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祖仁皇——康熙大帝傳記之八

【康熙大帝】北疆拒俄 永戍龍興之地

大紀元文化小組
隨著康熙帝的成長,他平定了一處處兵禍,建立赫赫武功,令邊陲穩固,四方來歸。圖為開創康雍乾盛世的康熙大帝。(大紀元製作)
font print 人氣: 2264
【字號】    
   標籤: tags: , , , ,

華夏大地的東北方,那白山黑水之間,有一片「滿洲」福地,沃野千里,物產富饒。滿族人的先祖在那裡繁衍、生息,金與清王朝的基業在那裡孕育、肇興。在滿族人的心中,滿洲有著吉祥、平安的美好寓意,更是帝國龍興、發祥的聖地。

不過在清朝初年,滿洲並不像人們所期望的那樣太平祥和。趁著清朝問鼎中原之際,更北方的歐亞國家俄羅斯——明清時期被譯作「羅剎國」,就派出了遠征軍,入侵滿洲的黑龍江流域,進行野蠻的燒殺搶掠。

康熙帝所繼承的基業,其實是一個風雨飄搖、危機四伏的動盪帝國:南有三藩割據,海外有鄭氏抗清,北有俄人殺掠,西有葛爾丹窺伺。隨著康熙帝的成長,他平定了一處處兵禍,建立赫赫武功,令邊陲穩固,四方來歸。那麼,他是怎樣驅逐俄國入侵者的呢?

加固邊防

瓦爾喀、胡爾哈等族人,都是凶暴奸詐之徒,巴海作為寧古塔將軍,一定要善布教化,符合朕安撫遠人的心意。——康熙帝

(出處:瓦爾喀、胡爾哈,人皆暴戾奸詭,爾其善布教化,以副朕綏遠至意。——《康熙朝實錄》)

清雍正年間的一幅中華地圖。(公有領域)

自即位以來,康熙帝就生活在憂患中,處理各種棘手的難題和危機。除鰲拜、撤三藩、收台灣,從朝廷到地方、從內陸到海疆,康熙帝遇到的考驗不斷升級,卻因此歷練得越來越強大和成熟。這時,他已過而立之年,是一位真正的王者了,但他同時要面對前所未有的,由另一個帝國發出的挑戰。

順治年間,俄國人入侵,經過多次戰爭,清軍與當地百姓聯手,把俄人驅逐出黑龍江中下游地區。由於清朝內患重重,無暇北顧,俄國侵略者很快捲土重來。到了康熙四年(1665年),俄人占據上游的尼布楚,即今天俄羅斯的涅爾琴斯克,並向東面和南面繼續擴張勢力。

之後在中俄邊境一帶,俄人在尼布楚和它東面的雅克薩(即阿爾巴津)、南面的楚庫柏興(即色楞格斯克)建立三大侵略據點,還有黑龍江中下游零星的小據點。他們利用這些據點,不斷侵擾、搶掠當地的各族百姓,以至於「子女參貂,搶據殆盡」。[1]

這時還發生了部落長叛逃事件,導致中俄矛盾更加激化。達斡爾族的酋長根特木爾,為避免俄人侵擾,率族人從世代居住的尼布楚一帶南遷入清,成為八旗成員。但是在康熙六年,他突然改投俄國,潛逃至尼布楚。康熙十二、十三年,又陸續有人叛逃入俄。

面對俄人種種侵略行徑,康熙帝斷然不會容許他們在龍興之地為非作歹。在處理內亂的同時,他不忘兼顧北疆的防禦,為一舉擊退俄人做準備。在防禦方面,最重要的舉措就是編組「新滿洲」和「布特哈八旗」。

