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役情最前線】鄭文傑建香港流亡者組織

人氣 3152

【大紀元2020年05月30日訊】(大紀元香港新聞中心報導)5月28日港版國安法投票時刻,習近平和李克強同時按下「贊成」;鄭文傑英國組香港流亡者組織;中國6億人月入僅千元!安倍對「國安法」迅速反應,香港局勢或影響習近平訪日;美國總統川普5月28日簽署一項行政令,將制定政策打擊幾大社交媒體巨頭的網絡審查制度;「地震魚」屍體驚現香港南丫島?

港版國安法:習近平和李克強同時按下「贊成」

「港版國安法」5月28日在中共人大會議表決通過,雖然採用的是匿名投票,但有媒體拍到,並排而坐的中共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與總理李克強,同一時間「按下贊成綠燈」,但李克強投票的手勢引發網友們猜測。

有網友認為,「這是全世界想要對中共做的手勢。」

也有人說,「李克強這個中指投票,是要釋放信號,中南海很多人都知道再過兩三個月中共會怎樣,誰都不願意成為歷史的罪人。根據這些信息,李克強是什麽意思就不難判斷了。」

不過也有人認為「不用過度解讀,或許是李克強本人的習慣動作」。

5月28日「港版國安法」在中共人大會議表決通過,習近平與總理李克強同一時間「按下贊成綠燈」,但李克強投票的手勢引發網友們猜測。(NICOLAS ASFOURI / AFP)

決定全香港700萬人命運的「港版國安法」草案,在北京以2878票贊成、1票反對、6人棄權,獲得通過,有一人未按表決器。

網友們紛紛好奇那唯一的反對者是誰。許多人指出是親北京的香港建制派議員田北辰,但他本人否認。

儘管到目前為止,外界還無從得知究竟是誰按下了反對與棄權票,中共媒體也沒有後續追蹤報導,但有人認為,這也可以做為觀察中南海權鬥的指標。

鄭文傑將成立香港流亡者組織

去年8月,於西九高鐵站內地管轄區被帶到深圳,後被以嫖娼罪處行政拘留15天的英國駐港總領事館前職員鄭文傑,近日對媒體表示,他將於英國成立香港流亡者團體,希望提供一個平台,凝聚海外港人的力量。

鄭文傑曾指自己遭大陸公安酷刑逼供,要求他披露香港抗爭者信息。公安亦威脅說,即使跑到海外,仍可以對他下手。

他說,即使有風險,仍不會放棄國際遊說的工作:「當我選擇向國際社會說出實話,已經注定要承擔風險,所以再多害怕也於事無補。」

很多網友評論:香港人越來越像猶太人了。

派湖南老師赴港教育督導 經營思想再教育營

中共強行通過的「港版國安法」草案,其中一項條文是大陸人士取得香港永久性居民身分證後,仍可保留內地身分證,當局聲稱有利於不斷壯大香港的「愛國愛港」力量。

另外,湖南省教育廳早前發布通知稱,將選派當地中小學及幼兒園教師,前往香港、澳門擔任教學指導教師。消息說,四川省教育廳近期也有同類通知。

香港知名評論人士蕭若元批評說,容許大陸人無限量移民來香港,同時享有大陸戶籍,即是預備取代所有香港人。他認為:「香港幾百萬人都要經歷一個思想再教育營,這招就好似壓制新疆一樣。這種行為據法律定義,叫做『種族清洗香港人』。這是違反人權罪行,是跨國罪行。」

李克強稱6億人月收入1000元 網友震驚

2020年,是中共所謂的「脫貧年」,習近平曾許下承諾,本年中國消除貧困,全面小康。但李克強在今年兩會上的一句話,卻引發外界聚焦和熱議。

5月28日李克強在回答記者問題時稱,中國人均年收入是3萬元人民幣,但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1000元在中國任何一個中等城市,可能都溫飽難維持。

這個數字同中共過去宣傳的統計數字,宣稱中的所謂脫貧比例的差距很大,儘管仍未必是真實數字,也讓不少大陸網友大吃一驚。

李克強稱,中國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但實際上很多人的收入連1000元都沒有。

而據世界銀行(WB)數據,截至2017年,依中共官方貧困線的標準,中國還有3.1%的人口處於貧困線以下,人數逾3000萬,這些人口的年均收入在2300元以下。平均每月的收入只有200元。2300人民幣,按照去年價格,等於接近每天1美元。這是12年前聯合國的貧困線標準,即每天支出1美元。

日對「國安法」迅速反應 安倍或調整對華政策

中共兩會通過「港版國安法」,日本當天作出反應。有分析指,目前香港問題迅速成新冷戰最前沿,日本緊跟美國,第一時間作出牽制反應,是否是安倍晉三重考對華策略的信號備受關注。

28日,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在記者會上表示,「對香港問題深表憂慮,繼續關注有關情況的同時,將與相關國家合作並妥善應對。」

菅義偉還指,香港局勢可能會影響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作為國賓訪問日本一事。

當日,日本外務事務次官秋葉剛男在外務省召見了駐日大使孔鉉佑,秋葉向孔鉉佑表明日本政府的立場。

熟知中日關係的一名日本官員向大紀元透露,中共高層有個定律,「危機之時拉近日本」,他說,「這是雙方(中日)都心知肚明的事,日本官員都知道,『北京以笑臉待人時就是遇到麻煩了。』」

最近兩年,中共小心翼翼地「經營」中日關係,並極力促成習近平以國賓身分訪問日本。

29日「富士新聞網」(FNN)引述內部人士透露,習近平對中共官媒下達內部指示稱,「要避免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批判言論。」

