小屋。

儘管身體狀況不佳,洛克每日仍欣然地祈禱著。地上出現了一道湧泉為他提供水源,緩解了他的高燒;附近的戈特哈德伯爵飼養的一隻狗為他送來食物並舔他的傷口。奇蹟般地,他度過了危難。在一次狩獵途中,這隻狗將主人戈特哈德伯爵領到洛克的住處,伯爵隨後成了聖洛克的追隨者。

儘管沒有完全復元,洛克仍然繼續著他的使命。他前往附近的城鎮,治療受瘟疫之苦的人們。不久,洛克乞求上帝治癒他的病,並因此康復了。

痊癒之後,洛克便回到從小生長的省分,當時正處於戰爭狀態。他被自己的叔叔囚禁起來,因為叔叔沒有認出他以為他是間諜。洛克拒絕世間的榮耀,並沒有透露自己真實的身分。他欣然接受了監禁,接下來的幾年便在監獄祈禱中度過。

在監獄裡待了五年之後,洛克再次命在旦夕,一道曙光從監獄裡向外射出。他的最後一次禱告是,願所有以耶穌之名向他祈禱的人都從瘟疫中解脫。在他去世後,一位天使在他的頭下放了一塊金牌。那塊金牌上寫著,洛克死前的禱告被應允了,並標註了他的名字,以便後人能知道他的真實身分。

彼得·保羅·魯本斯的作品《基督任命聖洛克為瘟疫守護神》,約1623—1626年。油彩、畫布。聖馬丁教堂,阿爾斯特,比利時。(公有領域)

洛克成為瘟疫守護神

彼得·保羅·魯本斯是位虔誠的羅馬天主教徒和反天主教改革的重要畫家,在他創作《基督任命聖洛克為瘟疫守護神》這幅畫時,黑死病尚未全然在歐洲消失。這幅畫是一幅大祭壇畫的一部分,於1626年為比利時的阿爾斯特協會(啤酒花和穀物批發商)所作,他們的守護聖者便是聖洛克。

彼得·保羅·魯本斯的《自畫像》,1623年。油彩、畫板,85.7 x 62.2公分。王家收藏信託,白金漢宮,倫敦。(公有領域)

魯本斯將畫的構成分為上下兩部分。上半部描繪了四個人物:耶穌、一位天使、聖洛克和一隻狗。耶穌身著紅袍降臨黑暗之中,祂的頭周圍散發著光,照亮了黑暗。

耶穌指著天使手上的標語,上面寫著「Eris In Peste Patronus」,意思是「你在瘟疫中扮演守護者」。

聖洛克則單腳跪著,望向耶穌。他的右手拿著一根拐杖和袋子,左手指著自己,像是在感謝耶穌的指示。

在畫的下半部分,魯本斯則畫了許多感染瘟疫的人。他們望向上方的景象,雙臂伸出,請求從痛苦中解脫出來。

這裡只有一個人是站著的。魯本斯巧妙地安排了這個人物,讓觀者的視線不會就此移開,而是藉此再拉回到畫面的上半部分。這也是畫面中唯一同時出現在上半部和下半部的人物。

無懼的慈悲

在黑死病高峰期間,很多人出於恐懼甚至拋棄了染病的家人。

聖洛克的故事和魯本斯的畫可以給我們帶來什麼啟示呢?在恐懼的時刻,我們很容易只關心自己的安危。當然,注意自己的健康是理所當然的,但我們也應該確保家人的安危。不過,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不要讓恐懼阻擋我們去照護別人。

我從聖洛克故事中學到的是信念和慈悲。歐洲人在面對黑死病時,不可缺少的一點即是信仰,一股比他們自己還要強大的慈悲力量。聖洛克並不畏懼疾病和監獄,因為他對上帝的信仰非常堅定且強大。他的理想是熱心地幫助受苦的人們,而他也確實做到了——這也是為什麼儘管他拒絕了一切世俗的聲望,但在700年後的今天我們仍然持續訴說著他的故事的原因。

儘管魯本斯的畫中清楚地分成了上、下兩半部,但在解讀上並不全然如此。也就是說,天堂的事務和世俗的問題並不是各自獨立的。畫中最重要的人物是耶穌、天使和聖洛克,但耶穌手指的那副標語(觀眾的視線不可避免地被帶向此)在構圖中亦同為重要:這副標語昭示了聖洛克是瘟疫的守護神。天使拿著標語看向觀眾,像是在說:「天堂並沒有忘記你。」

像聖洛克這類訴說著一個人即使離世之後仍承接著為受難者服務的故事,其實傳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聖洛克拒絕物質回報,但他並沒有拒絕物質世界,而他也沒有將自己與世隔離。拒絕獲得物質上的回報和拒絕世俗世界是截然不同的。藉由他的信仰和與之生出的慈悲心,他毫無畏懼地前往世界各地,儘管他自己也在痛苦之中,仍儘可能地幫助更多世人,而他的慈悲甚至延伸至他離世之後。