新滿洲,指的是入關後編入旗籍的兵士,從康熙元年(1662年)起,朝廷就對組建「新滿洲」有貢獻者,按軍功授賞。康熙十年(1671年),康熙帝祭告祖陵,親至盛京(今瀋陽),之後北上至葉赫(今吉林省四平市鐵東區),召見了寧古塔將軍巴海,詢問寧古塔及各族百姓的風土人情。他還命巴海善布教化、綏撫遠人,並注意操練兵事,加固邊防,防止俄人侵犯。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世居關外、累世輸貢的赫哲族尋求清朝庇佑,自請內遷,巴海按照康熙帝的諭旨,將其遷至寧古塔附近,按照人數編組成四十佐領——佐領就是八旗的基本編制單位,不同時期佐領所轄人數,從百餘到三百不等。之後,赫哲族人就是新滿洲的成員了,另外被編入新滿洲的還有庫雅拉族。最後,新滿洲分布於吉林、寧古塔、盛京、錦州等地,總計八十五佐領,人員在一萬以上。

而布特哈八旗,指的是黑龍江中上游地區的鄂溫克、達斡爾、鄂倫春族,他們統稱「索倫部」,因為擅長打獵,就用滿語「布特哈」命名,即「打獵」之意。在清入關前,索倫部為躲避俄人侵擾,遷居嫩江附近。康熙帝即位之初,就將他們新編佐領,設頭目,並設索倫副都統統一管理,這就是「布特哈八旗」的由來。

這些依附清朝的部族,擁有朝廷賞賜的房屋、土地等財產,得以在苦寒的關外世代安居。他們既是繁榮經濟的百姓,也是加固邊防的兵源,成為戍守邊疆以及驅逐俄人的主要力量。

永戍東北

朕十三歲親政之後,就關注著黑龍江流域的情況,細訪其土地形勝、道路遠近及人物性情。——康熙帝

(出處:朕親政之後,即留意於此,細訪其土地形勝、道路遠近,及人物性情。——《康熙朝實錄》)

清軍抵達璦琿城後,立即設兵駐防,著手擴建規模更大、防禦力更強的黑龍江新城。圖為清 郎世寧繪《阿玉錫持矛盪寇圖》。(公有領域)

以仁政治國的康熙帝,對入侵的俄人也採取了以和為貴、先禮後兵的策略。從親政之時起,康熙帝至少與俄方進行了六次交涉或談判,一是要求俄人停止邊釁,歸還清朝土地;二是索要逃人根特木爾,維護大清帝國的律法和尊嚴。同時,他也提出兩國進行平等貿易、締結良好外交關係的願望,展示明君之風範。

不過,貪婪的俄國使團無視康熙帝的氣度和誠意,一再拖延,俄軍也在北方以尼布楚和雅克薩為據點,將爪牙伸向精奇里江和額爾古納河一帶。康熙帝對此義正嚴辭地指出:「爾等如不遷出邊境,中俄即將在邊境大戰,朕一定會調集大軍,驅逐爾等,那時悔之晚矣。」[2]在多次交涉、談判甚至警告都無效的情況下,康熙帝決定不再容忍,一場守衛家園的大戰即將到來。

康熙二十年(1681年),三藩叛亂平定,康熙帝開始將更多的政治和軍事力量投入清朝的東北方,遵循軍事戰爭與外交談判、防禦工事並舉的策略,做了細緻的準備工作。二十一年上半年,康熙帝再次東巡,在盛京祭告祖先後一路北上,親自視察邊防部署。九月,他派副都統郎談、彭春以捕鹿的名義,帶領幾百人赴雅克薩偵查地理形勢與交通。

很快,郎談等回京稟報:「攻取羅剎極容易,三千兵就足矣。」[3]並建議儘快出兵。康熙帝卻認為,做好充分的防禦工作,比草率地發動戰爭更為重要。於是做如下安排:寧古塔將軍巴海留守;薩布素、瓦禮祜任寧古塔副都統,調兵一千五百人,修造戰艦,配備紅衣大炮、鳥槍等各式武器,戍守黑龍江(原璦琿城)和呼馬爾兩城;寧古塔軍在那裡修築木城,開墾耕作,與俄對峙,並相機行事。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寧古塔將士及其家眷,陸陸續續遷至兩城(呼馬爾後改為額蘇里,在今俄國境內),最終的布局是每城各一千人。康熙帝希望清軍能在黑龍江建城永戍,以戍邊加屯田的方式,實現戰而能勝、勝而能守的長遠目標。