25日,安倍晉三稱「新冠病毒來源中國是事實」。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隨後猛批安倍「疫情政治化」。不過數小時後,中共黨媒《環球時報》發社論稱「安倍更多考慮了美國人的耳朵和感受,他沒有刻意刺激中國人」,為安倍辯解。

有分析指,去年反送中和中美貿易戰之後,日本人對中國(中共)持負面印象的比例上升至84%,普遍認為中國「可怕」。目前安倍內閣支持率跌破危險水域的30%,自民黨內部保守勢力要求終止習近平國賓訪日,與北京保持距離的呼聲高漲,國內民意的變化,可能會促使安倍調整對話政策,而6月G7峰會的日美會談,因此備受關注。

美國將限制中共利用社交媒體影響美國社會

5月28日,美國總統川普簽署一項行政令,將制定政策打擊幾大社交媒體巨頭的網絡審查制度。川普在之後的新聞發布中表示,行政令主要是針對幾個受到中共影響,甚至被中共操控的社交媒體巨頭,如推特(Twitter)、臉書(Facebook)、油管(YouTube)和Instagram等。

按照川普自己的說法,早在2016年大選期間,川普團隊就意識到社交媒體存在對輿論和民意等的操縱和掌控。而這次的大瘟疫,特別是中共利用包括幾大社交媒體在內的宣傳工具、發起的對美國的信息戰,則讓美國從上到下都認識到了社交媒體的威力,在某種程度上可能不遜於核彈頭和隱形戰鬥機。

經過這次大瘟疫的打擊,美國民意的變化讓民主和共和兩黨在對付中共問題上空前一致。川普在新聞發布會上明確表示,這個行政令的發布,是由兩黨共同支持的。

中國留學生購天價機票返國 遭父母責罵後自殺

日前,一則因疫情滯留海外的留學生,購買高價機票打算返回中國,遭父母責罵後自殺的悲劇故事。

消息說,這名生活在西雅圖的女生,花了7萬人民幣購買了6月回國的高價單程機票,被家人責罵後,在西雅圖吃藥自殺。

所謂「五個一政策」,是中共病毒海外肆虐後,中共官方從3月29日開始施行嚴格限制入境客運的政策。即中國的航空公司非飛別國只能保留一條航線,每條航線每周不得超過一班;外國航空公司飛往中國只能保留一條航線,每周不得超過一班。

「五個一政策」導致了海外往返航班大量減少,機票價格飆升,達到平時的10倍,而且只能滿足1%的滯留人員。

有一位留學生在油管抨擊政策「給留學生帶來了致命的打擊」。

視頻中她還介紹,在美國面臨大學畢業、簽證過期、房子到期,很惶恐,不知道怎麼辦,而同時看到網上對留學生的攻擊(回國者被指「千里送毒」),很寒心。

因疫情而滯留美國的留學生,有些因為今年畢業、或外派工作結束,因簽證到期,必須回國。

一位廣州的大學生,就這個問題向大紀元表達了自己看法,認為這名自殺的學生,是中共獨裁統治下的犧牲品。

他說,一些在美國的留學生,接受全世界最發達國家的教育,生活在最自由的環境,呼吸最新鮮的空氣,卻並不珍惜,他們刷抖音、刷微信,局促在中國人圈子中,不接觸外面的世界,獲取大量假消息,一有風吹草動就嚇得魂不守舍。

他強調,在疫情期間,中國留學生完全可以去申請簽證延期,享受一下西海岸在疫情下一切暫停下來的悠閒人生,可惜他們多數被中共宣傳搞得坐立不安。人雖在自由世界,但心仍被禁錮在黑暗之中。

「地震魚」屍體驚現南丫島 網民憂天災將至

近日,有香港網民在Facebook群組分享相片,表示在香港南丫島模達灣,發現一條已變白的「皇帶魚」屍體。照片顯示,這條也被稱為地震魚的「皇帶魚」身長幾乎等於半個人,但全身已變白,估計已死去多日。

此外,有人表示,近日於西貢黃石沙灘浮潛時,也在淺水處的海底發現「皇帶魚」屍體,不少網民對此大感意外。有網民表示,通常在天災發生前才會看到「皇帶魚」。一時間,不少人議論「香港要地震了!」「天災將至」,或者是「傳說是地獄魚,代表有些不好的事情。」

資料顯示,「皇帶魚」又名「地震魚」,屬深海魚類。它們居住海域水深約400至1000米,香港水域一般平均水深僅數十米,所以鮮有見到它們的跡影。

世界各地都有關於「皇帶魚」的傳說。歐洲漁民將其稱之為「海魔王」,日本漁民則稱其為「龍宮使者」,甚至流傳它只會在發生地殼板塊變動時才會受驚遊到淺水區,故衍生出「地震魚」稱謂。有日本漁民表示,每當「地震魚」在沙灘出現,預示著地震或將要發生。

香港魚類學會會長莊棣華,對有關事件表示,深海的板塊活動例如地震或人為因素(如各種深海工程),確實會影響到海洋生物,故「地震魚屍體沖上岸,即代表將有大型地震發生」的說法是有一定根據。

責任編輯:連書華

相關新聞
【役情最前線】抗議者高喊「天滅中共」
【役情最前線】萬人遊行反惡法 港人無懼鎮壓
【役情最前線】美兩黨互轟對中共太軟
【役情最前線】中共雙航母演習 美國三航母備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