我自己其實也非常擔心疫情。但聖洛克的故事和魯本斯的畫作提醒了我,要堅定自己的信仰和慈悲之心,並且在世界面臨新病毒威脅之時能夠給予他人——任何人慰藉和安寧。如果我們的信念和慈悲之心夠堅強,說不定神蹟也會降臨。

傳統藝術作品有種不可思議的力量,可以指向肉眼不可見的東西,從而引發我們思考:「這對我、對每位觀眾意味著什麼?」「它如何影響了過去,又會如何影響未來?」「它對我們身而為人的經歷有什麼啟迪?」這些是我們在「觸及內心:傳統藝術為我們傳達了什麼」系列中探討的一些問題。

作者簡介:

埃里克·貝斯(Eric Bess)是一位美國寫實藝術家,目前是視覺藝術博士研究所(Institute for Doctoral Studies in the Visual Arts,IDSVA)的在讀博士生。

原文 Fearless Compassion in a Time of Plague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責任編輯:茉莉#

無黨派和獨立新聞

大紀元是無黨派的,基於傳統價值觀的媒體。我們認為真正的新聞是基於道德原則的。我們關注的是重要事件和政策及其影響,而不是黨派關係。我們不跟風目前新聞業出現的有意不道德的趨勢,而是用我們的價值觀,遵從真理與傳統原則,做出誠實的報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文徵明以「白描法」鉤出娉婷玉立的蓮花,用極婉約勻稱的細線來鈎勒。為了顯現花瓣的精氣有神,畫瓣尖,下筆時先以書法中的「頓筆」為之,再提筆上來,一上來就見真章了。我們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線條是那麼細緻溫和,好像隨手不經意地就畫出來似的,柔中帶剛,剛中有柔。顯得韻味無窮。
  • 南梁 張僧繇《雪山紅樹圖》(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光凸凸的山,除了輪廓線以外,不添加任何線條也就是沒畫皴法。 這幅畫怎麼和常見的中國山水畫迥然不同呢?
  • 來自比利時的法蘭德斯風格畫家安東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西元1599年–1641年)是一名臻求完美的肖像畫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替英國國王查理一世所繪的肖像畫,優雅地呈現了查理一世和他的宮廷樣貌。范‧戴克也是一位色彩大師,他善於運用色彩和大膽的筆觸來表達光線、物體的移動和布料質地。這項特長也讓他得以在作品中描繪出高度精準卻仍具有繪畫特點的蕾絲質地。蕾絲這種非常精緻又複雜的布料是16至17世紀時富有的藝術贊助人流行配戴的服飾配件。
  • 華麗誇張的定型角色(stock characters)、簡單的情節、即興對白和戶外表演,是即興喜劇(Commedia dell’Arte,又譯藝術喜劇)的核心特徵。其幽默劇情常圍繞著年輕戀人的種種考驗。演員們不受台詞限制,可以根據觀眾的反應調整表演。這些喜劇常含有對時政的諷喻和接地氣的幽默,可以巧妙避開查禁。這種意大利民間戲劇形式也成了18世紀洛可可(Rococo)藝術運動的理想題材。
  • 冬天多少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沉悶些,有些人覺得天空烏雲密布缺少陽光令人提不起勁來。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算在最昏暗的日子裡也有色彩。最近我坐在一家咖啡館裡望向天空,當天刮風下雨天色昏暗,天空不再出現彩虹,反倒像是大理石般帶點細微的灰色、藍色甚至紫色。
  • 意大利偉大的藝術寶藏之一是位於帕多瓦(Padua)的斯克羅維尼小禮拜堂(Scrovegni Chapel)。是什麼讓小小的斯克羅維尼神妙不凡,且意義重大?
  • 丁托列托在自己畫室的牆壁上寫有這樣的座右銘,作為靈感之源的提醒:「米開朗基羅的造型與提香的色彩」(Il disegno di Michelangelo ed il colorito di Tiziano)。《創造動物》這幅畫是向兩位大師致敬之作:丁托列托動態地描繪了神體,並滿懷愉悅地讚美自然界。此畫如今收藏在威尼斯學院美術館(Gallerie dell'Accademia)。
  • 美國作家史丹利‧霍洛維茨(Stanley Horowitz)寫道:「冬天就像蝕刻版畫,春天是水彩畫,夏天像油畫,而秋天是綜合四季的馬賽克(鑲嵌畫)。」幾世紀以來,詩人與作家用筆歌頌四季,而畫家用色彩使之流傳千古。
  • 聚會宴飲的傳統,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早期。在古希臘,有一種稱為「會飲」(symposium)的特殊宴會,是當時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隨後,宴飲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十分盛行,並以不同的形式傳承至今。
  • 早在1855年,也就是多雷(Gustave Doré)二十三歲時就計畫為但丁《神曲》著手繪製插圖。他的藝術才能大多體現在為文學作品創作插圖上。除了神曲之外,他還為其它文學名著製作精美的插圖,如《聖經》、《失樂園》、《唐吉柯德》等等,而神曲插圖的面世,即被大眾認為文學結合視覺藝術的一大傑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