清軍抵達璦琿城後,立即設兵駐防,著手擴建規模更大、防禦力更強的黑龍江新城。薩布素升任黑龍江將軍,這個新職位和盛京將軍、寧古塔將軍(後改為吉林將軍),一同奠定了日後東北三省的基礎。薩布素還帶領將士屯田儲糧,督理當地農事,保障了充足的糧食供應。為了籌備大戰,朝廷還積極設廠造船、增設驛站、開闢物資運輸路線,使大戰的條件更加成熟。

康熙帝調兵戍邊,有力制止了俄人向黑龍江中下游的擴張。與之相對應的,是他展開的強大的外交攻勢。康熙帝向俄國致書,表明清軍鎮守邊陲、討回失地的決心。處於黑龍江上樞紐和戰略要地的雅克薩,成為清軍首要攻取的城鎮。

決戰雅克薩

我軍兵強馬壯,船堅砲利,俄國不是對手,一定會歸還占地投降。你們到那時不得殺一人,讓他們返回故國,以此來彰顯朕懷柔綏遠的心意。——康熙帝

(出處:以我兵馬精壯,器械堅利。羅刹勢不能敵,必獻地歸誠。爾時勿殺一人,俾還故土,宣朕柔遠至意。——《康熙朝實錄》)

清朝軍隊攻雅克薩城。(公有領域)

即使要用武力征討俄人,康熙帝仍然懷仁義慈悲之心,優待俄國俘兵,並派他們向俄國政府傳遞諭旨,希望俄人撤離東北國土,避免干戈。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正月,康熙帝下詔,決定正式向雅克薩用兵。他在詔書中,歷數俄人進犯邊境、收留逃人、燒殺搶掠等殘暴行徑。如果俄人能夠及時撤兵,放還逃人,兩國可以雅庫(今俄羅斯雅庫茨克為界言和,互通貿易,否則,清軍將相機行事。

四月,由彭春統帥的三千清軍奉旨奔赴雅克薩,期間朝廷安排六名俄俘回國,帶去康熙帝的苦心告誡:如果俄軍迅速撤退,康熙帝即命清軍停止進發,兩國邊境免受兵禍,百姓共享安寧。約一個月後,清兵臨雅克薩城下,先派俘虜入城送去兩封公文,向俄軍發出最後警告。俄軍自恃城池堅固,言詞傲慢不肯撤退,清軍決定發起進攻。

五月二十三日,清軍分列水陸兩路列營;二十四日夜,布置各類火器於陣前。二十五日黎明,炮火齊發,清軍發起猛烈的攻城戰。雅克薩城中,立刻變得硝煙滾滾,烈焰熊熊,一片混亂。俄軍大驚之下,很快被打得走投無路,出城投降求饒。

或許是前期準備充分,第一次克復雅克薩之戰進行得非常順利,俄國督軍甚至發誓,終生再不入雅克薩。彭春謹遵康熙帝的諭旨,「毋殺一人,俾還故土」[4],將七百多名俘虜放歸,並允許他們帶走自己的武器和財產,並把不願回國的四十餘人妥善安置。另外,彭春還釋放城中被俘的國人,安排他們返鄉。這些戰後善舉,都得到了康熙帝的嘉獎。

六月,康熙帝居安思危,告誡前線將士,不可忽視雅克薩的防禦工作。否則,我進而彼退,我退而彼進,那麼雙方打來打去,戰爭永無休止。九月,康熙帝命清軍修城設驛,建立東北與京城之間暢通無阻的通訊路線。誰知。彭春等人不遵旨意,焚燒雅克薩後擅自撤兵。狡詐的俄人得到消息,兩個月後,八百多名俄軍重新占據雅克薩。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二月,康熙帝才得知俄軍再次進犯的消息,立刻部署第二次收復雅克薩的作戰計劃,這次出兵的統領,由黑龍江將軍薩布素擔任,於五月率領二千兵士直驅雅克薩,從南北兩路猛攻,殺敵百餘,迫使俄軍退城固守。

兩軍陷入對峙局面,為避免過多傷亡,薩布素決定採取圍困戰,在城池周圍築壘挖壕,將雅克薩變成一座孤城。俄軍被重重包圍,時日一久,陷入彈盡糧絕的可怕境地,坐以待斃的八百多人最後僅剩六十六人,危城指日可下。

俄國政府這才悔悟,於九月派使團星夜兼程趕到北京,表示同意就中俄邊界進行談判,希望清軍停止對雅克薩的圍攻,等待伯爵戈洛文的使團入京。康熙帝以禮接待,並立刻下令解除包圍,允許城中俄人自由出入,展現了仁君風範。至此,第二次雅克薩戰爭結束,中俄關係走向和談。

尼布楚條約

朕認為尼布楚、雅克薩、黑龍江流域以及相連的一河一溪,都屬於我清朝領土,不能任由俄羅斯人占領一分一毫。——康熙帝

(出處:朕以為尼布潮、雅克薩、黑龍江上下,及通此江之一河一溪,皆我所屬之地,不可少棄之于鄂羅斯。——《康熙朝實錄》)

尼布楚條約》的拉丁文版本。(公有領域)

談判的過程也是一波三折的,在清廷的一再敦促下,戈洛文的使團於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才到達京城,將談判地點定在色棱額。五月,代表清廷的談判使團出發,在喀爾喀蒙古地區,遭遇葛爾丹的兵戈,不得不返回,另擇會談地點。

二十八年四月,俄使再次入京,大臣索額圖出面接待,並將新的會談地改在尼布楚。這次清廷的使團匯集了許多名臣名將,有索額圖、佟國綱、郎談、薩布素等人。月底,清使團再次啟程。談判最理想的結果是,滿洲地區以及被占領的尼布楚、雅克薩等地都屬大清所有,不可少棄。但是康熙帝也預見到葛爾丹的潛在威脅,為免和談破裂出現兩面受敵的情況,因而囑咐使者:「開始談判時,要以尼布楚為界,如果俄人懇求尼布楚,就以額爾古納為界。」[5]

貪婪的俄方則妄圖霸占整個黑龍江北岸。清使團按照康熙帝諭旨,據理力爭,終於在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雙方達成協議,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確定了中俄東段的邊界以及貿易問題。

根據尼布楚條約,格爾必齊河、外興安嶺、額爾古納河一線為中俄兩國邊境線,因而俄軍必須撤離雅克薩以及其它清朝境內地區,而尼布楚歸俄羅斯所有。康熙帝在邊界一帶設立界碑,用滿、俄、拉丁文鐫刻條約內容,定期派人巡視;在黑龍江流域增設哨所,定期巡邊,防止俄人越境侵擾。

《尼布楚條約》可說是中國與俄國,以及和外國的第一個條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法條約之一。它的正式文本由拉丁文寫成,另有中文、俄文版本。它對清朝來說,意義重大。此後一百七十多年,中俄兩國保持友好關係,東北地區也恢復了長久的安定和平,為清王朝提供了穩定富饒的大後方。隨之而來的清王朝的繁榮以及康乾盛世的出現,都得益於這項條約的成立。

康熙帝曾說:「朕以仁治天下,素不嗜殺。」[6]中華民族自古崇尚仁義禮智信,康熙帝在抵禦俄國侵略者的過程中,也展現出了華夏傳統的美德:

慈悲為懷,勸諭俄軍,努力化解兩國干戈,是為仁;善待俘虜,友鄰外邦,解救孤城之殘軍,是為義;多次致書,而後用兵,表達談判之誠意,是為禮;運籌帷幄,思慮深遠,攻伐防禦皆無懈可擊,是為智;言出必行,謹守盟約,堅守國土遠播華夏之國威,是為信。

另外,《尼布楚條約》還賦予「中國」一詞新的含義,指包括東北和蒙古地區在內的清王朝,這也是最早用「中國」來指代清朝的國際法文件。中國,從早期的「中原」或中華正統王朝等模糊概念,轉變為具有國家主權意義的詞彙,也就是當今人們對中國的概念。

點閱【聖祖仁皇——康熙大帝傳記】連載文章。

註釋:

[1] 《廣陽雜記》卷2。
[2] 《命遣大臣宣諭羅剎退還侵地探彼情形》:爾等應徙爾人,如不徙,則邊境起爭,我以眾力,必驅爾徙,彼時悔無及矣。
[3] 《康熙朝實錄》卷105:康熙二十一年十二月庚子條。
[4][6] 《康熙朝實錄》卷120:康熙二十四年五月癸巳條。
[5] 《康熙朝實錄》卷139:康熙二十八年四月壬辰條。@*#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漢宣帝是史上有名的中興之君,而他第一道詔書流露的「深情」更是史上流芳。於公於私,漢宣帝都顯露了真摯又深刻的仁愛之心。
  • 康熙初年,學士孫芑瞻(名在豐)擔任皇帝身邊的侍講。他跟眾人說了自己親見的康熙皇帝的幾件事。在正史和史料中,有許多康熙帝謙虛勤學、敬天愛民、仁愛寬容賢臣的故事。
  • 商湯對人、對萬物都能作到「網開三面」。夏桀失政在鳴條這地方被商湯打敗了。當時,商湯並沒有馬上取代他的王位。他對夏桀說:「我將為君王恢復道德,復明人心。」夏桀對商湯說:「君有人,這是君的國。」就是說夏桀看到商湯擁有民心,也就擁有了這片國土。於是夏桀帶著五百個追隨者離開。他從中野遷徙到不齊又遷徙到魯地,結果如何呢?
  • 唐宣宗崇尚文雅的小故事。他為何自比鄉貢進士呢? 他怎樣選博士?為何他「大中之政」被史學家給與「有貞觀之風」的評價?
  • 清朝四大謎團之一,世祖順治皇帝是死於天花,還是出家為僧?董鄂妃為何能成為順治帝的摯愛,她到底是誰?
  • 康熙帝在位期間廣施仁政,布恩德於四海,使得天下出現了「萬民康寧、天下熙盛」的盛世景象。而作為中國帝制後期最為聖明的君主,康熙對後代的教育亦是歷代帝王中最為勤謹的一位,故其後代皇子王孫多文武全才,實為中國歷史上極為成功的教育家。
  • 清聖祖康熙皇帝的聖德神功、千秋盛業給人類留下典範。同時,康熙皇帝是一個孝思、孝行逾恆的聖君。康熙皇帝怎樣重視孝道?又是怎樣實踐孝道的呢?
  • 漢靈帝即位的元年,黨錮之禍剛剛過去一年,名列「三君」的大將軍竇武、太尉陳蕃相繼遭宦官毒手,隨後無數清流名士慘遭迫害,第二次黨錮之禍再掀腥風血雨。 「武等正直,而見陷害,奸邪盈朝,善人壅塞。」
  • 天下大亂之時,亟需一位真英雄治平亂世,開創大業。三國的第一男主角曹操,縱橫沙場,統一北方,奠定曹魏基業;雅愛詩章,自成風骨,開創一代文學。亂世英雄曹操,在被追尊為魏武帝的同時,更因其雄健筆力,成為一代文學巨匠。
  • 曹丕,魏武曹操的次子。在古舊的史書中,他御之以術、矯情自飾,是十年奪嫡最終勝出的王者,也是三辭三讓登基開國的帝君。他給人的感覺,是那樣陰鬱、無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